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

作者:冷写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战争的形式、打法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战场指挥官所依赖的工具,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望远镜、地图和通讯联络工具,早就是军队指挥官最常见的、最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一直沿用至今。

望远镜

荷兰独立战争期间,在对西班牙的海上决战中,望远镜被荷兰人首次应用于军事,荷兰人利用它率先发现西班牙舰队,为己方作战赢得宝贵的准备时间,最终打败了比自己实力强大许多的西班牙,为后来荷兰独立奠定了胜局。

利用光学镜片可以看清被放大的物体,这是望远镜的特点。因此,它既是天文学家用来观测天体的好帮手,也是军队指挥官直观地了解敌军前沿阵地兵力和火力部署,研判战场形势最可靠的辅助工具。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1)

军用望远镜

《亮剑》中,独立团在突破日军扫荡封锁,进驻赵家裕后,独立团召开连排以上干部均参加的大会,会上李云龙调侃手下的一个排长,“你一个小小的排长就腰挎两个王八盒子,望远镜的倍数比老子的都大”,从侧面充分说明了望远镜对于一个军队指挥官的重要性。

在所有军事题材类的影视作品中,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的指挥官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望远镜可以说是军队指挥官最离不开的得力工具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望远镜还具备了测距和红外成像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侦查、渗透、狙杀等特种作战的军事行动中。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2)

彭总手持望远镜抵近前沿阵地观察

地图

在指挥员手里,与望远镜形影不离的便是军用地图。比起通过望远镜直接、清晰的观察对手,双方军队指挥官之间真正无形的较量的平台其实就在那几张地图纸上,通过图上的手工作业,便能够明确的反映出兵力部署、攻防路径、战斗时长等重要的情报信息,还可以利用沙盘复原交战区域的地形地貌,通过战场模型(沙盘推演)预判战争走向。

军用地图,是一份从将军到基层指挥官等各级别战斗组织者、指挥者等人手中绝对重要的工具。离开它,任何军事指挥者将无法组织战斗,更不可能命令下属军队完成任何一次有意义的战争。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3)

军用地图

古今中外,有大才的军事家无一不是读图、辨图和用图的高手,战功卓著的原四野首长101,辽沈战役期间,一看图就是大半天,脑子里不断地反复推敲敌我兵力、火力、粮弹、运输保障、行军速度以及交战地区天气变化等各种因素,对战争结局的影响。图表上的各个战略要素,这时候已经变成101首长脑中一幅幅决定战争胜败时刻变化的战略动态数据分析图表。

在反映军队指挥官坐镇后方指挥的影视作品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将军在一间到处贴满军用地图的大房间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时而发呆,时而喃喃自语,时而严肃认真,一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4)

军用地图

《亮剑》里,楚云飞漂亮的图上作业让旁边的李云龙赞不绝口,正规军校出身的楚云飞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军事主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的确是这样,如果连使用军用地图的基本方法都不知道,看不懂地图,又怎么依靠它去带兵打仗呢?虽然李云龙是个大老粗,却也懂得看图、识图,连他的老上级都觉得很惊讶。但不掌握这个技能,李云龙也不可能当上主力团的团长。

然而,军用地图在实际使用中却涉及到一个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问题。有人会问:“地图,也有假的吗?”对此我只想反问:“钞票有假的吗?”其实人为做出来的假地图跟伪钞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扰乱敌人,进而达到削弱对手的目的。

二战中,苏联方面在苏德战争期间,往社会上投放了大量的可以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的假军用地图,并想方设法让德国人相信获得的渠道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于是,大批的假地图充斥在德军指挥官手中,让德国军队尤其是装甲集团军群吃了大亏,耽搁了不少宝贵时间,也错过了很多战。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5)

军用地图

有的地图明明标注着大河上面有一座大桥,可等到德军装甲部队开到眼前一看,却连个桥墩都没有,有的地图上标注的是一片开阔地,实际上该地却到处是山丘,根本无法集结重装甲部队,有时地图上标注的是一个小村镇,可相对应真实的位置上却是一座军事堡垒,小股德军侦察部队往往被屯积于此的苏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所歼灭,连派个士兵回去报信儿的机会也没有。

大量充满着错误信息的假地图让德军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吃尽了苦头,到后来每到一个陌生地域作战前,德军指挥官不得不先派人去侦查地形,然后再制定作战计划,这种迫不得已的做法极大地迟滞了德军前进的步伐,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和各种不确定因素,令德军怨声载道,士气大受打击。

还有一种地图,严格来说,不应该叫假地图,称之为老旧版地图的叫法更为贴切。由于人为绘制的地图,只能体现出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真实世界中任何场景的改变都会影响地图的准确性。这种改变既有人为的,更多的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地震、洪水、海啸、火山喷发等等自然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

因此,一名有经验的军队指挥官,在使用任何一张军用地图前,必须确保该地图的准确性。

通讯联络工具

战场上指挥官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那就是通讯联络设备了。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6)

接受上级指示、向下属发出作战命令、与友军沟通协调等日常交流,全部依仗于指挥官身边的通讯联络小组。

在大兵团或集团军群的指挥部里,十几部无线电台和有线电话同时工作是常态,而伴随着保障通讯畅通的信息员等非武装人员,最少也得配备一个排级单位的信息保障人员。他们负责军队总部向下属各单位传达作战指令和情报,同时接收下级汇报的战果和战场情报,并不时地询问后勤、人员伤亡、战役进展等指挥官关切的问题,以便掌握最新动态,及时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在现代各国军队中,还普遍设立了信息分队,电子对抗分队,通信保障分队等相关的职能部门,在保证军队首脑机关通信畅通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战场通讯信号搜集分析的能力。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7)

抗战时期我军电台正在工作

自电台和电话被发明出来,很快便成为军事领域首屈一指的通讯联络工具,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至今各类型号的电台和有线通讯仍是军队中最重要最普及的联络工具,没有之一。

而在辛亥革命以前冷兵器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军队中,军队的通讯联络主要靠放狼烟、飞鸽传书、号角以及传令兵来完成,虽然清末已经建立起了电报系统,但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8)

鬼子进行有线电话通讯

而如营团级规模的小股士兵之间的信息传递则主要依赖于旗语与军号。为此,早在国内武装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就特意在基层连队中设立了司号员一职,通常跟随在基层指挥官身边,根据命令,随时吹响节奏不同,含义也各不一样的曲调,嘹亮的军号声转眼间就能传出十几里地去,非常的方便实用。

说完指挥官身边的“硬件”,再说一个“软件”加成:一帮优秀的能够高效运转的参谋团队,这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也是极其宝贵犹如金子般存在的。具体的例子,相信熟悉战争史的军迷们都懂,在这儿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保留机械化战争的先进样式(无论战争形式怎么改变)(9)

我军单兵可携带的通讯装备

结语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战争如影随形,战争的形式在不断演化,战争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往往掺杂着经济、政治、个人野心等许多非战争因素变量。但不管怎样发展与进化,只要不是机器而是以人为主体的战争进行下去,那么每一位各个级别的军队指挥官打仗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三件“宝贝”:望远镜、军用地图和通讯联络工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