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

两岸一家亲,共叙“成功”情。昨日,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在南安举行。当天上午,记者前往郑成功陵园看到,拜谒活动期间,省级非遗项目“宋江阵”正在现场表演。据悉,该阵法相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收复台湾后被带入台湾,逐渐演化成为深受两岸人民喜爱的演艺阵头。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

“咚咚咚……”上午9时许,一阵热闹的威风锣鼓声响起,气势磅礴,拉开了活动帷幕。随后,随着三声洪亮的呐喊响彻云霄,“宋江阵”登场,在急如骤雨的鼓点中,手举刀枪棍棒、身着锦衣战袍、面绘脸谱的“英雄好汉”分两队人马不断对冲,一时间喝声四起,迅速走位,随着鼓点节奏,行云流水般演绎出五行阵、八卦阵、蜈蚣阵等阵法,让人目不暇接。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2)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3)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4)

在民间流传的说法中,“宋江阵”起源于福建闽南一带。相传在明清时期,倭寇扰民,为了抵御倭寇,闽南一带村民模仿梁山好汉的穿着打扮,并以《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为主要武阵,成立了一支自卫队伍,这就是“宋江阵”的由来。

“我认为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系列活动中展示‘宋江阵’,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厦门翔安宋江阵文化演出代表团总导演张延风介绍,据传在360年前,郑成功组织南安、翔安等地农民操练“宋江阵”,在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收复台湾之后,便在当地推广“宋江阵”,数百年来,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民俗活动,在闽台两个地区广为流传。

在张延风看来,传承“宋江阵”也是对郑成功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比如在平时的训练中,由于参与人数众多,训练场地大多在室外,演员在风吹日晒中磨炼品质,践行和发扬成功精神。”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5)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6)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7)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8)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9)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0)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1)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2)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3)

记者了解到,当天参与表演者近200人,大部分由学生组成,其中最小的只有6岁。在众多少年中,一个画着花脸、打着少林拳,意气风发的小男孩吸引了记者的视线,他将“宋江阵”这一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很早我就在历史书上听说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当我知道自己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可以出现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上时,我感到特别幸运和开心。”就读六年级的罗嘉裕说,“宋江阵”的表演,可以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这让他感到特别自豪。

江西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壮观省级非遗项目)(14)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闽台两地多次举办“宋江阵”民俗文化交流活动。“我有幸参与过几次赴台演出,两岸同根同源,每一次去都让我感觉特别亲切。”21岁的瞿建华是参演者,也是团队的教练,她告诉记者,随着两岸文化发展,“宋江阵”表演也有一些不同,但在一次次交流中,双方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文化传承,比如目前表演中宋家军的“插脚跳”动作,便是学习了台湾的表演形式。

如今,“宋江阵”不只是一种阵头形式,更是联结两岸的文化纽带,在交融互动中深化着两岸的根脉情谊。

记者:陈亮亮 黄奕群 见习记者:黄艺彬

编辑:商妹儿 审核:唐莉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