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1)

白发

文│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

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

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

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

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2)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

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呀!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3)

一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

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4)

冯骥才笔下的四季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5)

太行夕照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 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6)

林边小屋

幽暗的光线、混沌的老树林、些许的夕照和喧噪的昏鸦……到底为什么画这幅画,我已经记不得了。我相信这来自片刻间心头的惆怅,惆怅由何而来?也忘了。也许受到某些触动,也许就是源自一种莫名。反正当时在这幅画中我不让任何东西清晰出来,哪怕是木屋里透出的灯火和左角上反光的水,全是混混沌沌模模糊糊迷迷蒙蒙。只有我心里是明白的——我要一种含糊的忧伤美,还有一点点沉郁感。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7)

每过此径不忍踩

在多伦多的街上走。街很静,一边高高的枫树已经红透了,好像竖着一面红色大墙。我忽然看到前面一个女人走路的姿态有些特别。她的两条腿时而扭来扭去,时而交叉着往前迈步,时而蹦一下,好像她踏着水中的石块向前行走。我认真再看,明白了,当然也惊呆了——原来这条街的地面落了许多红叶。这些红叶片片都像一朵姿态优美的花,并且像给谁错落有致并精心地摆在地面上一样。这女人怕把这些红叶踩坏,便躲着红叶走路。

她这行为令人惊奇、感动。原来红叶在加拿大人的眼里不是自然物,而是一种美好的生命。当你把周围的一切都看作有生命的,这世界便百倍千倍的可爱。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8)

偏向寂寞寻清幽

我喜欢冬日的安适与无争,喜欢了无人迹荒山野水的自甘寂寥,喜欢世外的天宽地阔。当我得不到它们时,便将其画在画上。所以我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

文图摘自冯骥才《艺写四季》

冯骥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冯骥才听其自然)(9)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艺写四季》

了解本书详情,请关注百花文艺

小说月报2017 小说可以更好看

《小说月报》邮发代号6-38,每月1日出刊,定价10元

《小说月报》大字版邮发代号6-37,每月16日出刊,定价10元

《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邮发代号6-139,每年4期,定价15元

《小说月报》在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销售,了解订阅办法请点击: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订阅小说月报微信

小说,就是小声地说小说月报微信 刊物最新动态,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创作感言,读者阅读心得,文坛潮流脉动,随时随地向您报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