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有重新上市的机会吗(上市公司如何避免重演乐视危机)

乐视有重新上市的机会吗(上市公司如何避免重演乐视危机)(1)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7日电(要雪梅 张芷菡) 对于乐视来说,整个2017年并不太平,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风波过后,包括乐视在内的上市公司,也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公司治理避免此类危机的重演。中新经纬客户端(jwview)就此对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进行了专访。

需关注企业的财务治理情况

在今年8月份,高明华就曾向中新经纬客户端(jwview)指出,导致乐视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欠债”,具体表现在拖欠供应商应付款项和金融机构贷款,也包括挪用控股子公司资金及拖欠员工薪酬,而乐视风波深层次原因则是公司战略决策的失败,从根本上讲是公司治理的失败。

“乐视的财务治理指数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其中的财权配置指数更低,而财权配置最能反映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作为为上市公司提供不同类型资本的债权人、银行、供应商、员工等,不能够参与公司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自然较差。”高明华分析道,他同时提醒说,股权投资者宜尽早关注公司治理指数数据,包括财务治理指数数据,以免出现投资失误。

高明华还指出,乐视资金困局反映了其财务治理的混乱。2012年、2014年及2015年,乐视的财务治理指数分别为47.99分、44.93分和38.07分,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分别排在倒数第284位、倒数第435位和倒数第29位。高明华表示,2016年,乐视意识到其财务治理的混乱,开始调整,财务治理指数提升到55.95分,但已回天乏力,最终财务危机仍未能避免。

在高明华看来,股权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关注公司财务治理和参与公司治理,是可以了解到此类风险的征兆的。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对于公司破产财产,债权人比股东享有优先获得赔偿的权利,但债权人通常却不参与公司治理。高明华表示,这种传统治理方式忽视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贷款时,会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进行调研及风险评估,既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清楚企业的财务情况。

“如今的公司治理鼓励债权人参与,也是希望提前发现问题征兆,避免因链条一处问题而带来整个资金链的断裂。”高明华说。

企业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jwview)采访时,高明华一再提到一个词语:“科学决策”,在他看来这也是上市公司避免再度发生“乐视危机”的重要因素。

“贾跃亭的乐视投资了很多烧钱的领域,比如乐视汽车,而他并没有汽车研发和经营的经验,且汽车行业需要足够的现金流,风险是比较高的。”高明华进一步举例说,“雅虎曾从好莱坞请来一位CEO 塞梅尔,但这位CEO并没有把好莱坞的影视创作全部搬过来,而只是在雅虎的网站上嵌入了好莱坞的部分影视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参照,乐视不妨选择与汽车厂家合作,将自己成熟产品嫁接到其上,这样做风险就小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决策问题,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可以进行修正,但在高明华看来,更深层的是由于乐视各利益相关方不能参与公司治理,缺乏可行性研究,导致的决策科学性差。而且,这并不是乐视一家的问题。“现在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真正做调研的很少,缺乏与管理层沟通。而董事会决策,是容不得出错的,一旦出错再想转弯回来就很难了。”

那么上市公司该怎样吸取乐视的教训?如何实现科学决策呢?高明华提出这样几项建议:

一是上市公司要明晰权利,同时要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责任。比如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董事会备忘录,就是要明晰每个董事的责任,将董事会集体责任转化为到每个董事个体的责任。

二是经理层也要讲求独立。总经理作为董事会决策执行的最高负责人,对企业及所处行业必须是了解充分的。要发挥出他的能力,就必须在其尊重董事会战略决策的同时,给予充分放权,但也必须独立承担责任。

三是要做好制度设计,使自我约束产生作用。“现在我们强调监管要形成合力,但合力总是不容易形成的,对企业的监管,光强调治理结构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治理机制建设,让企业家主动发挥作用,这包括责任清晰和激励到位。”高明华说。(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