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写了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杜牧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杜牧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斗争中,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排挤和打压,不但在朝廷中被外放出去,而且频繁的改变他的任职地,长期流转于池州、睦洲、齐安郡等地,这首诗就是写于齐安郡。

唐朝时每个州都有一个郡名,齐安郡是黄州的郡名。唐武宗会昌二年,40岁的杜牧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到任时正值秋天,诗人在秋风初起的季节、太阳偏西的时光里,把偶然进入视线的落日、溪桥、烟柳、绿荷,以及溪桥周边的景物,用艺术的手法加以描绘和渲染,呈现了一幅意象清幽、情思凝结的图画。诗人以生花的妙笔,将诗情与画意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杜牧写了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杜牧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1)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古时候称傍晚为“日落三竿”。诗的首句用“两竿落日”点明了时间,既不是中午烈日高照之下,也不是傍晚暮色霭霭之中,而是光线柔和的下午。“溪桥上”则交代了地点,说明诗人即兴吟诗的时候,不是在柳岸边,也不是在溪水中乘船,而是在溪桥上,只有在溪桥上的视角才能远眺岸边柳影,俯视水面绿荷。

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他将眼前见到的日影西斜,岸柳含烟的景色,用“两竿落日”与“半缕轻烟”的精炼字句描绘出来,并在字面上形成了工整的对仗。日影西斜,远眺岸柳含烟,在日光照耀下,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飘荡在“柳影”的笼罩之中。

这首诗的前两句虽然单纯写景色,但是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景色的画面并不明快,而是略带暗淡,从而体会到诗人那带有感伤的情怀。这样就为下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情景氛围做了铺垫。

杜牧写了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杜牧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2)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诗人在溪桥上看见荷叶被风吹拂,于是用“相倚”、“一时”这样的词语,传神的描绘出青色如小伞的荷叶,在水面上簇拥着,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的形态。诗人的这两句诗把风中的荷叶写的极为灵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诗人在写景之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风中荷叶的形态、动态;又在感悟之中,别有用心地写出风中荷叶的神态、情态。当然,风中的荷叶本是无情之物,是不会有恨的。荷叶的恨是从诗人的内心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无生命力的风中荷叶之中,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荷叶在风中“相倚”、“回首”的状态,觉得它们好似有情,心怀恨事,这里表面写的是风荷之恨,其实是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恨。

杜牧写了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杜牧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3)

杜牧

杜牧是一个有理想和政治抱负的人,不幸的是他生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没落时期,“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志向无处施展,这时又受到排挤,外放为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里、诗中,连眼前的绿荷,也仿佛充满了哀愁。

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荷花的经典诗词,如周邦彦的《苏幕遮》,南唐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等名作。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杜牧这首最为赞赏,称赞这首诗是“真得荷之真理者”。

杜牧写了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杜牧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诗)(4)

黄州的秋天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清幽,情感深邃,是即景抒情诗中的一篇难得的佳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