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

很多人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突然觉得眼前的人物、场景、事件,都好像在什么时候发生过。虽然说不出具体的发生时间,但那种感觉,那种瞬间产生的异样的熟悉感,却相当真实和奇妙。

影片《Deja Vu》(中文译名为《时空线索》)的开场就是这样的一幕:一艘货轮意外爆炸,美国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男主道格奉命前往调查。道格分明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却对眼前的一切非常熟悉。于是他逆时空而行,开始了调查和寻找爆炸背后的真相的征途。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

电影名《Deja-vu》,原文为法语déjà vu,中文翻译为既视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似曾相识”。

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它源于大脑的联想,是大脑联想出的画面,这已经被科学证明了。事实上,我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自己就能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我们对于大脑的好奇不胜枚举——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大脑想让我们看到的?为什么人一到晚上就特别容易emo?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也会对游戏、短视频上瘾,难以自拔?……

所有这些,还有其他更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一本叫做《大脑的奥秘》的书里找到。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2)

2015年,神经科学家艾莉森·考德威尔和她的爱人——心理咨询师迈卡·考德威尔在YouTube上创立了“神经传递”频道,普及大脑知识。这本《大脑的奥秘》是两人延续在“神经传递”频道上轻松诙谐的风格,为读者讲述大脑的前世今生、大脑各项功能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神经科学技术的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

所以,你做好准备了吗?让这篇文章带你起飞,去看看这个被称为人类认知“黑匣子”里,究竟有多少奇奇怪怪的知识,有多少需要大脑自己研究自己的内容(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不可思议)。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3)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4)

从20亿前年的单细胞生物,到5.5亿年前鱼类出现脊髓,到4亿年前两栖动物登上陆地并开始使用大脑,又到2.3亿年前恐龙的大脑已经与现代动物十分相似,再到600万年前猿类祖先的大脑效能大幅提升。然后,继续,别停,到20万年前真正的人类出现,他们的脑瓜儿和我们的一样聪明灵活。

大脑演化到今天,经历了上亿年的历程。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和探索,也历经了几千年。

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确认大脑是人类的智慧之所。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大脑是用来冷却血液的。罗马帝国科学泰斗盖仑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形成了人的四种气质学说,并在心理学中沿用至今。

来到黑暗的中世纪,精神疾病被视为被魔鬼附身,需要驱魔。如果驱魔都没能拯救病患,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被烧死。据估计,这一时期,大约有六万名被魔鬼附身的“女巫”被活活烧死,这真是人类做过的最疯狂、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偷偷买尸体进行解剖,并绘制了精美细致的大脑解剖图。另外一位叫做安德烈·维萨里的医生,他生活在一个允许他公开解剖尸体的小镇上,他发现了多个大脑结构,令世人惊叹。

历史上还有一些奇特的病例,他们是科学家们眼中难得一遇的研究对象。

一百多年前,在美国的一场意外爆炸,将一根铁棍从菲尼亚斯·盖奇的左颧骨下方穿入,穿透颅顶飞出,而盖奇居然大难不死。伤愈后的他说话走路都和常人无异,但他的性格和之前判若两人。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5)

从前他客气温和,受伤后变得暴戾任性,满嘴脏话。12年后,盖奇去世,医生从他的头骨推断,爆炸使他左额叶受到严重损伤,这个部位可能对理性行为至关重要。现代医学证实,这个推断是正确的。

亨利·莫莱森因为癫痫,被医生切除了大脑中的部分杏仁核和海马体。手术后莫莱森的癫痫得到了控制,但他却患上了一种新的疾病——顺行性遗忘症,不能记住任何新发生的事情,就像《海底总动员》中的多莉一样。他甚至永远认为自己是26岁,而无法面对镜子中日渐衰老的自己。82岁时,莫莱森去世,他的大脑被冷冻、分割,用于相关科学实验。

当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走到今天,我们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并且,由于神经科学、解剖学,还包括心理学的不同观点,引发出更多不同的问题,更多的研究方向,也极大地丰富和延伸了人类对大脑的探索。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6)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7)

有数据表明,人类的感觉,80%来自于视觉。

但首先,人眼能够看到的可见光范围,仅仅是波长400-700纳米这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的光。其次,人类拥有的三色视觉,能感应红、蓝、绿三种颜色。而鸟类拥有四色视觉,它们能够辨别红色、绿色、蓝色和紫外线,世界在鸟类眼中更加五彩斑斓。我们无法理解和想象鸟类眼中看到的世界,因为它们的视觉已经超出人类的极限。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8)

再来看听觉。人耳能够听到频率在16-20000赫兹的声音,低于16赫兹的次声波,和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我们根本感知不到。

鲸、长颈鹿,可以凭借次声波向同伴传递信息。蝙蝠通过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用来捕捉猎物和躲避障碍物。这都是我们人类力所不能及的。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这话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长时间暴露在一种气味里会磨损我们的嗅觉,那些可怜的嗅觉感受器神经元已经快累趴下了,根本不能向大脑传递信息了,它们不是不想闻到气味,它们是真的闻不到了。

有数据表明,人类大约有1000个基因,可以辨识超过一万种味道,而职业的香水和威士忌制造者可以分辨的味道甚至能够达到10万种以上。

最后看看味觉。我们的祖先利用味觉来区分食物和致命毒素。简单来说就是,但凡香甜可口的都是能吃的,苦涩难吃的基本上是不能吃的。而我们舌头上的不同区域味蕾与不同神经相连,它们向大脑发送信号,传递味觉信息。

这些感觉的正常获取都必须: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9)

如果我们的大脑出状况了会怎样?

最极端的一种情况就是上瘾。上瘾不仅仅是指毒品,也包括停不下来的游戏,没完没了的短视频,一根接一根的香烟,和怎么也放不下的酒杯……

很多东西会刺激大脑释放大量神经递质,让我们感觉兴奋、异常嗨皮、精力充沛。让我们慢慢沉迷于这种“爽”的感觉,最终变成想停止却根本不受控制,强迫性地去使用它。这就是成瘾。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0)

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深夜emo——即使白天嗨到爆,到了夜晚就被感伤、难过笼罩。这是“夜间抑郁”(Night-time Depression)。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1)

集合了黑夜、低含量血清素,加上“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深的夜”的你,就很容易在被窝里,e个人momo心碎。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2)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3)

随着神经技术的爆炸性进步,人类已经开始尝试各种大胆、新奇的设想和行动。

2016年,埃隆·马斯克提出“神经织网”(neural lace)的概念,就是透过手术将微小装置植入人脑,让人类可以直接用“想”和电脑互动,而不需要任何连接。如果未来有天发展出把人脑当做电脑的技术,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云端上传和下载人们的思想,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人类的脑力。

CRISPR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或许很陌生,还记得几年前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女婴”事件吗?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简单回顾下。

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事件始作俑者贺建奎通过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在人类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致使三名“基因编辑”女婴出生。2019年,该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4)

DNA上的不同基因,控制着生物的不同性状,并遗传给后代。CRISPR,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它能够“黑”进DNA,像我们编辑文档中使用的“剪切”功能一样,把需要换掉的DNA序列剪断。这样,人类就可以替换掉那些不想要的基因,打破遗传的限制。

很明显,CRISPR不该被任意使用,否则势必引起更加明显和不公的社会倾斜——上层社会利用各种资源,拼命将自己的基因编辑得强大优秀,而社会底层却只能接受自然法则而被日益边缘化。

此外,CRISPR固然可以让人类“逆天改命”,从源头上改变我们携带的某些致命性遗传疾病。但另一方面,谁又有权力来决定哪些疾病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呢?或者我们换一种说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类能够被允许去改写别人的基因呢?要知道那些被改写基因的人类胚胎,根本没有决定权,完全是“被编辑”。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5)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6)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7)

有一种叫做海鞘的海洋生物,它在幼体时期的几个小时内是拥有大脑的,但当它找到一个固定的栖息地附着下来不再运动,大脑就会被身体的其他细胞“吃掉”。

想让你的大脑保持年轻和活力?那就动起来吧,有氧运动会促使更多血液带着更多营养物质进入你的大脑,还能够增加大脑的灰质。想想那只可怜的,被吃掉大脑的小海鞘吧,不要让我们的大脑被惰性一点点蚕食。

另外,多吃那些对身体好的食物,它们同样对大脑友好,比如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瘦肉蛋白以及全谷类,少吃红肉、黄油、精制糖之类。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8)

对于大脑来说,世界只是一股电脉冲,就像一连串的摩斯密码敲击。而这团黏糊糊,软乎乎的东西却凭借这股电脉冲,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三维立体、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世界。未来到底会是怎样?或许,就要看我们探索脑海的旅程究竟能走多远了。

我们大脑的未解之谜(诡异的似曾相识)(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