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怎么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1)

前言:在实际阅读中同学们存在这样的问题,会判断表现手法,却陈述不好作用,我考虑不外乎这种情况:知识点没能做到熟记于心。不能熟记于心的根源,还是在于对这个知识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白通透,只是在机械地死记硬背,最终导致灵活运用的时候,捉襟见肘,有心无力。为了帮助同学们克服这一弊病,以今天这一讲为例,结合例题,引导同学们真正弄懂这两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对比的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突出文章的主题。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一个人,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使前后内容形成对比和反差,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情节更有波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在中考题中考查过。我们先一起看题: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问题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解析:在分析欲扬先抑的手法的作用时,主要从这种写作手法对文章情节和人物刻画方面起到的作用谈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两个关键点很重要,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前后形成很大的反差,这样自然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故事情节自然也显得起伏有波澜。通过这样的具体例证,同学们才会真正理解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进而牢牢地记准这个知识点)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这种手法容易理解,不多累述)

阅读推荐——《心烛》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柱。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竞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答案:

1.盲人身残心康,对生活不抱奢望,他们细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日子过得安然恬静而且满足,这是他们的幸福观。所以,作者赞美的是盲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2.或浮躁焦虑,或妄自尊大,或贪得无厌,或巧取豪夺……他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问题: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

运用了抑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样写能使作品前后内容形成反差和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小韦美好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二能使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试分析这个答案,不管怎么陈述,就是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故事情节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