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经营有没有相同点(到底有什么区别)

管理和经营有没有相同点(到底有什么区别)(1)

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殷思源

前几天在一次银行高级管理者的私董会上,大家讨论了一个问题:经营和管理是一回事么?如果不是,区别又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有一点经验和直觉的认识,但很难谈得上深入和透彻。比如,第一直觉会认为这两件事有区别,再往深想一层,最多觉得经营和管理的目标可能不一样。

经营,更追求赚钱、利润和份额;管理,则更关注效率、流程和成本。

但这就够了么?

在这次私董会上,我们一共用了2个小时,讨论出了四个核心区别,今天分享给我们公众号的读者。

— 1 —

经营在前,管理在后

我们经常说,一件事增加上时间轴的概念,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那经营和管理有没有先后顺序呢?

我们讨论了很久,认为是有先后顺序的。而且一定是:经营在前,管理在后。

为什么?

因为所有的管理动作,都应该对齐经营目标。如果经营本身非常顺利,不需要改善,原则上管理行为也是不需要调整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组织一定是面临经营的问题,比如需要提升某项指标,某个业务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为了改善现状,就会出现人事变动、组织架构调整,此时就需要通过管理来改善这些情况。

所以,很多时候,管理更像是经营的驱动力。

但也不能粗暴地认为,只要组织经营出现了问题,就是管理不得当。遇到问题时,还是应该先分析具体原因,再下结论。

— 2 —

经营性质,决定管理方向

我们经常见到,一个管理者,在之前的部门或单位做得很好,结果轮岗、空降到新的岗位就会水土不服,武功尽失。

这是为什么?

大概率,是因为新的组织、新的部门经营性质发生了改变,那过去的管理方法就自然失效了。

比如,我服务的商业银行中,很多国有银行,政治敏感度更高,管理层做出所有决策的前提是保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在这个大方向的基础上,再去分析具体问题,才有意义。

再比如,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他们更注重效率和结果,那管理策略的制定也要依次而来。

了解组织的经营性质,才能把我住管理的方向。

— 3 —

经营阶段,决定管理重点

明确了管理方向只是个开始,你还要进一步思考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比如,你明确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升业绩,但还总得思考几十类指标当中,重点关注、提升哪些指标。

如果,是开疆破土的阶段,就不需要太精细化的管理,反而应该加快整合资源,把能打硬仗、愿意打拼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市场和客户端。

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进入到扩张阶段,就需要慢慢关注流程的优化和制度的建立。

那如果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有了稳定的市场、成熟的团队、经过验证的制度,之后呢?也许需要构建管理系统,协作机制甚至企业文化。

所以,一个组织发展的规律,不变的是管理的本质,是把握方向的能力,变化的是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 4 —

经营气质,决定管理策略

最后一点,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经营气质,决定管理策略。

什么是经营气质?

有时候,你会发现同一个组织,因为一把手领导的更换,整个组织的风格、气质就都不一样了。

典型的人物是电视剧亮剑里面的李云龙,他一个人就改变了一个组织的气质。

所以,先判断这家企业具有的经营气质是什么样的,在匹配合适的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且高效的。

写在最后的话

经营在前,管理在后;经营性质,决定管理方向;经营阶段,决定管理重点;经营气质,决定管理策略。

这就是经营与管理最本质的区别。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极致洞察。

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