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

杜牧《清明》是千古绝唱,绝对是清明节文化最佳的作品,在清明诗作排名第一,绝无人撼动。《清明》诗绝对是中国文化瑰宝,它与清明节相互辉映齐照,让清明这个节日变得深邃、悠远、美丽,空灵、迷离、摇曳。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1)

今天就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杜牧可称天才之作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气仿佛感应到自己悲戚与压抑,阴沉着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路上诗人未带雨具,从头到脚全湿了,好不狼狈。杜的清明时节的雨,对照‬一下‬杜甫‬的‬春雨的丽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时节物侯非常多情,这场‬好雨就像刚刚醒来的少女,好雨知时节,好像雨‬等待‬‬知音,好像️‬等侯‬恋人,寂静的春夜里‬,风在‬呢喃,在夜‬雨中相互滋润相互紧紧拥抱缠绵,这份‬爱在春夜静静生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杜眼里春雨时节最爱的是‬深夜,春夜‬静谧且有点羞涩,且‬无限深情。小杜眼里的清明时节简直就是添堵,最爱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后三字,是全诗灵魂,全诗的韵脚,一下给诗歌清明的雨定了基调,第一个雨纷有纷乱无序有突然而来‬,凸显了作者的狼狈,天才横逸杜紫薇是文章圣手,第二个雨纷,纷的是心雨,心头之雨这里既有纷乱还有慌张的意味,为下句断魂之杀给予了足足的弹药子弹。天才横溢的杜紫薇是文章圣手,他的七绝更是吊打大唐一众名家,即使是李白,王昌龄,也要服膺。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2)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再次出手更是情韵妙绝天人,这句是梦中天神遗给杜牧的名句‬,人生就是不断行走过程,不断在路上,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自己这个羇旅行人在路上遇到清明时节雨,身感到不再属于自己仿佛要断开分离,而自己精神也处于断心离魂之中。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3)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杜牧把这个清明描写压抑异常,心情沮丧落魄。

优秀的诗人,常常把最后一句提高到最高处。而最高明诗人,就是把诗写得跌宕起伏,一句一折,流转华美不落俗套之中,而且把情感意蕴,全部释放在诗中,言有尽韵无穷。能做到的非杜牧而谁呢?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4)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清明节路找到一个牧童问路,附近酒家在哪里?牧童用手指着,你看前面有炊烟哪个村庄了吗?那是杏花村,那里有卖香甜的好酒。诗人一句成就了一个美丽让人向往的村庄“杏花村”可以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村,并驾齐驱!成为文学史佳话。不同杏花村的美丽芬芳,牧童在诗人笔下也俏皮可爱,成为最可爱的牧童。那个遥指透着真诚真实,能体会到牧童朴实可爱。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同样的是问路童子,牧童显然更努力,牧童‬更‬有‬责任‬感‬,牧童‬在‬清明‬画图‬中‬,更‬传神‬更有‬诗意‬的浪漫‬。有了‬大方向就能‬到达‬,一个牧童‬遥指‬似乎能感到牧童要带杜牧过去喝酒想法‬与‬冲动‬!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5)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更是神来之笔,意境一扫颓废,境界层出。因为有酒人就旷达豪放似仙,原来有酒就有洞天,有酒就不怕踏遍千山万水路,杏花村不是酒家而且精神家园,那里可以驻足休憩,滋养自己身心。这里有哲理意味。不是简单地借酒浇愁。

我不怕杏花村远,就怕没有喝酒地方,酒能医治的落魄,能把自己身体整合在一起,能安放我的灵魂。

读《清明》让人回味,能治愈心灵的一首力作。唐代清明节到了唐玄宗宣布的是官员放假四天,杜牧也许借助这个节气出来踏青遇雨,从他语言下的落魄,可见清明节还是比较冷,属于北方气候,从他走路很远,那时它比较年轻。

杜牧是唐代杰出诗人,他的书法作品张好好诗,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书法成就与张旭,颜真卿,大家并列,他的赋堪称有唐以来第一名《阿房宫赋》他的诗歌,有个大粉丝叫苏轼,苏轼多首作品提到对他喜欢,有几首词完全依凭杜牧原作而成,比如陶渊明《归去来辞》韩愈的《听颍州诗琴》

杜牧七绝托兴幽微,隽永悠长,刻意追求雅致精深,他的七绝秀出天际,也只有李商隐这样高手与其惺惺相惜。

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描写,含蓄淡远,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秀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今天说这样多是有原因的,有一作者怀疑《清明》作者非杜牧,说是南宋一部百科全书,收录一首民间诗,署名杜牧,接着杜牧大名《清明》才火起来。

还有作者搬出明代一诗评价,指出清明其诗三流口水诗歌,远不如杜牧高深旨语,《清明》这诗歌污了杜牧名头。这首诗中国男女老幼皆爱,你这样与其说怀疑人家,不如说大家是傻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歌名字叫清明,诗歌里就不能重复清明两字,这是浪费杜牧空间,杜牧不会这样其一,题目为《清明》,诗的开头第一句,又复用“清明”二字。古代诗歌追求文字精当,一首七绝一共才28个字。为什么要浪费两个字,去重复题目中已经知道的事实呢?

其二、第二句中既然写了“行人”,就不必再画蛇添足地,强调人在“路上”了。

杜牧对于自己诗作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在自己去世前叮嘱家人烧毁大部分诗作,只留下十之二三,四五百首,新唐书《杜牧传》就是这样记载的。宋代收集到杜牧诗,用首句作为诗名未尝不可。

对方说的路上行人,难道是天上行人,寻章雕句话不过风过耳。

附上韩国天才女诗人黄真伊一首诗歌,一个女人都知道尊重杜牧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6)

三世金缘成燕尾,此中生死两人知。

扬州芳约吾无负,恐子还如杜牧之。

杜牧清明诗全集(为杜牧清明诗正名)(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