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

第十五篇第15章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即自己,自身。如《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又如《后汉书.灵帝纪》:“又驾四驴,帝躬自操之,驱驰周旋。”

厚:山陵之厚也。其初文为“㫗”,㫗由“亯(享的异体字)”倒写而成,亯:敬上也!意为祭祀鬼神,如《孝經》曰:“祭則鬼亯之。”

亯为“敬上”,倒写的㫗即指“厚下”,即厚待下人。

㫗加上⺁(han,山崖)后,表示地之厚,如《荀子》:“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也有一说,厚的甲骨文像山崖下有一个酒坛子。厚也泛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与“薄”相对;后引申为重,深,大等义,如厚此薄彼、深情厚谊、无可厚非,又如《战国策》:非能厚胜之也。

厚也有“厚道”、“忠厚”等义,还可指富裕殷实,如:“家底厚”、“家境殷厚”等。本文的厚即为此意。

厚也是一中华稀有姓氏。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1)

薄:林薄也!形声字。从艸,溥(pǔ)声。浦指广大、普遍,草浦结合,意为草木密集丛生之处。

《楚辞·九章·涉江》有云:“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薄也可指迫近、逼近。《楚辞·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洪兴祖补注:“薄,迫也,逼近之意。”又如:“义薄云天”。

薄又可指物体厚度小(口语读báo)。《诗·小雅·小旻》:“如履薄冰。”

薄也指弱、分量轻,如“势单力薄”、“薄礼”。也指轻视,如“厚古薄今”。

用在“薄荷”时,读bo,第四声。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2)

责:求也。从贝朿(ci)声,会意兼形声字。贝指钱财,朿即刺,贝朿结合,意为暴力催债。

责的原义就是“责求”、“求助”等,如《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

责泛指求,如《孙子·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韩非子·定法》:“循名而责实。”

责也引申指责备。如《战国策·赵策三》:“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又指责任,如《韩非子·南面》:“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由索取义引申,又指债务,音zhài。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债”,《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债)于薛乎?”

本文的责,就是求、求助的意思。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3)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自己要先富裕、强大起来,少求助于他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关于本文的解读,历代先贤们基本一致地把“责”理解为责备,全文理解为:责备自己多一点,责备别人少一点,就可以远离怨恨。

比如南宋朱熹注:“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就可远离矣。”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4)

这样解读固然没有背离儒家的基本思想观点,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孔子的原意!

如果按照传统的解读,应该是“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可是本文少了一个“责”字。

有人认为,少了一个“责”是编辑《论语》的人漏抄了一个字,这些解释显然太牵强,太无力了。

也有人认为,这里孔子说话时,省略了一个字。如果要省略一字的话,按照中国人的需要习惯,应该省略后一个“责”,不可能省略前面的“责”字。

总之,按照字面的理解,一定是孔子在提醒弟子们要“厚自己”,“少求人”。不然就会有“怨言”不断。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5)

《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小至个人,大到国家,如果有困难,需要求助于人,一次、两次,可以,人家会很爽快地答应,多了,难免让人为难,开始就有怨言了。

现在有些人,自己不努力,习惯了依赖父母、亲人、朋友,最终不但会招来怨恨,甚至会众叛亲离。

常言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与其用泪水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人一定要自己强大起来,少求助于他人。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6)

夏商三霸

一,昆吾:本名为樊,颛顼孙吴回的长孙,曾孙陆终的长子,相传为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

相传颛顼曾孙陆终,娶鬼方氏女嬇(kuì)为妻,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右胁而得六子,分别为樊、参胡、彭祖、莱言、晏安、季连,谓之陆终六子。

六子各成为一个氏族的首领,后衍生出八个姓氏,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谓之祝融八姓(陆终之父吴回曾担任帝喾火正,亦名祝融)。

其中,樊得姓己,其氏族部落居住于昆吾(今山西安邑一带),故得名昆吾氏。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7)

昆吾部落人民善于制造陶器和铸造铜器,夏启曾命人在昆吾铸九鼎。《列子·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昆吾之剑,火浣之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尸子》 : “昆吾之剑可切玉。 ”

昆吾氏是夏朝的重要羽翼,商汤灭夏之前,首先灭了昆吾氏及其分支顾国、温国、有苏氏、苏国等,最后夏朝失去依靠,被商汤所灭。

昆吾氏被灭后,国人以昆、吴为姓。

二,大彭:位置大概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其始祖为彭祖,原名叫篯铿(jian、keng),是颛顼帝后人陆终的第三子,昆吾的三弟。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8)

相传当年尧帝日理万机,身体每况愈下,几乎要卧床不起,彭祖知道后特意调制了一份雉鸡羹献给尧帝。尧帝喝下雉羹后,神清气爽、百病全无,并且每日食用此羹调养身体,最终得以长寿。

据说这碗雉羹中是加入了茶籽才有此神奇功效,它成为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道养生美食,彭祖成为中国养生界始祖。

大彭国在夏商时期都非常强大,一直是勤王护主的典范,夏启平定西河之乱的彭伯寿就是夏朝著名的彭国国君,到商朝第12任国君河亶甲时,派彭伯讨伐邳国、姺国和班方。

到了武丁时期,大彭国还在不断的向东部扩张领土,这让帝武丁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刚刚被剿灭的鬼方一直与大彭国有姻亲关系,君王担心大彭国会因此而叛变,于是,索性先下手为强,出兵讨伐大彭国,并于武丁43年灭了这个悠久的古国。

大彭国存在了800年,后被讹传为彭祖活了800岁。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9)

三,豕韦:伏羲时期,有个擅长驯养野猪制皮的部落,叫豨(xī,大野猪)韦(皮的意思)氏,以猪为图腾,《庄子》记载“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

庄子将豨韦氏列为首位得道大宗师,且在伏羲之前,由此可见其在先民中的地位。

上古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毁天灭地的大洪水,而豨韦氏活动区域在黄河故道附近,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带,在此次洪水中,豨韦氏很有可能已经灭亡,三皇五帝时代,再无豨韦氏的记载。

寒浞代夏时,大彭国伯靡因协助夏帝少康复国,并诛杀寒浞,从而立下大功,故少康即位后,即封其子元哲于豨韦氏故地。

元哲被封于此地后,同样以养猪为主业,故沿袭了豨韦氏的名号,国名为豕韦国。也就是说,豕韦国也是大彭国的分支。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10)

豨韦氏部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豕韦氏的养猪技术哪儿学来的?应该是大彭国学来的,因为彭字有击鼓的意思,当时的鼓面由猪皮做成,所以有可能大彭国也擅长养猪。

据《左传》记载:夏帝孔甲偶然获得了几条龙,但是手下没人能养,这时有陶唐氏的后代刘累,声称自己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技术,愿意为孔甲来驯养这几条龙。

孔甲非常高兴,当即封其为御龙氏,并把豕韦氏的封地转赐给他,豕韦氏由此灭亡,豕韦国被御龙氏刘累所占据。

然而刘累未能把龙养好,惊惧之下只好远走他乡,南迁至鲁阳。而豕韦氏也在夏帝皋继位后很快复国。

《诗经·商颂·长发》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意思是:成汤在与夏桀展开决战前,首先解决掉了豕韦、顾、昆吾这三个夏朝的铁杆联盟,这是豕韦国的第二次灭国。

论语列四书之首(论语史鉴夏商三霸)(11)

豕韦国的遗民后在殷商代夏之后的混乱中,又重新立国,重立后的豕韦国很快再次成长为一方强大诸侯,与同出一系的大彭国遥相呼应,并称为商朝霸主。

直到武丁时期,商朝忌惮豕韦的强大,派建筑工人出身的傅说灭了豕韦国。随着大彭国和豕韦国的灭亡,商王朝也于不久被灭亡。

武丁灭掉豕韦后,部分族人西迁,投靠周部落,这部分人后来成为灭商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周武王灭商时,韦伯篯遐率军参加,立下战功,被重新分封于豕韦故地,仍称豕韦国,传到周赧王时灭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据历史记载,豕韦人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包豕韦(钵室韦)北迁为东胡豕韦;《魏书》载:为木骨闾失韦;《旧唐书》载:蒙兀室韦;形成蒙古族先民。

《国语·晋语八》:“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在周为唐杜氏。”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韦姓出自风姓彭祖之后在豕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