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

俗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战争是要死人的。平时讨论焦点大多集中在名将的计谋,勇敢,策略等等,很少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层面。今天知常容想聊的一个话题:他们战后的心理负担重吗?

古代名将有一个禁区,那就是杀降,认为杀降是不仁,不义。名将很少会选择杀降,因为这会被视为暴行,有时形势逼人,他们不得不选择杀戮,铁石心肠,心狠手辣只是表面,他们的内心同样很脆弱。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1)

杀神白起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白起,王翦的功劳最大。白起是楚国王室后裔,白公胜的子孙。白公胜就是跟着伍子胥一起逃到吴国的楚平王之孙,后来回归楚国谋反失败被诛杀。

他作为秦军的主要指挥官,一共拔城70多座,立下大功,最著名一战自然是长平一战。白起的对手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白起诱惑赵军进入包围圈,赵军被围40多天之后,粮食耗尽,最后赵括命令冲锋突围失败,自己被射死,40万赵军全部投降。

白起的声望达到颠峰,后来韩国和赵国派出苏代离间白起,成功。白起与应侯范雎之间产生了矛盾,秦国撤兵,错失最好时机。后来秦国继续攻赵,白起表示反对,但秦王依旧进行,结果失败。

秦军兵败回来之后,白起就说看看,不听我的话,结果败了吧。

秦王很不高兴去请白起带病出征,结果白起说自己病了带不了,应侯去请也没有用。最后一怒之下,将白起一撸到底成了士兵,这样还不够,最后还逼令白起自杀。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2)

死前的白起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从这里看得出来,他的自杀除了秦王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赎罪。

霸王项羽

第二个大规模坑杀降卒的就是项羽,项羽是一个十分残暴之人,屠城是他经常干的事情。翻开《项羽本纪》可以找到好多条。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最厉害的一次是他坑杀章邯带过来投降的秦卒二十多万人。原因很多,粮草不足,还有秦军人心不稳,诸侯又恨秦军,管理不方便,留着是隐患等等原因。这二十多万人就被项羽坑杀掉了。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3)

项羽选择自杀,他的理由是: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为什么觉得天要亡他呢,相信这里面坑杀二十万降卒,包括这些屠城的心理压力都在此时发挥作用,他也认为自己干的坏事太多,所以天要亡他。

飞将军李广。

李广一生的梦想就是封侯,但是李广一生都封不了侯,不是李广立的功不够,也不是李广的资历不够,更不是李广这个人的能力不够,主要原因是李广运气不好,往往立功之后就会有过,功过相抵变无功,而且运气也不怎么样,别人都立了功,有时他却空手而归。

刘邦当年有一条命令,叫白马盟约。

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史记.三十世家·绛侯周勃世家》

汉景帝想封他舅舅为侯,时任丞相周亚夫就用这一条给怼回去了,汉景帝也没有办法。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同样受制于这一条。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4)

对于自己封不了侯,李广也有自己的解释。当时他和一个望气的人交谈,他说跟随他的很多人都封了侯,为什么我还封不了呢?李广得出的一条结论:

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将自己封不了侯的原因归结到自己杀了八百个投降之人。杀降如同一根刺一样一直梗在李广的心中,李广最后选择自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赎罪,杀降是击溃他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语

这三位名将,最终都选择自杀终结自己的生命,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但他们的自杀都和他们曾经杀降不无关系。

但也有杀降之后毫无感觉之人。

五代十国之时,贺瑰带兵攻打朱温,兵败的贺瑰选择投降,但当时天气突变,大风扬沙蔽天。朱温觉得这是老天要他杀人。

太祖 曰:“天怒我杀人少邪?”即尽杀降卒三千人——《新五代史.列传·梁臣传第十一》

朱温谈不上什么名将,他根本没有人性,自然不会自杀,更没有心理负担。他最后死在亲生儿子朱友珪的手中,被朱友珪的手下冯廷谔一刀穿透腹部而死。


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3位名将(3位古代名将自杀前都后悔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5)


历代皇帝对这事情特别在意和重视,明成祖派朱能征讨安南,给朱能的诏令中特意提到一点,那就是不能杀降卒。

毋养乱,毋玩寇,毋毁庐墓,毋害禾稼,毋攘财货掠子女,毋杀降。有一于此,虽功不宥。——《明史.本纪·卷六》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珍贵的,人命是最宝贵的。

所以《孙子兵法》谋攻篇特意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换句话说能不发动战争,能交流解决的尽量通过交流解决。当然不得已,只好动用武力解决。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31章才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