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今天是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俗话说“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意思大致是说

如果小暑这天听到打雷声

那么梅雨带就会重返长江中下游地区

多逗留一阵

出梅后仍可能迎来一段时间多雨的天气

有时候持续六七天,有时候近半个月

称之为“倒黄梅”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2)

小暑,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但“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

进入小暑节气后,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将结束,盛夏开始,闷热难耐。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形象描述了此时的暑热感受:"如坐深甑遭蒸炊"。甑是蒸锅,人们如同置身于蒸笼之中。

华北、东北地区降雨增多,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同时,南海和西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台风开始增多。

小暑三候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3)

温风至

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4)

蟋蟀居壁

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5)

鹰始挚:

再五日“鹰始挚”,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饮食习俗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6)

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7)

味苦

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腻,人吃了以后,会感到凉爽舒适。每逢夏天,人们因炎热不思饮食之际,若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开胃健脾、清热解暑;如以苦瓜泡成凉茶饮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烦渴顿消。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8)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养生 过这五关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9)

1、养阳关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0)

2、情绪关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天热人体温度升高,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和心态不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

常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此时就需要有规律的作息,以安定情绪。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1)

3、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2)

4、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3)

5、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俗语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小暑小暑一声雷)(14)

来源:科普苏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