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近期大雪(科学汇东北大雪纷飞令南方人羡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降温啦!进入11月下旬,杭州终于有冬天来了的感觉,那么,距离观赏断桥残雪也就不远了。事实上,钱江晚报在前几天就报道过,杭州临安天目山在寒潮影响下已经飘雪了。而且前几天,东北的大雪也让我们这些南方人羡慕不已。

可同学们是否仔细观察过飘下的雪花呢?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形状特别规整、美丽?为什么大部分雪花会呈现出六角星形?为什么积雪看上去是白色的,但是捧起雪花仔细看却发现是透明的呢?

这里面涉及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知识,本期我们邀请杭州市建兰中学科学老师曹健,在下雪前,为我们解读雪花的知识。

东北近期大雪(科学汇东北大雪纷飞令南方人羡慕)(1)

400多年前,开普勒就在思考雪花为何是六角形

大家一定察觉到或者听说过,大部分的雪花是有六个角的,并且每转60°,形状就与旋转之前重合,这叫做六重对称性。古人也注意到了这个特点,西汉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的记载。

那么,同学们是否想过,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对称,而不是五角、七角、八角的呢?

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思考过同样的问题,他就是开普勒。没错,就是那个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开普勒。

开普勒有一次走在布拉格著名的查理大桥上,一片雪花落在他的外套上,引起他的注意,完美的六角星形令他惊奇。于是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的。

开普勒是个皇家天文学家,却经常被拖欠工资。1611年,快过年了,工资还没发下来,连给朋友送新年礼物的钱都没有。他便把自己对雪花的思考,写成一本书——《六角雪花》。他把这本书送给了朋友作为新年礼物,而这部著作也成为了雪花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不是很凡尔赛?

开普勒提出的想法是,雪花是由很小的球形的东西堆出来的,按六边形堆积最节约空间。开普勒的这一猜想在2014年被数学家严格证明。

开普勒的想法是基本正确的,他只是不清楚堆出雪花的小球到底是什么,他提出是液态水的最小组成单元,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中的水分子。

现在我们知道,雪花是冰晶,是水分子规整排列的结果。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三个原子不是一字排列的,而是弯的,有点像条腿。水逐渐结冰的过程就是水分子彼此结合在一起的过程,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水分子的氧结合另一个水分子的氢,这样就连成了很多六边形。越来越多的水分子加入这个六边形,最后呈现出宏观的六边形结构。

东北近期大雪(科学汇东北大雪纷飞令南方人羡慕)(2)

雪花形成在云里,目前已知分类超120种

知道了雪花为什么是六角的,让我们再了解一下雪花是怎么形成的。

它就是被冻住的雨吗?并非如此。只有在雨夹雪时,雪是被冻住的雨,这里面的雪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下雪天时的雪花,有非常规整的外形,这种物质叫做晶体。雪花就是水的晶体。

雪花是在云里面就开始形成的。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学过,地面的江河湖海的水被太阳光加热,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地球大气。大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是有限度的,气温越低,大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就越少。

当气温变低时,大气中水蒸气过量,一部分水蒸气就要变回液态水。水蒸气是跑单的水分子,要把它们聚拢在一起变成液态水,需要先找到集合地点。在地面上,集合地点是花花草草、砖头瓦块等等,水蒸气变成的水我们称为露水。

在高空,水蒸气的集合地点是空气中漂浮的尘埃,水蒸气变成无数小液滴,每个小液滴都包着一粒尘埃,这就成了我们能看得见的云。

当气温继续降低,小液滴会结冰,在云里飘来飘去,捕获周围的水蒸气,逐渐显出六棱柱的形状。当冰继续长大,棱上长得更快,逐渐长成六角星的雪花,整个过程约15分钟。雪花长得越来越重,就开始掉落,离开云之后,雪花不再长大,因为没有水蒸气供应了。雪花慢慢飘落,以不到2公里/小时的速度抵达地面。

上面说雪花都是六角对称的,常见的是六角星形状,不过雪花的六角对称有许多的花样。

比如,非常少见的“钻石尘”,是六棱柱状的,它们非常小,大约只有几十分之一毫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平常的雪花还在云里的时候,就是钻石尘。比较常见的是星树状的雪花,这种雪花可以达到5毫米以上,不过非常薄,厚度只有几十微米。此外还有星盘状的雪花,它们是没有侧枝的。星盘状雪花看起来非常华丽,处处体现着六重对称性。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人们对雪花的认识也越来越细,到2013年,雪花分类已经有121类。

东北近期大雪(科学汇东北大雪纷飞令南方人羡慕)(3)

雪花看上去为何是白的

雪花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食盐、白砂糖一样,本质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它们聚成一小堆时,看上去却是白色的。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颜色形成的原理——颜色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有关。可见光是由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我们的眼睛会把不同频率的光识别为不同的颜色。例如,532纳米波长的光,在我们看来是绿色的;440纳米对应的是蓝色。

当所有可见光同时进入眼睛,就成为“全色光”。这种颜色明亮干净,给人以纯洁无瑕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感知到的“白色”。与之对应的,如果没有可见光进入眼睛,我们看到的就是“黑色”。

当透明的小颗粒聚集在一起,光线照射到它们表面时,不计其数的微粒使表面的光线发生反射,这些反射光汇聚在一起,就是“全色光”了,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白色。

同样的道理,天上的小水滴、小冰晶聚在一起形成白云,飘落的雪花聚在一起形成白雪。如果凑近看的话,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单独的雪晶并不是白色的,而是透明的,就好像一小片透明透亮的玻璃。如果雪晶生长过程中结霜了,我们会看到白色的“砂雪”。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