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

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为基督教的三大分支。除了教义上的差异,新教与后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新教没有类似于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那样的组织核心。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欧洲各地的宗教改革者们各自为战,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地区创立了路德宗;约翰•加尔文在瑞士创立了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英王亨利八世指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会,形成了圣公会;从圣公会又分离出了浸信会与卫斯理宗。若论新教诸派有何不同,只谈教义差异略显抽象,还要回到历史中,翻一翻各派的起源。

黑暗的中世纪是罗马教会的极盛时期,教皇利用信徒的对上帝的迷信获取了巨大的权力。不仅占据了大量土地和财富,还握有绝罚的杀手锏。即使是国王和皇帝,受到绝罚后也会被诸侯和民众抛弃,只得向教皇低头。为了继续保有权力,教会垄断了知识教育,推广愚民政策。同时把持了对圣经的解释权,将自己塑造成了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在教会的愚弄下,民众目不识丁,所知道的上帝也只是来自教士的描述。即使是贵族阶级,文化水平也普遍低下。整个社会的思想都被教会禁锢,死气沉沉。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1)

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被迫向教皇屈服

14—15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夺走了欧洲近三分之一民众的生命。自诩为上帝代理人的教士阶层也难逃一劫,包括教皇克莱芒六世在内的大批教会高层死于黑死病。这时的民众逐渐意识到,在病魔面前信仰上帝也是徒劳的,教士也只是肉体凡身。对死亡的恐惧促使人们放下宗教去另寻保命之法,对教会的迷信逐渐垮塌。讽刺的是正是中世纪教会的愚昧,把猫说成魔鬼撒旦的化身,蛊惑教徒大肆捕杀,致使老鼠横行无忌,加快了黑死病的传播。

与此同时,由于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东罗马人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西欧人看到了这些千年之前的文明瑰宝以后瞬间发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多么的愚昧黑暗,文艺复兴之火迅速燎原。从最开始的油画和雕塑,到后来的科学技术,最终触及到最根本哲学思想,教会费劲心思编织的骗世伎俩被接连戳破。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2)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为了挽回局势,罗马教会利用宗教裁判所大肆迫害异己分子,扬.胡斯被火刑处死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事件。胡斯是波西米亚的神职人员,曾出任布拉格查理大学神学部主任,后升任校长。当时教会为了捞钱,大肆出售赎罪券。作为天主的忠实信徒,胡斯也曾买下大量赎罪券。但随着对教会了解得深入,胡斯逐渐认清了教会的丑恶嘴脸。他并没有像其他教士一样同流合污,而是发文抨击教会的种种恶行。他所著的《论教会》宣称圣经才是至上信条,而不是教会制定的种种规章制度。强调教会的主权属于基督耶稣,批判了教会圣职人员偏离了基督真道,只会弄权敛财的罪恶行径。此举招来了教皇的疯狂报复。

1414年,胡斯被教皇召到康斯坦茨参加宗教会议,会上教皇拒绝听取胡斯的申诉,强令胡斯改变主张。胡斯断然拒绝,庄严地宣称自己虽然不免一死,但是真理“将从墓穴里站起来,发展壮大,得到永恒的胜利”。教皇震怒,下令逮捕胡斯,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广场上被以异端的罪名处以火刑。然而教皇的镇压不仅没能稳住局面,反而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教会随意糊弄民众的时代结束了。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3)

胡斯被处以火刑

在胡斯殉道一百多年后,1517年,修士马丁·路德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九十五条论纲再次引燃了宗教改革运动。这次教皇还想故技重施,于1521年召路德前往沃尔姆斯会议受审,会上路德重申了自己的主张,拒绝向教会低头,被神罗皇帝查理五世判为异端。不过幸运的是在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支持下,路德逃过一劫。在归途中,腓特烈等人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路德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让普通民众能够直接阅读,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大批的民众在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抛弃了天主教会,路德宗由此形成。

路德宗又称信义宗,其主张与胡斯一脉相承,且更激进。胡斯只是批判违背圣经的教条和教士,路德则是直接否认了教会上帝代理人的角色。“因信称义”是路德宗的核心思想,即人们唯有对基督的真正信仰,才能成为义人,凭遵守律法、道德戒律和外在善功并不能得救。人只有具备了纯正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外在的善功只是纯正信仰的必然结果。因而路德不主张通过清规戒律来达到修行,教士是可以结婚的,路德就娶了与一位离开修会的修女卡塔琳娜·冯·苞拉结了婚。“平信徒皆为祭司”是路德的另一大主张,即每个基督徒在教会中均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都可以担任神职,教会不应凌驾于信徒之上,享有种种特权。教皇也不是上帝的代理人,信徒虔信基督就可与上帝直接沟通,不必通过教会。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4)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如胡斯改革引发了胡斯战争一样,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唤醒了底层民众的反抗意识。在托马斯•闵采尔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爆发了。闵采尔原本是路德的忠实追随者,但与路德受到封建诸侯的庇护不同,闵采尔一直与底层民众生活在一起,深切地体会到民间疾苦,思想也逐渐由改革转为革命。而宗教改革后期的路德逐渐脱离了群众,对闵采尔激进的思想非常不安,指责他 “到处煽风点火”。闵采尔则攻击路德因为“他们给你一杯葡萄酒”,就沦为“十足的金钱奴隶”。双方最终分道扬镳,路德站到了农民战争的对立面。

当时瑞士也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但两地的改革派因圣餐礼的分歧爆发了激烈争论,路德派强调耶稣设立圣餐礼时所说的“这是我的身体”(即后来的同体论);瑞士的茨温利派则强调“这表示我的身体”(即后来的纪念论)。就为这一争论,双方于1529年在马尔堡展开会谈,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但路德拒绝了这一提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这时的路德像极了清末民初主张温和改良的文人,既反对暴力革命,又自恃清高,不屑于采取政治手段。结果只能依附权贵,为统治者装点门面。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前期积聚的声望迅速消散,被加尔文后来居上。

约翰•加尔文为法国人,最初在巴黎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由于被法国王室判处异端,1535年加尔文跑到了瑞士。此前主导瑞士宗教改革的茨温利因改革措施过于保守,致使改革派分裂。天主教会趁机反攻,在1531年的卡匹尔战役中新教军队大败,茨温利亦阵亡,被天主教军队分尸焚烧。1536年,加尔文到达瑞士时,日内瓦市民刚刚击败了天主教势力,市民大会决定皈依新教。宗教改革领袖法雷尔深感责任重大,就邀请好友加尔文前来,加尔文由此成为日内瓦市议会的实际领导人。瑞士民风彪悍,极具反抗精神,市民有较大的自治权。瑞士又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有效地防范了外部天主教势力的干预。这些客观条件使得加尔文可以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大展拳脚。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5)

加尔文

在教义上,加尔文宗与路德宗差别不大,只是加尔文宗主张多了一条上帝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与否,皆由上帝预定,与各人本身是否努力无关。颇有宿命论的意思。在改革方式上,由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体是市民阶层,因而比路德宗更具有革命色彩与民主精神。加尔文宗抛弃了天主教会的主教制,创立了“长老制”教会,因而又被称为长老宗。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长老会”或“长老法庭”,由平信徒中推选长老12人和牧师5人组成。牧师为终身制神职人员,由议会推举,长老则每年改选1次。长老会定期开会,商讨教会诸项事宜。教会的惩处以开除教籍为限,更重的惩处则由政府处理。

与路德宗不注重外在善功不同,加尔文提倡“选民”世俗生活的目的是“荣耀上帝”,信徒必须努力从事日常工作与劳动,积极为社会服务。即使上帝已经预定了人是否得救,信徒们也不能偷懒。因而加尔文宗不仅在宗教上规劝信徒,在世俗上也加以管制。加尔文因此大权独揽,被誉为日内瓦教皇。日内瓦则被建设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获得了“新教的罗马”的绰号。

相比于欧洲大陆上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隔海相望的英国闹出的动静要小得多,但却是最早开始宗教改革的。由于山高皇帝远,罗马教会对英国教会的掌控一向薄弱。而且早期的英国一直遭受维京人的入侵,异教徒的维京人不仅打残了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对教会也顺带物理消灭。直到维京时代落幕以后,教会才得以在英国支愣起来,但王权与教权之争也随之而来。

1170年12月29日,英王亨利二世手下的四个男爵骑士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大主教贝克特。贝克特原本是亨利二世的好友,当初亨利二世为了能够掌控教权才推荐他出任主教。但当亨利二世试图把教会的司法权收回时,贝克特却坚定地站到了教会一边。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听闻贝克特遇刺身亡,威胁要对亨利二世处以绝罚。亨利二世只得屈服,赤身走到了坎特伯雷大教堂,让僧侣们鞭笞自己。在贝克特遇刺的地方,亨利二世跪下忏悔,并表示要率领十字军东征(后来也没去),这事就算过去了。到亨利二世的儿子无地王约翰时,由于不承认教皇指派的主教人选,教皇英诺森三世开除了约翰的教籍,并教唆英国的死对头法国进攻英国。约翰只得妥协,接受了主教人选,还向教皇称臣纳贡。

1365年,英国已经拖欠了33年的纳贡,教皇乌尔班五世脸上实在挂不住,不停地催收。英国国会干脆不承认无地王约翰签署的协议,不交了。教皇没办法,只得放弃,不过还是带有威胁性地告诉英国人,教会可以随时支持法国对抗英国。英国也不怂,派出了威克里夫充当政府的神学顾问,跟教皇打舆论战。

威克里夫奉旨论战,其思想有着显著的官方色彩,主张在世俗上王权大于教权,教会应当放弃世俗领地和财产等等。他还首次将圣经由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便于英国民众直接阅读。他的思想对后来的胡斯和路德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打下了理论基础。

1525年,英王亨利八世认定王后凯瑟琳不能为他生下男性继承人,要求教皇批准离婚。因为凯瑟琳是西班牙公主,而西班牙王室是天主教会的最大支柱,所以教皇没有批准亨利离婚。在交涉无果后,亨利不再理会教皇,直接与情人安妮·博林结婚。罗马教皇宣布将亨利驱逐出教。作为报复,英国国会随即立法脱离罗马教廷,教会的巨额土地财产也被收归王室。英国国教圣公会由此成立,英王取代教皇,成为国教首脑。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6)

亨利八世

浸信会是17世纪从圣公会分离出的一个派别。浸信会的核心思想并无新意,强调信徒与上帝的直接联系,无须神职人员和教会为中介。独特之处在于浸信会坚持信仰自由和自愿的原则,只吸收具有判断力的志愿者入教。反对为婴儿受洗,只为得救的信徒受洗,且受洗者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因而又被称为浸礼宗。

浸信会之所以从圣公会分离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反对王权对教会的干涉,主张教会各自独立自治;二是圣公会依然保留了许多天主教会的仪式,这让主张彻底改革的信徒十分不满。浸信会信徒反对教会中的繁文缛节,主张简单实在的生活,因而又被称为清教徒。如此和国教唱反调,必然遭到政府迫害。大批的清教徒被迫出逃,其中就有一批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到达了北美。

路德教派是新教吗(路德宗加尔文宗)(7)

到达北美的清教徒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宗教与战争一样,也是政治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还是后来新教各派的创立,背后都是政治利益在作祟。新教各派差异性的本质就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出于自身利益所做出的历史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