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时隔半年,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于5月28日迎来了第二个群展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其延续了开馆展“从无到有”铺陈的虚实相生的基调,气质依旧非常天目里。

“筑梦”展览概念的灵感由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与副馆长吴天提出,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与孙熳共同策划。4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名单包括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石元泰博(Yashuhiro Ishimoto)、刘韡、张培力、汪建伟等。熟悉的名字之外,是他们陌生的作品。这是展览的诚意,也是对观众最好的尊重。

但这并非是讨好型的展览,相反,它以自身释放的信息去找寻志同道合的观众。张培力80年代的纸本作品,刘韡轻盈秩序感的装置,汪建伟不确定形态的黑色雕塑,唐纳德·贾德冷静克制的《无题》……或松弛,或严谨,或不安,或轻盈,或沉重,穿行在用半透明的无纺纸区隔开的七个展区里,微妙的情绪随之起伏。构建空间、居所、容器或制作占据空间的标志是本次展览汇聚及呈现的作品所共有的特征。雕塑、素描、绘画、摄影、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媒介的作品探索艺术家与构筑的技艺之间的关系,展示“构筑”这一主题如何形成一个意料之外的视角,映射出中国和国际艺术家创作的梦幻景象。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独特的艺术语汇在材料中显现

墨西哥艺术家玛丽安娜·卡斯蒂略·德巴尔(Mariana Castillo Deball)的作品《谁来测量空间,谁来告诉我时间?(齿轮)》开启了观众“筑梦”的旅行。这件高耸的雕塑由多个运用当地古老技法烧制的陶器垒成,这些年代不一的陶器被随机放置,时间在此被错置开来——传统的顺序叙事也由此被颠覆。而与其毗邻,菲利达·巴洛(Phyllida Barlow)的作品《无题:lipchitzplinth2013》也于展厅的开端呈现——巴洛将俯拾可得的简单日常材料进行拼接,并予以深化,创造了反纪念碑式的艺术语汇。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4)

玛丽安娜·卡斯蒂略·德巴尔《谁来测量空间,谁来告诉我时间?(齿轮)》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5)

菲利达·巴洛《无题:lipchitzplinth2013》

对于很多当代艺术家来说,如何利用创作为既有的现成物与客观对象赋予新的媒介与语境是创作的挑战,也是在“筑梦”展览中所呈现的重点之一。汪建伟2013年的作品系列“…或者事件导致了每个无效的结果。”和刘韡创作于2015年的雕塑作品《徘徊者》,即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解构中实现了对于新的秩序与意义的讨论。极简主义代表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1989年创作的作品《无题》则由六个矩形空心金属盒子组成,传达着艺术家标志性的创作语言——“堆叠”。 在擅长使用自然与人造材料的日本艺术家菅木志雄(Kishio Suga)的作品中,艺术、材料、物件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他的创作中产生了新的叙事性——形式与材料在关联与迭代中被筑造成为新的语言,过往形态在被重复的过程中自身亦得到转换。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6)

汪建伟2013年的作品系列“…或者事件导致了每个无效的结果。”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7)

刘韡创作于2015年的雕塑作品《徘徊者》(摄影:罗颖)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8)

“筑梦”展览现场,唐纳德·贾德《无题》1989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9)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菅木志雄作品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0)

菅木志雄《立空》

视角与时空概念,在筑梦中转化

穿越在迷宫般的展览空间,相似的创作逻辑也以不同的呈现媒介与方式穿插在展览中。来自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在1960年代起的三十余年中,拍摄德国水塔风景的一系列纪实摄影,展现了观念主义与工业化进程的联系。石元泰博(Yasuhiro Ishimoto)为桂离宫拍摄的黑白银盐照片,则令光阴与线条以抽象的形态呈现。张培力在创作于1980年代的纸上水彩作品《油罐》中呈现了遥远而真实的场景,而在封岩的镜头中,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家具亦呈现出由“筑造”所形成的新的秩序与故事,创造出新的情境。安德鲁.格拉西将家用显示器化为永恒纪念碑的蛋彩画中。格雷戈尔.施奈德、吉涅夫.菲吉斯和萨宾.莫里兹则利用居家室内空间的转化,以此为契机探索不安的个人经历。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1)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2)

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作品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3)

《水塔/杜伊斯堡梅德里希,D. /》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4)

《水塔/莱茵贝格,D.》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5)

张培力创作于1980年代的纸上水彩作品《油罐》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6)

安德鲁.格拉西《显示器》蛋彩画 2015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7)

吉涅夫.菲吉斯《绿色椅子》2016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8)

吉涅夫.菲吉斯《绿色椅子》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19)

“筑梦”展览现场-萨宾·莫里兹作品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0)

萨宾·莫里兹 《宾馆》2016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1)

萨宾·莫里兹 《实验室6》2016

时间与空间的转化与交融则作为另外一条交织的线索,穿插出现在展览中。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大型雕塑作品《维多利亚皇冠》既是一辆被摧毁的福特牌轿车,也是一个正在转世的身体。这件充满力量感的锌铸件雕塑源于巴尼创作于2014年的大型电影作品《重生之河》,以古埃及神话中冥王欧西里斯的故事为灵感,通过主人公的三次轮回与重生,巴尼将个人的生命故事、古埃及的神话,与美国工业史交织在一起。黎巴嫩艺术家蒙娜·哈透姆(Mona Hatoum)的作品《银色的球》由呈现了被置于木质基座上的、由一簇白发团成的球,以微不足道的物件,跨越了艺术家人生的长度,也展开了人们对于绵长的历史的想象。而马克·曼德斯(Mark Manders)则在糅合了黏土雕塑、静物,和建筑结构的“像建筑一般的自画像”中,以细腻的处理方法,为物体、语言和思想创造对话的可能,构筑出一种超越语言和时间的诗意表达。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2)

马修·巴尼 《 维多利亚皇冠》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3)

马克·曼德斯《黄色垂直构图》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4)

“筑梦”展览现场,邵一作品

用自然与科技,真实与想象共同构筑

走入深藏于构筑内部的梦境中,科技、自然与想象力为“筑梦”呈现一种轻盈的姿态。欧文婷的《走神》以一团蓬松的云悬在展厅半空,更从底部伸出的一个潜水艇用的潜望镜,让人们感觉自身似乎即身处于云端,又深处于水下。而阿德里安(Adrian Nivola)则通过即兴的雕塑创作,在一系列向飞行器的制造者致敬的作品中,呈现了对于天真的梦想的赞颂。而塔基斯(Takis)创作于1970年代的动态雕塑《信号》讨论了以磁力、声波或光波等看不见的能量形式作为感知作品的第四维度,这件位于展览的结尾处的雕塑与米尔西亚·坎托(Mircea Cantor)的影像《雄鹰不为捕苍蝇费力》中自然战胜科技的故事一起,为整场展览书写了有力而富有诗意的结尾。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5)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6)

欧文婷 《走神》 2009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7)

阿德里安(Adrian Nivola)向过往飞行员致敬的即兴雕塑创作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8)

塔斯基《信号》1974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29)

米尔西亚·坎托《雄鹰不为捕苍蝇费力》 影像 2018

从形式和材料之间的关联和迭代,到空间与物体之间界限的逐渐模糊,延伸至由媒介组合所构建出的神秘情境,展览“筑梦”在艺术家的理性构筑与感性梦想间游走,如同馆长博纳米所说,“艺术交织着现实之可测的空间与梦想之不可测的世界”,让众多艺术作品以一种意料之外的视角被汇集与呈现,这也是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作为工作与生活之外的“第三场所”与想象力的“第一课堂”,做出的又一次延续与深化的实践。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0)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1)

“筑梦”展览现场,亚伯拉罕·克鲁兹威⼒⼽斯 《空地(11)》2015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2)

雅尼斯.库奈里斯《无题》1992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3)

蒂姆.安多芬《墙的截面1》 2020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4)

蒂姆.安多芬《墙的截面1》(局部)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5)

保罗.伊卡洛《空间的空间》2014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6)

胡里奥.维拉尼的动物造型雕塑

世界当代绘画艺术馆(暂别现实40余位艺术家在BY)(37)

亚历山大·史密斯《探索者》20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