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

多梅尼科·佩塔里尼(Domenico Petarlini),《流放中的但丁》(Dante in Exile),1860年

“E quindi uscimmo a riveder le stelle”

——“我们都希冀着重见星辰 ”

2020年3月25日,意大利文化部长Dario Franceschini宣布每年的3月25日为全国性的“但丁日”(Dantedì)时,引用了但丁(Dante Alighieri)《神曲》中《地狱篇》的这一结束语。公布在意大利政府网站上的声明称,选定这一天是因为这是“学者们公认的进入但丁《神曲》来世之旅的起始”。如今,将近一年过去了——在逐渐走出疫情阴影的欧洲,这句话显得恰逢其时。如同诗中象征光明的繁星一般,2021年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的一系列庆典也将给人们带来新的祈盼与希望。

佛罗伦萨、拉文纳、弗利……这一场饕餮盛宴将在70余个与但丁有关的城市展开。为其拉开帷幕的,是乌菲齐美术馆推出的线上展览——不出所料,展览名为“重见星辰”。展览的聚焦费德里科 · 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于1586-1588年作的88幅《神曲》插图。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2)

在《神曲》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被一只豹,一只狮子,一只母狼拦住去路,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维吉尔带着但丁走过了地狱,炼狱,最后由但丁暗恋的情人贝缇丽彩·波尔蒂纳(Beatrice di Folco Portinari)陪他前去天堂。祖卡里的《神曲》插图在此之前,仅于1865年及1993年公开展示过两次,从地狱、炼狱再到天堂——观者仿佛跟随但丁一起经历了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旅程。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3)

祖卡里的插图,尽管仅用了红黑的铅笔及墨汁绘制,却显得异常生动传神。在对于诗人误入幽暗森林的描绘中,红褐色的人物在黑色绘制的森林中显得渺小、迷惘而孤立无助。象征欺骗、野心与贪婪的三只野兽气势汹汹朝众人袭来;诗人则紧抓着树干,唯恐避之不及,几乎要跌出画面。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4)

对于祖卡里而言,但丁笔下的世界无疑显得十分陌生——更何况是对于700多年后的我们。但对于无数受到但丁启发的后辈艺术家们来说——诗歌所给予读者的丰富体验却从未过时。被后人称为“现代意大利语之父”——但丁的新体派(“dolce stil novo”)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笔下那些怪诞、壮观、可怖的场景持续激发着人们无尽的遐想。这或许也是乌菲齐展览想要传达给人们的讯息——展览在致敬之余,更是对诗人的一个跨世纪的思考与解读。

| 诗人和公民但丁

| 与艺术的回响

为但丁的语言艺术所折服的众多艺术家当中,不乏文艺复兴大家波提切利。瓦萨里(Giorgio Vasari)曾在他的《艺苑名人传》中声称,这位艺术家对但丁的痴迷“导致了他生活的严重混乱”。波提切利想通过视觉艺术重塑但丁哲学与思想——这一种对于细节力求完美的追求在他1480作的《神曲》插画中尤为可见。画家花费二十余年而未完成的这92(原为100张。其余为已遗失)幅银尖笔(silverpoint)插画无论在细节的体现还是连环画式叙事上,都绝对忠于原作;他描绘的诗人也最充满人性。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5)

桑德罗·波提切利,《但丁肖像》,1495年

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但丁,因希望步入贵族世界而走入中世纪政治的黑暗走廊,并为他的城市佛罗伦萨而战。1294年当选的教宗波尼法爵八世想控制佛伦伦萨,部分主张城市自由独立的市民因此结盟反对,但丁成为了这一派系的重要领袖。教宗于1301年以“调节和平”的名义,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前往佛罗伦萨,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则试图说服教宗收回成命。努力未果,卡罗到达佛罗伦萨后开始屠杀反对派,并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那时至1321年在意大利东北部拉韦纳去世,但丁再也没有踏上故城。在作为流亡者的途中,他发现了十四世纪意大利不可思议的人文和地理多样性,但他永远不会忘记佛罗伦萨。去世前一年写下的《神曲》中,有对教宗的揶揄嘲笑,也有对一生单思的恋人波尔蒂纳的怀恋。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6)

桑德罗·波提切利,《地狱图》 (The Abyss of Hell),1485年

这不禁让人想到乌菲齐展览中的一段话:“从乔托(Giotto)开始,人们心目中的但丁不再仅仅作为诗人、《神曲》的作家而存在——而更是一位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角——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人’”。

因此,当我们看到波提切利笔下,会在地狱景象之前感到惊讶惶恐,并捂住双眼的诗人时——7个世纪的鸿沟仿佛于一瞬间消失殆尽;诗人和他的世界不再显得年湮世远而遥不可及。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7)

桑德罗·波提切利,《地狱图》 (第18节),1485年

现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的的波提切利《神曲》插画也将于该馆六月举办的名为“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现代艺术中的但丁神曲”的展览中部分呈现给大众。一同展出的有德国与丹麦1920年代的木刻;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的象征主义画作;威廉·莱姆布鲁克(Wilhelm Lehmbruck)的雕塑作品等。战后的幻灭似乎是但丁式的:艾略特(T. S. Eliot)在1922年的《荒原》中引用了“地狱”(“我没想到死亡会毁灭如此之多”),他想“唤起读者对某些但丁式场景的记忆,从而在中世纪的地狱与现代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8)

奥迪隆·雷东,《但丁与贝缇丽彩》,1924年

早艾略特将近100年的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在为《神曲》做插画时,同样在诗中找到了深刻的认同感。布莱克对于诗人的痴迷程度不亚于波提切利——100幅作品的草稿甚至是画家在弥留之际于病榻上完成的。疾病的折磨与对于死亡的觉悟——或许正因如此,画家留下的草稿以及为数不多的水彩给人以强烈的感官震撼,让人难以忘怀。但这一切并非只有痛苦。在但丁与一生挚爱贝缇丽彩重见的场景中,人性最美丽的一面——爱、喜悦、希望……——在充满天真与想象力的彩色画卷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9)

威廉·布莱克,《但丁逃离三野兽》,1824-1827年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0)

威廉·布莱克,《贝缇丽彩在马车上与但丁交谈》,1824-1827年

同样为19世纪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则要幸运得多。1861年完成的《神曲》插图一经出版,立即造成了轰动性的成功。米开朗基罗式的明暗对比、戈雅的怪诞阴郁、普桑的壮丽、洛兰的优雅…… 这些在多雷的插画中被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禁怀疑画家和诗人是否早已“通过神秘和严肃的对话,交流过地狱和灵魂的秘密”。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1)

古斯塔夫?多雷,《穿越地狱时,但丁和维吉尔被恶魔包围》,1861年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2)

古斯塔夫?多雷,《革律翁的到来》,1860年

在布莱克和多雷之后的20世纪,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创作了最受瞩目的但丁文本绘画。1950年,意大利政府为庆祝但丁诞辰700周年委托达利为《神曲》绘制插图。虽然这一请求后来因为“爱国主义”争议被撤销,但达利深受《神曲》想象力的启发,在此后的10年内创作了100幅水彩画对应《神曲》不同的段落(canto)。“地狱 ”在达利笔下不是熊熊燃烧的火炉,而是现代的、荒芜的、空旷的、由流体的身躯组成的异想天开又令人不安的空间。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3)

萨瓦尔多·达利,《互相吞噬的人》(第30节)、《远离愤怒的露台》(第51节),1960年

| 从虚拟审判到街头艺术

| 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

以乌菲齐的虚拟展览为起始,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的线下庆典也已准备就绪。三月,弗利的圣多梅尼克美(Musei di San Domenico, Forlì)开放的展出:“但丁:艺术的视野”,将展示从13至20世纪的约三百多件展品,其中不乏乔托、菲利皮诺·利皮、洛伦佐·罗托、米开朗基罗、丁托列托、博乔尼等大师及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参观者还可以欣赏到那一幅卡斯塔亚(Andrea del Castagno)所作的著名画像:画中但丁身着学士长袍,头戴毛边软帽;鹰钩鼻、稍稍突出的下唇、消瘦的颚骨与薄伽丘笔下那个沉思而忧郁的诗人毫无二致。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4)

安德烈·德·卡斯塔格诺,《但丁》,1450年

而在四月,巴杰罗美术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将追溯但丁与其出身地弗洛伦萨的复杂关系——1302年时,诗人就是在这里(当时为法庭)被判处流放;也就是在这里、在毗邻的教堂中,乔托于1337年第一次描绘了但丁的面孔。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5)

乔托·迪·邦多纳,《但丁》,1335年

值得期待的不仅如此——除展览之外还将包括舞台剧、朗读会、舞蹈表演、街头艺术以及一场以但丁虚拟审判的形式开展的研讨会。考虑到目前疫情状况,许多展览和活动都将采取线上的模式。

年底,佛罗伦萨的新圣母大殿(Santa Maria Novella)将迎来期待已久的整修。再度开放后,它将成为新的意大利语言博物馆;从960年第一份运用意大利方言(vernacular)的文件起至现今,涵盖源远的意大利语言历史。波提切利、马萨乔、菲利皮诺·利皮、基尔兰达约、乌切洛、吉拜地……在这些深受但丁影响的艺术家们之中探讨诗人热爱的语言——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合适的呢?撰文/杨早早,设计/孙哲,编辑/童亚琦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6)

佛伦伦萨“Dante700”庆祝活动海报

展览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7)

我们都希冀着重见星辰

To rebehold the stars

乌菲兹美术馆

线上展览:

https://www.uffizi.it/en/online-exhibitions-series/to-rebehold-the-stars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8)

但丁:艺术的视野

Dante:The Vision of Art

2021年4月1日至7月11日

意大利弗利圣多梅尼克美术馆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19)

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现代艺术中的但丁《神曲》

Hell's Black and Starlight

Dante's Divine Comedy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2021年6月2日至8月15日

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版画素描博物馆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20)

但丁的想象,波提切利的《地狱》

Visions of Dante,

The Inferno according to Botticelli

2021年9月23日至11月27日

葡萄牙里斯本古尔本基安美术馆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21)

达利的《神曲》

Dali's Divine Comedy

展至2021年5月16日

美国达拉斯艺术博物馆

但丁诞生时的时代背景(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大展与文艺复兴以来)(22)

但丁与名人的发明

Dante and the Invention of Celebrity

2021年9月

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

(文章来源于TAN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