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

阅读很重要,这一点无需再赘述。归纳阅读提升重要的渠道:一是从海量阅读中去品百味人生,读书拓展阅读视野;二是精致深读优质作品,细读品味,体会思想情感,习悟文章写法,促进阅读积淀丰厚及思想认知提高。

推荐深度阅读的意义不是局限于读某一篇文章获得多少,更大的价值在于从中受到挑战阅读难度文章的召唤。对于难度文章,大多孩子平常持“躲避”态度,通过品读名家作品能提高阅读物的层次。

掌握了方法,感悟到文章的精妙,阅读有内涵文章就变得富有趣味。以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读更多的好文章。会读更兴趣读,兴趣读变更会读,这就是深度阅读引领的价值。每个经过深度阅读洗礼的同学,ta们是不屑于浅显读物的,更习惯阅读有品味有内涵的文章。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

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国学大师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他笔下显得鲜活感人。季老文章一片真情,纯任自然,读之如行云流水,心旷神怡。在所有入选课本教材的名家作品中,季羡林居首,其作品入选小学初中高中教材17篇之多。

可以说,读了季羡林先生的一系列文章,什么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咏物抒怀、诗句引用等一系列表现手法将得到实践运用。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2)

怎样深度阅读?笔者以图文展现文本解读过程。

一篇文章的文本解读,笔者设计以“阅读问题”为导向,指向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及主题思想的领悟。然后,读写结合,练笔读书笔记,创新以关键词为行文中心写法,达到阅读和写作双重效用。

“术业有专攻”,同步发布图文及视频讲解,以图文解析精细体会,结合视频讲解直观感受,两者相得益彰。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3)

以下展现《游天池》文章解读过程,包含阅读批注、阅读问题设计、阅读作答参考、读书笔记等几部分内容。

阅读批注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4)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5)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6)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7)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8)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9)

阅读问题设计

1.概括作者这一路游天池所见到的几幅图景(每条10字以内)。

2.文章通过叙写游览天池见闻,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作答参考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0)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1)

读书笔记

季羡林《游天池》

关键词:情景交融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游览充满神奇色彩的天池,赞美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同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文章开篇将读者带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天池意境中:“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浴池”。到新疆来而不去天池,那就等于没有来,作者在百忙中冒着传说中天池的寒气从乌鲁木齐趱行来到这里。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2)

作者以情景交融写法,远望山顶上白皑皑的雪峰,兴致随之而腾涌。车子在郁郁葱葱的山路盘旋而上,羊群马群从山上迤逦走下来,耳听雪水潺湲流水声。

小天池在半山腰,“在这样高的地方,有这样深的池塘,不是从天上摔下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作者通过写内心感受来表现天池神奇。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3)

见到久仰大名的天池,烟波浩渺,水色深碧,作者没有用大量华丽词藻形容而抒写自己感受“不见是不会相信的,见了仍然不能相信”,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此时心旷神怡,逸兴遄飞,面对神话般的雪峰,真像是羽化而登仙了”这样的抒写感受,为天池注入了神奇色彩。这就是大师的手笔,情景交融,引领读者感受。

描写溶洞景色的著名文章(游天池深度读书)(14)

然作者写这篇文章不止于写天池神奇,还有呼吁保护自然。用强烈愤慨的笔调叙写了天池边的乱石堆中,却有另一番景象。从“一点儿也没有什么仙气”、“剥皮剔肉”、“炊烟滚滚”、“人声喧哗”、“横冲直撞”等刺眼文字中流露出作者的愤慨,与神奇天池感受到的心旷神怡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作者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而作者写眼前幻想着“王母娘娘又回来了”,意在表达曾经的天然神奇天池又回归的憧憬,对天池的留恋情真意切。

文章的结尾,“五座亮晶晶的雪峰刺入蔚蓝无际的晴空”,带给读者美好意境,引发无限想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