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

近日,几段工人安全帽和领导安全帽对比的视频热传。在视频中,一位工人师傅手拿两个安全帽说道,“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这是我们一线工人的保险帽,这是领导的保险帽,看哪个结实?”

只见两帽相撞的瞬间,黄色帽子的帽壳一下子被撞破,一块黄色的碎片飞出。接着,窦师傅拿两个帽子继续对撞了几下,左边的黄色帽壳被撞得“一下都不剩”,而红色的安全帽却完好无损。该师傅称,“我们一线工人的保险帽就是这样的效果,”他还补充道,“不过最结实就是监理的帽子”。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1)

质量不好的安全帽几块钱就能买到

此段视频引发热议,此外,有媒体称该师傅此前曾发布多次试验安全帽质量的视频,例如2月12日曾发布用安全帽敲打木头的视频,敲打几次后安全帽便破碎。但在4月17日,这一视频已经看不到。

据观察者网报道,4月15日,拍摄者窦师傅接受采访,他表示,平时干活时,有时候会领到结实的安全帽,有时候会领到不结实的,这主要“看是什么公司”。由于天天在工地上干活,自己“肯定知道”安全帽是否结实,“看能看得出来”。

4月11日拍摄视频时,窦师傅领到的就是一顶看起来“质量不好肯定不结实”的安全帽,所以他萌生了拍摄视频的想法。

窦师傅表示,虽然日结工资的工人辗转工地时戴的是自己的安全帽,但在他拍摄的视频中,黄色安全帽和红色安全帽是“工地上发的”,不是他购买的。对于是谁负责采购,他并不清楚。

窦师傅称,被砸碎的黄色安全帽是新的,质量不好,“怎么砸都砸得碎”,具体价格应该是6、7块钱。窦师傅表示,也有贵的黄色安全帽,可是自己和工友领到的一般就是这种6、7块钱的,“你想想,肯定是当官的好,干活的差呗,这正常嘛”。

就安全帽的采购问题,该媒体采访了某装饰公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甲方与施工方(乙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中,一般规定工人的安全帽由施工方统一购买,不会让工人自己购买,且采购单位不固定,一般在附近的建材市场直接购买。安全帽的价格根据冲击吸收性能的强弱而有所不同,最便宜的有10元,质量较好的30-60元。而窦师傅提到的“领导的保险帽”,按规定应该是甲方购买。

其实,这不是窦师傅第一次对比安全帽的质量了,在此之前,他也曾拿红、黄安全帽分别砸过砖块,而黄色安全帽在砸了砖头两次之后就破裂了。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2)

可窦师傅的领导递给他的红色安全帽却经住了考验,砸了三下都没有破。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3)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窦师傅称红色安全帽也是塑料的,但是和黄色的塑料不一样,而且监理的白色安全帽比红色还要结实。对于视频中被砸碎的安全帽是否有合格证,安全帽的合格标准是什么,窦师傅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问题安全帽用废旧塑料袋制成

据了解,作为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安全帽主要用于油田钻井、 森林采伐、供电线路 、建筑施工等作业。不同应用领域的安全帽由不同的材质制成,常见的有玻璃钢安全帽、聚碳酸酯塑料安全帽和塑料矿工安全帽等,一般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在安全生产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搜索到,安全帽产品是国家发许可证的产品,获得许可证的企业有100多家,这些厂家必须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出厂的产品应通过质检部门检验符合标准要求才能发给产品合格证,在购买安全帽时,应看是否持有生产许可证书和有效期。

根据国际较通用的规定,黄色加黑条,是引起警戒的标志,红色是表示限制、禁止的标志;蓝色起显示作用等。因此,对于普通工种使用的安全帽,以白色、淡黄色居多。有的部门采用不同颜色的安全帽,用以区分职别,如安全管理人员戴白底安全帽,检修人员戴桔红色安全帽。

当然,无论是什么颜色、什么价格,质量都必须要符合统一的国家标准。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4)

就在工人安全帽和领导安全帽视频对比热传后,17日,应急管理部发布消息称,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5)

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GB2811-2007,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在高温、低温及浸水三种情况下,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4900N(1N=1kg·m/s²,即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用3KG钢锥自1m高度落下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且帽壳都不得有碎片脱落。

一些工地会进行安全帽撞击试验,来检验工人当天佩戴的安全帽是否有问题。中国中铁建工集团青岛广场项目部此前就成立过安全体验中心,以安全帽撞击等一系列试验来树立工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培训自救能力。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6)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7)

实际上,窦师傅反映的不是新问题。其实早在2007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道》就报道过“夺命”劣质头盔的问题,讲述了浙江省杭州市“劣质头盔”造成工人头部受重伤的案例。原来,一些塑料回收加工厂大量收购使用过的废旧塑料袋,经过简单回收处理后,打成塑料粒子,作为原料卖给头盔生产企业,头盔生产企业再用这些原料生产头盔。

我们一线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没领导的硬)(8)

这些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回收原料被头盔生产企业买来经过注塑、喷漆、抛光等处理后,成品头盔变得颜色花哨、外表光鲜令消费者难辨真伪。回收再利用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用错了地方,实在让人生畏。

然而,在问题被披露后,劣质安全帽的情况依然存在。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年9月的报道,2018年浙江省安全帽等产品监督抽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的26家企业的26批次安全帽产品中,有2批次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为7.7%。

舆论发酵:安全还分三六九等?

窦师傅的对比视频经过传播,引发了网友及媒体的广泛讨论,而引发关注的不仅在于安全帽质量,还在“领导版”与“工人版”这种差异对待。

澎湃新闻评论称,生命是平等的,但一顶小小的安全帽,就让人看到普通工人所受的保障是多么脆弱,领导们则因特殊安全帽的特殊保护,显示出尊贵。这种截然不让的对待,无疑会伤害广大工人的感情,他们拍摄视频并上传,事实上就是表达不满,而不仅是搞笑、戏虐。戴着这样安全帽的工人们,除了形式和心理上的安慰外,基本的人身安全又何曾受到丝毫的保护?

新京报评论中则表示,生命无价,没有谁的命比其他人更“值钱”,奈何一个救命的安全帽都要分出个三六九等?

事实上,从“工人和领导的安全帽对比”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如果部分行为不按照标准执行,就会让达标的行为被披上“特权”的外衣。可是,这种安全性的达标,在本质上又是无辜的,因为安全本身没错。

所以,此时最重要的不是苛责领导的安全帽过硬,而是要赶紧给“一线工人”配置安全性达标的安全帽才好。要不然,很容易将“安全问题”转移,最终形成“等级问题”,直至延展成为一笔理不清的“道德账”。

在此背景下,应急管理部的微博回应,可以说是一种“敲打”:揆诸当下,安全生产责任流于形式酿成的悲剧已经太多,其中一线工人又是在各类事故中最容易造成人身伤亡的群体。对于他们,相关施工单位理应给予更周全的保护。为他们配备合格的安全帽,不是什么善心或是厚道,而是最基本的施工规范。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帽的合格更是事关生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安全帽的生产厂商、销售商、质检部门,还是负责采购的企业、施工队,都应对此负责、严格把控,保障一线工人在作业时的安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黄翔,综合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央视新闻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