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力都是什么(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都是肤浅的)

少年的时候,就像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年龄,每天在户外玩几个小时也仍然充满活力。

在职场里,我们每天要处理很多工作,每个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不同,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都需要不断地处理各种计划和突发的事情。突发的事情也称为计划外的事情。

如果严格按照计划取执行,可能我们也会压力和疲惫,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长期持续下去,还有机会回归到正轨上。

可是如果突发的意外事情很多,就意味着不断地打乱我们的计划和安排,每件事都占用我们的一部分时间,也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一小段又一小段。计划外的事情由于紧急,也会不自觉地占用我们更多的精力。

所以忙碌的一天下来,常常觉得什么也没干,就在做一个救火队长(这里没有对救火员职位的任何看法),问题在于工作中怎么有这么多“火”呢,我曾经试图梳理清楚其中的流程和关系,反思是自己准备不足还是能力不足,是不会授权还是协作能力不强。然而我很少去思考过一个问题,会不会是自己的精力一直处于透支状态呢?

工作能力和方法问题是根源,而精力不足也会加剧这种状态,想要改变不能只从工作本身入手,还要让自身保持活力。

带着上述的追问,我翻开这本《精力管理》,这本书最早是4年前阅读过一次,当时书里的想法就让我耳目一新,如今再读,也是让我开始反思,这4年来我可否按照书里的方法去管理自己的精力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今再去评估自己的精力,又是个什么状态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停顿下,问一问自己,什么是精力呢。

人的精力都是什么(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都是肤浅的)(1)

我对精力的认识是一个人可以保持连续注意力的时长。精力可能不好量化,但是如果一个人能保持5个小时的注意力,那么可以简单地总结这个人的精力大约是8个小时。当然这个8小时注意力不一定是工作,可以是娱乐、看书、学习等等,只要能持续保持注意力做的事情,都可以列入精力范畴。

不过读《精力管理》,它对精力的定义视角很独特,精力是指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包含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维度构成的。

精力与体能相关,这个比较好理解,旺盛的体能是人体能量的来源。可是情感、思维、意志这三项,等于是拓展了精力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精力的定义,就要关注以上四个维度的平衡。

好体能有好的状态,好的情感也会让我们斗志昂扬,遇到伤心事或者被领导批评了,如果心情也随着低落,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其实这个时候精力也受到了消耗。

思维主要指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对待一件事,有的人看到的是机会,有的人是危机,有的人看到的是好的一面,有的却是坏的一面,就像对面丢马的事情,塞翁也有不同看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些乐观的人不一定就是没有烦恼或者看不到危机的一面,而是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有把握让事情朝着好的一面发展,也就是积极地思考方式。就像面对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看还有半杯水呢,真好。悲观的人却会说,只剩下半杯水了,太可惜了。我们怎么看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任务,不一定都取决于他人或者经验判断,主动权一直都在我们手中,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从过往的事情里寻找可参考的路径,或者随波逐流被他人所左右,如果大家都热情高涨还很好,如果都对这个事很没信心,那么可能我们也就跟着低落了。当然这里说的积极和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也不是狂傲自大,而是保持理智并最大限度地积极乐观。

人的精力都是什么(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都是肤浅的)(2)

意志是什么呢,每个人可能也看法不一样,但是意志更像是精神和思想的反映。所谓的有耐力,也就是这个人的思想可以持续给自己鼓励和动力,坚持下去也可以说是顽强的思想在现实的一种投影,表现为克服困难、一往无前、持续地做下去。意志不一定等于思想、精神、信念,但是它们都是紧密相连的,就像手机系统对于手机软件和手机硬件,没有系统,在好的聊天或者音乐软件APP也运行不了,没有系统再牛的再新款的手机也只是一个摆设。

人的精力都是什么(我们对它的理解可能都是肤浅的)(3)

体能是地基、情感是润滑剂、思维和意志是方向盘,四者有机合作才能让精力源源不断,平稳输出而又活力满满。

那么具体如何做才能保持平衡的精力呢,先留个思考,下篇再继续展开探讨蓄养精力的方法,借用孟浩然诗词提到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们也能善养吾精力四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