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解读 道德经解读不出户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章) 老子说,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的事理,眼不窥外就能感知天道的法则。脱离清静越远所感知的法则越少,所以圣人足不出户就能推知事理,眼不窥外就能明见天道的法则,保持清静之心而不妄为就能有所成就。

道德经 解读 道德经解读不出户(1)

道德经书简

老子在本章探讨了"成就事业的条件"等课题。成就事业需要多种积累和标准,老子通过对成就事业的条件的探讨再次强调了道的清静无为的法则。 首先,老子对天下的现象归纳后得出了"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结论。老子认为,君子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出宇宙自然万物所蕴涵的物理,并以此推知人做事需要依据的法则。同理,君子不窥看天下变化就能感知宇宙日月天体运行的法则,并以此感知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他还认为,君子走出家门越遥远,他所感知到的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就会越少。此即是说,出门的远近与感知的法则间存在有反比例的关系。那么,这里面又蕴含有什么深刻道理呢?众所周知,人认识宇宙自然万物法则的方法有体悟、内省等众多方式,老子提出认识与感知宇宙自然万物法则的方法是内省,而不是体悟。老子认为,认识宇宙物质万物法则,不能仅仅依靠人的感觉经验来完成,因为仅仅依靠感觉经验是无法深入宇宙自然万物的内部,不能深入到宇宙自然万物的内部而人与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就得不到感应。依靠人的感觉经验,不仅不会与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得到感应,还会使人的内心失去清静而变得躁动不安。这是体悟认识方法的局限。内省是依据人自身所获取的感觉经验而得到宇宙自然万物法则的一种自我省察的方式,这是一种直觉的方式。这种直觉是从整体上思考问题而得出结论的方式,直觉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和"跳跃式"的方式直接得出结论。直觉是瞬间发生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而得到的一种升华,是直觉者的灵感与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它是直接而清晰地触及宇宙自然万物"本质"的法则。伊恩.斯图加特说"直觉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伊恩.斯图加特揭示了数学的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的特征,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事实证明,科学家许多有价值的发现都是依靠直觉的方式而得到,诸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五个公设,哈密顿的四元素的构造学说,凯库勒苯分子环状结构等,都是依靠直觉的方式而产生。而直觉产生的基础源于人内心的清静与虚空,人只有保持内心的清静与虚空的状态,才能与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发生感应,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也才能呈现在人的意念之中。所以,欲想认识宇宙自然万物法则只有依靠人内心的自省(即内省)才能实现,而内省采用的就是直觉的方式,是依靠内心的清静与虚空得到实现。

道德经 解读 道德经解读不出户(2)

熊猫食竹图

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陈鼓应先生的见解非常有道理。人把"不出户,知天下"的认识方式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这是没有认识到这种认识方式的本质,是对科学认识方式的曲解。老子博学多识,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知识与经验。他能够发现内省(直觉)这种认识宇宙万物法则的方式,正是老子智慧的体现。这也是贤者能够"不行而知,不见而明"的原因所在。

道德经 解读 道德经解读不出户(3)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行而知是指不走出家门就能知晓天下外物的法则。《史记.留侯世家》说"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footnoteRef:1],张良就是不行而知的典范。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见而明是指不用观察就能够明白道的法则。究其原因,依靠的就是内省的方法。老子在论证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的论题后又提出了"不为而成"的命题。老子认为,不为是成就事情的条件。不为指不妄为,不妄为是道的法则,是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是人类社会以及人需要遵循的法则。不妄为,就是要人做事时不违背道的法则,不违逆宇宙自然万物的法则。具言之,不妄为就是不急功近利,求之过急,不贪大贪多,求之过全。而人要想做到不妄为,关键的问题是保持清静的状态,保持虚空的心境。而保持清静而虚空的心境才能做到不妄为,而只有不妄为才能遵循道的法则去做,也才能最终成就事情。 [1: 、同上。] 老子在本章指出了认识道的法则的方法,提出了内省(直觉)的认识宇宙万物的方法,还为那些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君主提供了成就事情或实现理想的路径,就使得老子的道德体系从探讨"形而下"的宇宙万物上升到了"形而上"的道的法则的层次,由解决具体问题上升到了方法论的范畴,这就使得内省这种方法具有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意义,使得道德理论体系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道德经 解读 道德经解读不出户(4)

一轮红日照孤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