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提起它,就能让人想起高渐离在易水边击筑,荆轲高声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景;提起它,就能让人想起英雄荆轲捧着樊於期的人头,大义凛然走上秦国宫殿的情景;提起它,就能让人想起图穷匕见后荆轲跟秦王嬴政搏斗的情形。就是这样一个忠勇而悲壮的故事,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的呢?

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风萧萧兮易水寒)(1)

第一,双人行动变成单人行动。荆轲和秦武阳上殿时,荆轲捧的是樊於期的人头,秦武阳捧的是燕国的督亢地图,按照这样的分配,应该是秦武阳负责刺杀秦王。然而,关键时刻秦武阳掉了链子,到秦国大殿看到如此威武的场面,吓得“面如土色”,两腿直打颤,引起了大臣和秦王的怀疑,于是秦王让荆轲拿着地图上前,这样刺杀任务就临时更换成了荆轲,秦武阳则因此被拒绝在殿外等候。假如能够按照原计划秦武阳和荆轲能同时上殿,两个打一个,将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风萧萧兮易水寒)(2)

第二,荆轲刺杀技术不达标。作为一个刺客,荆轲有两次机会可以致秦王与死地。一个是抓住秦王的长袖是,纵身一跃,必然能扑到秦王身上,那匕首刺破秦王身上任意一处就轻而易举;二个是荆轲把匕首掷向秦王那个动作,作为一个刺客,近距离投掷匕首不说一定能中“红心”,起码掷中一个部位不成问题,可惜掷中了柱子。以“徐夫人匕首”的威力,这两次能有一次击中秦王,可能就会改写历史。

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风萧萧兮易水寒)(3)

第三,太子丹的疑心太重。荆轲本来的助手不是秦武阳,而是他的一位知己(史书没有记载是何人),何谓知己?一定是荆轲非常信赖的人。但在荆轲等他的助手的时候,太子丹起了疑心,觉得荆轲害怕不敢去了,让他带着燕国勇士秦武阳前去。《战国策》记载: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可见,由于太子丹的怀疑,打乱了了荆轲的计划,是导致刺杀秦王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风萧萧兮易水寒)(4)

初写文章,不足之处,请指出,定虚心接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