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野望整首诗(野望诗评)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诗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王绩,字无功,因贞观初年,躬耕东皋,又号东皋子。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冲调彷徨,孤独和苦闷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是王绩的代表作。

赏析野望整首诗(野望诗评)(1)

诗人从自己在归隐之地“东皋”游玩开始起笔。《楚辞·远游》中:“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也提到“徙倚”一词。折射出诗人犹疑、迷茫的心绪。似有“天下之大,无处可去”的伤感。“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何”字很恰当的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赏析野望整首诗(野望诗评)(2)

接着,作者将视角移到眼前“薄暮“之景。树树”和“山山”叠字对应,“秋色”和“落晖”严密交织;余晖下静谧的秋色,牧人“驱犊”和猎马“带禽的特写,交相辉映,互为对衬。清浅薄暮中的那一抹透亮,撒在苍劲林木和山峦上的暖橘碎黄,被粗略勾勒、朦胧显现。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恰到好处的组构起来,恍有安逸闲适之感。但结局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相顾无相识”。与上一句的牧人“驱犊”和猎马“带禽”相映衬:牧人和猎马都满载而归,可是环顾四周,诗人发现自己没有可以相诉衷肠的知己,也无半点收获。“一个“无”字将那份孤寂、落寞、惆怅之情跃然纸上。然而,诗人尚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长歌怀采薇。”“采薇”化用《诗经·召南·草虫》中:“徙彼南山,言菜其薇。”和《诗经·小雅·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两处典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诗人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可以相识相知的人,于是只好,在虚妄中,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全诗用语质朴清新,言浅意深。诗人把自身孤寂彷徨之情融于四野秋色暮景,在直观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的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赏析野望整首诗(野望诗评)(3)

在本诗中,诗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归隐于世,另一方面又渴望知己:复杂和纠结中,其实是我们我们共同的缩影。平凡生活着的每一个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大多时候,我们极力想要孑然一身,自在恣意,不为世俗、人情所累;可是也仍然会害怕孤独,一不下心就弯腰低头。因为啊,我们毕竟已经处在俗世,沾染凡尘,又哪会那么容易跳脱呢?或许,生命来来往往中,每个人都是孤岛;但每个人,都还是渴望依靠。而那份“相顾无人”,或许足够怅然,终难释怀。但我想,此时山峦秋色,落晖铺洒。不如暮色起看天边斜阳,天晴朗,好风光。等到清风过,曳烛光,皎月微漾,一人坐看星河流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