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

作为最近观众主推的律政题材职场剧,《精英律师》相当于是新丽影视制作公司的一次全场总动员。

动用了旗下最有人气的演员和近期最具话题度的演员来参与整体制作,靳东与刘敏涛挟着一路从《伪装者》,《琅琊榜》积累下来的观众基础,添加了《甄嬛传》里的蓝莹盈,《庆余年》里王启年扮演者田雨,甚至请动了根红苗正,用一直缺乏足够辨识度角色的朱珠,来构建最基本的主题演员框架。而后用强大到无朋的客串阵容,来扩大自己吸引观众眼睛的目的。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


但是,不可避免的,国内的职场剧总会变成职场爱情故事。进行到第十五集,前期构建的职场精英终于开始蜕变成日常卿卿我我的家庭伦理,还有即将可能实现的职场宫斗题材,再一次成功将主题带入了家庭伦理领域,使得自己的口碑终于跌破了及格分,成了一出华丽而空洞的伪精致职场剧。


我们用现今所呈现出的剧情来总结一下,《精英律师》是怎样用自己那种俗套的平民思维,一点点把自己摆弄到“精英”与“律师”两个阶层的对立面的!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2)


原因之一:根子不稳,编剧心理固定了剧情表达方式!


职场剧的编剧很体现水平,他必须是这一行业沉浸多年的老油条级别的人物。知道这个行业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做笑料给观众调侃,哪些东西必须作为铁律,正颜厉色让观众知道这个行业的忌讳与规避风险的方面。


而且,还有考验功力的一点,让从事这个行业的就业者,落实到一个也要吃喝拉撒却同时要与大众有不同职业素养的矛盾体。你可以让他不融合与大众,但是你不能把他弄得跟招贴画一样过于完美而缺乏真实感!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3)


而《精英律师》暴露出当前影视剧产业里编剧的两极分化问题。虽然是新丽影视这一档国内算是数得上名号的影视剧制作公司的编剧,依旧是要么专职写作,根本没有机会了解民间疾苦,要么是住着出租屋,抱着笔记本打字赚钱的苦逼一族。这两边的共通之处在于——高收入的编剧或者低收入的编剧都没有沉浸到一个行业去卧底酝酿的履历。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快速便捷的通过文字介绍去了解一个行业,然后,用普通群众的情感与道德意识去衡量这个行业的种种规则。所以,他或者她的潜意识里已经预设了一个立场——根本上还是对精英律师这个叙事主体,以及这个主题所面对的收入高的受众人群,怀有敌对心理的。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4)


骨子里编剧占据了一个道德制高点的自我定位,说白了就是自我代入了戴曦这个角色的所谓原始道德观,从不同的阶层地位,来评判很多的法律层面上的东西


而且,在创作的过程里,为了突出情感共鸣,为了和观众意识拉近距离,于是将戴曦的人物设定和观众的期待等值化,定位为对于任何一个法律事件的发生与处置,都是没啥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人会下意识选取的道德立场和情感站位,而不是通过他们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以及所衍化出来的行为模式该有的职业素养!


讲法律普及者经历的职场剧,《精英律师》这样的设定,从根子上否定了自己主人公工作的正当性和职业道德!


第二层原因:历史渊源造成的法律根基与道德根基的差异!


《精英律师》其实有美剧作为发展母题,来自于一部很小众但是极端专业的法律专业剧《金牌律师》。


但是因为国家广电系统那六条细则,不能细说这样的模仿与嫁接的渊源与合理性。我就只能说把外国成功的影视作品嫁接,不,平移到我国现实环境里那种的不接底气,以及随后那些太过于像PPT展示的情节细节上所造成的水土不服了。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5)


虽然《精英律师》为了贴近原著那种高转速,高工作量和高度发达的法律运转体系,将故事的发生地设定在帝都上海。而且故事发生的律师事务所也设计成面向顶层公司和富豪的高档机构。


可问题是,编剧没有搞清楚国内的法律体系与美国法律体系的根本性不同,用大陆性法制制度和海洋性法制制度强行替换,还添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朴素居民道德观,自然而然,把一出就事论事的法律职场剧,又活生生的演成了《律师楼里的家长里短的爱情故事》!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6)


(图中蓝色区域为使用大陆法律系统制度区域,红棕色区域为海洋法律系统制度区域。)


而且《精英律师》的发生地虽在北京,但是他的叙事和理念为了迎合如今的群众基础,对自己本该硬气的根基进行了阉割!


在我国现阶段的底层居民心里,很多法律法规还是处于懵懂状态,在触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是偏重于用传统道德来衡量,而非用法律法规来为这些行为和利益冲突来划清责任。最本质的一点,道德情理的责任划分,基本是靠情面,而律师法规,可都是要花钱的!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7)


在法制宣传为基础的专业职场剧的创作背景下,自己不能贴合塑造的主体去进行情节塑造,反而自己先预设了一个诉讼人的道德立场,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预想位置上,以“付了钱就是上帝”,“法理上不占优势却要在情理上占据优势”的卖惨嫌疑去推动剧情,从根本上,对于叙事主体就是不公正的。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8)


编剧的思想或者说他想调动观众认同的思想,还处于律师该像海瑞或者包拯这样,一心为民的青天大老爷的封建礼教制度下,用一种受害者的定位和“谁弱谁有理”的混不吝心态,去面对新世纪的法制社会发展轨迹。


可现实告诉我们,包拯清廉是因为朝廷给的俸禄丰厚,足够他秉公断案不受当事人资金利益的牵扯。至于海瑞那些在江南的判案官司,现在看来全是在自己的道德预判里的徇私枉法,打击富户的利益来平复底层农户的阶级冲突,之所以得到推行是迎合了朝廷打击大型田产兼并者保持小农生产模式的潜台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律处置!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9)


而且,他在混淆一个概念,律师是法律的引申者和辩护者,而非包拯,海瑞那样的法律裁决者。律师的工作是利用自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为民众提供规避法律界限的行为方向,而非执法者那样,利用法律法规为民众裁定行为底线!


所以,《精英律师》在这种以情代法的社会基础上,还要强行用美国那种海洋性执法制度来预设各种案件的发展与处置,用一种扭曲了的法律基础来判断现实案例的审核机制,这种把观众往沟里带的方式,可比靠煽情来强行圆满事态的普法栏目剧更失之偏颇了!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0)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1)


戏说不等于胡说,职场剧总会变成家庭伦理剧!


虽然开场就被专业人士提出了无数的逻辑错误,但是《精英律师》不卑不亢,自顾自的往下发展着自己都难以自圆其说的把法律普及事业往沟里普及的情节发展趋势。


它的节奏很快,表面上是为了营造一种律师行业工作负担大,运作速度快的职业效果。但骨子里,其实是在用大量快节奏的情节转换,巨量的台词冲突和情感冲击,来麻痹观众知觉,忽略他们的每一件案子其实都是在结尾采取了模糊化处理来糊弄观众的事实!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2)


每次过程里,戴曦从普通群众的情感上来分析案情,罗槟用律师的职业角度来评断案件的法律程序,在过程里福宁府强调两方面的合理性。但很多时候,最后案子会用煽情来淡化处理结果如何。


《精英律师》自身在用煽情来掩盖自己法律法规运用的缺失,虽然设定了戴曦能够将所有法规倒背如流,但是,根本上每件案子的结果都没有理清而明确最后适用于哪一条法律法规,而是靠着煽情,糊弄了几乎所有的案件结局!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3)


说不破,其实骨子里《精英律师》还是一出家庭伦理剧。到了十多集以后,罗琦夫妻俩关于孩子抚养权的争夺,蓝红的出现以及对于罗槟的穷追猛打,栗娜父亲的出现后没啥父女情谊的两人重新找回和谐的父女关系,以及看透罗槟与栗娜关系的顾捷大姐,对栗娜戳心窝子的那一句:“他不会娶你的。”


而后,戴曦和麦飞两个人分属敌对的两家律师事务所,因为一件案子的利益双方各自代理造成了生活里的分歧,然后,加上之前戴曦和罗槟的某些过于亲密的传言,两人之间感情的决裂,形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用力把戴曦与罗槟往一起凑的态势。于是,所有线索凑到一起,律师楼里的生态不出所料的延伸到了律师生活的那些鸡毛鸭血里去了。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4)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5)


那么,之前它营造的那些专业和职业的特质,你完全就可以无视,就当作一出找错漏的时装偶像剧来看,如果你不嫌弃它主演年纪都有点大的话!


最近播出的霸道律师题材偶像剧(披着精英律师的皮)(16)


额外说一点法律专业的题外话。


现实胜于雄辩——律政界,在全世界范围里,都是讲门第出身的,你的毕业院校是什么,你的老师是谁谁谁,你的校友谁谁谁,或者你的老爸是谁谁谁,所以,不要太相信什么勤奋能够补足天分,努力能够带来机遇的鬼话。


有些事情决定了,你是在罗马城里,还是去罗马的路上,甚至穷一生的时间,依然看不到罗马的城墙。


而《精英律师》让观众看到的只是罗马城的最漂亮的风景。他还要反复强调自己已经站在了罗马的镇中心,并且准备彻底摧毁罗马城腐朽的生活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