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关门近三个月(电影院停业的170余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全国范围内有6940家影院类企业注销或吊销。许多地方院线被迫卖爆米花、卖周边,以应付物业的高昂房租,许多行业从业者无奈转行。

170余天的停工期,对影院经营者而言,堪比一座大山:

春节停工后,3月底有复工的消息,电影行业马上做足复工准备,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第二天开门迎客。然而,却再一次等来了所有影院暂不复工的通知。

春节档、情人节档和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小长假……一一泡汤,售票部、卖品部、检票口....电影院工作人员走了一拨又一拨。

这其中,也有人依然坚守在原地。于浩就是其中一个。

坚守4个人的影院

电影院关门近三个月(电影院停业的170余天)(1)

于浩的微信朋友圈

于浩是哈尔滨人,因为喜欢成都便留了下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对电影行业情有独钟,一做就是6年。

今年春节前,于浩所在的成都新幕寰亚洲立影城刚刚开业,疫情就发生了。同事陆续辞职,诺大的影城,最后只剩下作为经理的他和另外3名员工。

“说实话是有点心酸。” 于浩回忆道,疫情发生之初,谁都没想到会停工这么久,影城给员工们发放了全额工资。随着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大,影院、商场一直无法复工。加之影城所在商场尚属新开,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影城按照政府规定,给员工们发放成都市基本工资。

“后来我们把人事部和技术部都取消了,大家各谋生路。”于浩的老家远在哈尔滨,停工后,他曾想回家乡陪陪自己大半年没见的家人。然而,时不时就有消息说电影院要开工,于浩担心,万一复工时自己不在岗位上,于是几次回老家的念头就此打消。

从影城筹备到开业,于浩都参与其中、付出了巨大心血。疫情发生后,即便没有开业,他也会时常回到影院看看,每个厅都转转、瞅瞅,检查、调试下设备。累了,就在影院的座椅上静静待会,闭目养神,憧憬下电影院重新人来人往的盛况......

影院经理变“摊主”

电影院关门近三个月(电影院停业的170余天)(2)

于浩在影城附近摆起了摊儿

除了定期做些影城的清洁、消毒,疫情期间,于浩也没闲着。

在检查影城物料时,于浩发现仓库里有很多零食、饮品,再过两三个月就要过期。他想,与其白白浪费,不如卖给喜欢吃的人。于是,他就在附近摆起了摊儿。出摊20多次,计售卖额达到1万左右。

好好的电影院经理,成了“不务正业”的摊主,于浩回想起来,又好笑又无奈。

另一方面,于浩还积极洽谈场地租赁、影城套票销售,尽可能创收。

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电影院关门近三个月(电影院停业的170余天)(3)

于浩在影城附近摆起了摊儿

7月20日起,作为低风险地区的成都,将有序开放电影院。“不务正业”的于浩,终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久违的紧张忙碌节奏让他感到充实又快乐,经常忙到下午3、4点才吃“午饭”。

“从票房体量、影片类型来看,一些中小体量的剧情片、喜剧片可以尝试转网络播放,但动作片、科幻片这些大制作更适合在大银幕放映,观众只有在影院观看才能得到真正震撼的体验。”对于复工之路的前景,于浩满怀期待,但也非常理性。

“短期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不现实,未来疫情在有力控制下,一定会好转,影院肯定也需要一个过渡期。”于浩说,成都是一个休闲城市,电影是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观影群众基础,在国家政策支撑、行业努力下,重新走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手记:疫情终将过去 电影终将开场

采访中得知,像于浩一样“转行”、摆摊儿的电影从业人员,还有许多。疫情之下,撤退无奈,坚守更难。一直坚持在一个前景或许不明朗的行业,对于像于浩这样的人而言,除了生活的必须,或许也需几分赤子热爱。

对于影院从业者而言,今年注定是一个难熬又难忘的年份。但,好在乌云已在逐步散去。好电影不管什么时候上映,都是“好档期”,千千万万的电影人、影迷,没有放弃影院。

不难想象,2020年年初发生在世界的疫情,会让电影人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创作出更好的电影故事。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从业者、观众,也都会重新审视手上得来不易的电影票。

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电影。

生活继续,电影继续。

记者:闫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