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

…..

….

..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活75年,你会怎样规划?

是像青年李白一样,挥金如土,裘马轻狂,还是如中年杜甫一般,努力奋斗,博取功名?

或者学习晏几道,恣意地享受人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也许会有人羡慕王昌龄的潇洒,年轻时浪迹天涯,玩累了就去做个官,身边有三五好友,常常能饮酒叙旧;

但大多数人应该会活成秦观,30岁之前游戏风尘,而立之年成个家,30岁以后找个稳妥的工作,安身立命后继续游戏风尘……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2)

但是纵观唐宋诗坛,似乎没有谁的人生是没有缺憾的,哪怕是位极人臣封侯拜相的张九龄、武元衡、元稹、裴度、晏殊、王安石、司马光……

更不用说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韩愈、贾岛、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范仲淹和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这些鼎鼎大名的诗人,似乎生活都不太如意,要么没有一个安逸的晚年,要么晚年来得过早。

唯独白居易,大唐白乐天,他的人生好像是设计好的一般,每个时间点该做什么,都是无比正确的,这其中包括让自己贬官。

甚至可以说,人生在世,白居易就是一个完美的模板。

比如:

16岁时,白居易写下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少年成名;

19岁时,与东邻女孩湘灵恋爱,有了人生之初最青涩的回忆;

8年后,白居易外出谋仕,马上到了而立之年,心智也非常成熟了,于是在29岁的时候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并于6年后再次登“才识兼茂”科,完成了在官场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3)

期间,白居易想迎娶挚爱湘灵,奈何白居易的母亲死活不同意,于是白居易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间接促成了《长恨歌》的完成。

最重要的是,白居易等了湘灵18年后,才于37岁那年娶了同僚杨虞卿的妹妹,这份长情足够充实他的人生,也为他留下了千古美谈。

现在我们回头看官场,在元稹、柳宗元、刘禹锡、李绅努力求官时,白居易却在淡然地与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酬唱,而这两个人都是将来的宰相。

用现代话说,这叫政治投资,好听一点的说法叫韬光养晦。

公元805年,白居易34岁,中唐发生了一场“地震”,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唐顺宗),王叔文得以上位,升相后推动了“永贞革新”,刘禹锡、柳宗元为首脑人物。

而这场革新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随着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太子李纯登基而彻底夭折,之后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

次年,元稹获授左拾遗,可是锋芒太盛,仅仅不到5个月就被贬去河南。

同一时期的韩愈早已从监察御史位贬去了阳山。

在这期间白居易做了什么呢?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4)

他什么也没做,安安稳稳的,除了和未来的两个宰相处朋友外,还写下了《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并极其顺利地进翰林学士,获封左拾遗,丁忧结束后,又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此时的武元衡已经拜相。

一晃10年过去了,元稹宦海沉浮,刘禹锡、柳宗元被召回京,可以没过两个月,他们又一起被贬走了。

很简单,因为武元衡不喜欢他们,视他们为王叔文一党,为政治死敌。

公元815年,中唐再一次迎来“山呼海啸”,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当场身亡,裴度受重伤。

这一次白居易没有沉默,愤言上书要求朝廷严惩凶手,于是他被贬去江州,这是文人的“节气”,所以这一次贬官白居易不但没有受损,反而为以后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5)

在赴任江州的路上,白居易偶遇湘灵,昔日恋人抱头痛哭,遗憾的是白居易此时已为人夫,到任后再寻湘灵时,已经杳无踪迹。

这一次的邂逅,也彻底为25年的感情画上了句点,此前他有很多诗都是写给湘灵的。

一般来说,别人贬官都是很凄苦的,白居易不是这样,在富商刘十九的资助下,白居易甚至在香炉峰建了草堂。

而刘十九就是刘禹锡的堂哥,所以很快刘禹锡就得到了裴度的保护,这中间的关系应该不难揣测。

贬官5年后,白居易风风光光地回朝,因为裴度已经身居相位,所以白居易两年内从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著五品绯色朝服,转上柱国,擢中书舍人。

同一年,白居易的死党元稹也升宰相,于是他知杭州,在那里留下了千古美名。

45岁的白居易此后平步青云,杭州有白堤,有“樊素口、小蛮腰”,有醉人的西湖美景,更有绝胜的人间风月。这让后世的苏东坡羡慕不已。

并且樊素和小蛮两个绝色美女一直陪伴白居易到73岁才离开。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6)

55岁后,白居易升三品大员,配紫金鱼袋,转刑部侍郎,这已经是很大的官了,但是白居易却没有赴任,他宁可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洛阳。

因为此时“牛李党争”让朝局十分混乱,白居易厌倦了纷争,索性开始养老了。

这种急流勇退的智慧不是谁都有的,比如元稹此时正陷入与李宗闵的争斗中,后被排挤出朝,并于白居易闲居洛阳后的第二年暴病而亡,此时韩愈、柳宗元皆已过世,都很年轻。

刘禹锡因白居易的关系转投裴度,晚年算是比较幸福的,他也和白居易成为了一生的好友。

70岁时,唐武宗有意启用白居易为相,白居易婉拒,但是他通过李德裕之口推荐了自己的从弟白敏中,不久后白敏中就升任了宰相。这同样是很有深意的手段。

从一开始的“八司马事件”,到“甘露之变”,再到“牛李党争”,这中间很多人被贬了官,也有很多人丢了性命,唯独白居易安然无恙。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7)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白居易的朋友圈:宰相武元衡、宰相裴度、宰相令狐楚、宰相李绅、宰相韦处厚、宰相元稹、宰相白敏中、宰相李宗闵(白居易大舅哥深得李宗闵器重)、宰相李德裕(十分推崇白敏中)。

更加神奇的是,在这些人当中,元稹与令狐楚作对,令狐楚与裴度为敌、元稹和裴度交恶,李宗闵和李德裕是死敌,元稹和李宗闵是死敌。

但他们都信任白居易。

所以有人说,白居易做人圆滑,可他每每能替民请命,抨击朝政,甚至为唐宪宗所不喜。

70岁以后,白居易罢太子少傅,又以刑部尚书致仕,尽疏家财来做善事,修筑了龙门一带的水利,惠及一方百姓,深受爱戴。

现在苏杭的人提起白居易,依然是津津乐道。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感情史(诗魔白居易唐朝真正活明白的诗人)(8)

所以白居易不是圆滑世故,他只是深谙做人的智慧,大隐于朝。中年时,白居易不参与纷争,韬光养晦,生平第一次贬官是为了朋友,晚年白居易急流勇退,才50多岁就甘愿在洛阳任闲职了。

你能说,这不是通透的人生吗,而且一个人能拥有的一切,白居易都有,高官、厚禄、诗篇、美酒、朋友、红颜、风月人间、千古美名。

就像他笔下的《放言五首》一样,其中一首看破生死与红尘: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诗文大意为:

泰山从不傲慢欺辱小山,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松树活了一千年也终究要死,槿木花开一日也是他的荣耀;何必贪恋红尘总是怕死呢,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厌弃生活,生与死只是一种幻觉,忧患之人又怎么能懂生活的情趣呢!

所以,这就是大唐白乐天,活得通透而又潇洒,75岁时,他在洛阳安然离世。纵观白居易的一生,规划堪称完美,至少在诗坛上找不出第二个人。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