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分析的所有人物性格(创造34)

写在前面:

1、本文转自公号:厦门海普诺斯催眠治疗法研究中心

2、本文作者:马春树老师

乐嘉做为一个培训师,走到了娱乐媒体上,算是难得。自己弄出了个色彩学,出了两本书,更是处处以专家自居。小编素来对他无甚好感,近日又无意中看到他前些年在电视节目中的演讲,大谈人际关系的《钻石法则》,于是小编有些内心翻腾,按捺不住自己了。

演讲大致讲他有一个控制性极强的妈妈,经常来打扰他,让他感觉很痛苦,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我们看一下他演讲的后半:

“后来我发现,在人际关系的交往当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钻石法则——不要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要用别人喜欢的方法来对待别人。于是我就换了个方法。我下班回到家以后第一件事情打电话给我妈,我说妈,你可以过来帮我一个忙吗?我这里好需要你啊。

我老妈一听到这个话,很激动。来了之后我告诉她,我天天在外面吃,吃的菜没有你烧得新鲜,我觉得还是你烧的饭菜味道最好。

我老妈激动地去烧菜。我怕她烧到一半,又要来打断我的工作。这回我换了一个方法,我走到厨房里,看了一下我妈烧的菜,说怎么这么香!我故意拿了一块肉,塞在嘴巴里,对妈妈说,这些东西都给我保留好,你不要偷吃,等会儿我全部把它吃光。我说我很快就做完你不要吵我啊,然后就进去做自己的事了。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妈妈根本就没有打扰过我。

问题一:训练“假我”形成

其实,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陷井,就是“假我”形成。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提出:人格结构当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就是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形成。在人际关系当中,不能表达真实的自我,而用虚伪的服从、假意的欣赏来避免人际关系当中的冲突,从而保护真实自我的状态,就是“虚假自我”

“虚假自我”可以让人一段时间里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人接受,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个听话的“乖孩子”,而时间一长,则会真正的忘掉自己真实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真实的感受是什么,表现为“为了父母而活”。

问题二:压抑真实感受,导致感受缺失或抑郁

以“虚假自我”为生的人,目标性、事业心极强,以实现事业的目标,被别人所接受,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成功,为其人生的主要基调。

他们倾向于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久而久之,对于自己的情绪感受能力下降,有时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强”。

而当他们想要的成功到来时,他们却感觉不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感受性已经受到压制。所以,这时他们会开始抑郁。这就是很多企业家、明星在成功到来之后,开始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的原因。

乐嘉不喜欢老妈经常到他家里打扫卫生,或者做饭,却故意装做喜欢的样子,骗他老妈说喜欢这样,然后“问题解决了!”。真的解决了吗?老妈的问题似乎是解决了,真正的问题却产生了。

问题三:亲密关系产生问题

对于同事、朋友,“虚假自我”还比较容易被接受,但在亲密关系当中,对方就会察觉到他的说话言不由衷。

情感的交流最忌讳虚假,有一点的虚假在亲密关系当中都会暴露无疑。所以,拥有“虚假自我”的人是别人看起来都很不错,甚至很优秀的人却是单身或离婚的状态,而且不着急建立亲密关系。或者说,他们也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他们就无法用“虚假自我”进行自我保护。

所以,他们可以经常有很多性伴侣,但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或者只上床不恋爱,或者可以谈恋爱,但不能结婚。

总之,这是一种看起来很美,实际很空洞、很虚伪、很苦逼的生活。

问题四:失控难免

这种看起来很美的状态,在平时衣冠楚楚的清醒状态下,“虚假自我”工作良好。但在压力状态下,比如酒后,“虚假自我”外衣下所隐藏的那部分就会开始显露。

在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的总决赛录制时,乐嘉为激励学员拿出白酒“二锅头”与学员对饮,结果酒后“虚假自我”的外衣掉落了,开始口出不逊,让金星、鲁豫和窦文涛愤然离席。

乐嘉分析的所有人物性格(创造34)(1)

这里“老子”不断,就是平时被压抑的太厉害,连对自己的老妈都要装成一个孝子贤孙,虚假不已的人,内心的愤怒之强烈可想而知,而酒精刚好点燃了愤怒之火,乐嘉的情绪完全失控。

这就是《钻石法则》害人之处。乐嘉已经把自己压抑的没了人样,还四处去演讲,让别人向他学习,只是用教育别人来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而已。他不断用嘴表达,去演讲,就是那个被压抑的内心的火山在不断的喷发。

看一看他在微博上对这个事件的表述:

乐嘉分析的所有人物性格(创造34)(2)

最后谈到的,还是要“成为一个好人”,最后被“理解和接纳”,还是一个自我阉割的表述,要人去做“虚假自我”。

上面所说的虚假的自我也是一种防御的方式。人的生存是有快乐原则的,如果内心真实的我不能得到快乐甚至感觉不能很好的生存,我们就会发展出一个适应生存环境的“假我”,把真实的自我深深的包裹在里面,越来越深,藏在潜意识中。而意识层面,只留下能适应外部环境的“虚假自我”。

而因为真实的我一直都被压抑着,所以我们仍然难以快乐。

有人问,如果形成了“虚假自我”还有救吗?

我说有救!

中医师说吃他的中药就行;健身教练说去做身体训练就行;心理学家说做精神分析就行;催眠师说做催眠就行!

怎么救呢?

1、学习,成长。通过了解自己的模式分清那部分是伪装的,哪些是被深深珍藏着的本来的我。

当我们慢慢勇敢的卸掉伪装,也许前行的路就会轻松一些。但这个很难,难在于自己拿着一把手术刀给自己做手术,需要足够的强大和勇气。难点更在于一个人很难独自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2、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也就是一名咨询师陪伴你做第一种方式的成长,有一个专业人士陪伴你探索那个未知的自己。可以帮你澄清他看到你却不知道的模式,可以解释他了解你还暂时不懂的自己。

精神分析是被广泛认可的流派,缺点是需要较长的过程,金钱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3、催眠。动力催眠是用科学的方式连接意识和潜意识,让潜意识中“真实的自我”越来越活跃,慢慢的,我们变的知行合一,能达到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慢慢的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强大,真实的自我不在需要虚假自我的层层包裹。

活的更真实,才会活的更快乐

催眠的缺点是社会上鱼目混杂,又经常被人妖魔化,让大众得不到正规渠道的了解。催眠的特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也会让人怀疑改变并不是催眠帮助的

==end==

编辑整理改编:渡心(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

动力催眠,起源于美国,广泛应用于成人失眠、焦虑、抑郁和青少年注意力改善、学业提升、自信心增强等方面,对厌学、提高成绩有显著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