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1)

“谁能够将天上月亮电源关掉,它把你我沉默照得太明了。关于爱情我们了解的太少,爱了以后又不觉可靠。”

“若不是因为爱着你,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

在我的青春里,莫文蔚一定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女歌手之一。直到现在,有时候和好朋友们在异乡的酒店或是海滩,打开随身带着的小音箱,听到熟悉的歌词,依然会感怀。

除了歌手,填补起青春感情里那些残缺或裂痕的,一定还有作词人。而“姚谦”这个名字,喜欢音乐的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除了我喜欢的姚谦给莫文蔚写的《电台情歌》《爱情》,他也提笔为王菲写出了《我愿意》:“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为刘若英创作了《分开旅行》:“我选择去洛杉矶,你一个人要飞向巴黎”。

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笔下的太多歌词都成为了我们的记忆,姚谦本人也成为了“一代人情感的守望者”。

而如今,姚谦并没有放缓创作的脚步,虽然音乐人的身份只占据他当下生活的一部分,但他还是用一本和音乐有关的书《我们都是有歌的人》,记录下带着共同记忆,你我曾为之动容的歌曲。那些歌不仅陪着我们度过了难捱的时刻,也如同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路上不再是一个人。

李宗盛、陈绮贞、杨千嬅、刘若英……一个个熟悉的歌手,一首首熟悉的歌,姚谦为我们分享着歌里的温暖、孤独与勇气,他依旧是那个最能表达你我真实的感受,带我们发现熟悉却陌生的自己的人。

这一次,在听了这么多年姚谦的歌之后,我也终于有机会和他聊了一聊,关于青春、感情、成长、旅行的一切——

从音乐人到做作家,你觉得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作词人,唱片公司高管,金牌伯乐,收藏家,策展人,作家……有没有哪个标签是你更喜欢的?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想要去尝试的?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2)

我在进入唱片公司制作部之前,是做copywriting(文案写作)相关的工作,做一些创意和文字工作。也因为有那段经历,了解到一些背景资料,后来才有机会临危受命写下我的第一首歌词。

我一直都跟文字有关系,一直在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文字工作」从没间断。后来只是把我一些写过的专栏文章整理出版,严格来说,我还不觉得自己算是一个作家。

至于标签,若不限于职业的名称,我更倾向于「艺文爱好者」这个标签。我还期待做什么事呢?我一直很想写小说,可是还没有真正开始。小说是有规模的文字创作,而我那么爱玩,所以一直还没有真的投入小说创作。

很早你就说过自己已经“提前退休”,那现在是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吗?平时的一天大概会是怎样的呢?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3)

是的,当时所谓的退休,就是我把自己的时间主权拿回来,不再从事管理工作。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唱片公司做「职业经理人」。把时间主权拿回来之后,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旅行和阅读上。当然,还在写专栏,也在准备我前面提到的写小说的事。

「阅读」是每天必须做的,看电影、读书、听音乐我都归类为阅读。收到歌曲邀约,或者专栏定期交稿日临近时,我会进入写作状态。

我太喜欢看一些非主流的电影,有很多机会在影展或飞机上看。这些小语种电影大部分都是英文字幕,看电影的过程里,我发觉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需要加强,所以最近在每天的生活里安排了至少一小时的英文阅读。这一年每天必做的事情也就多了一项。

《我们都是有歌的人》里写了很多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你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会先去设定好一首歌的情感导向么?还是更多依据当时的心境,甚至无心插柳呢?

在我写歌词的经验里,更多时候是比较有目的、有计划地写,而不依附自己当下的心情来写。因为歌曲创作是团队合作的工作,有曲、甚至编曲,以及最重要的演唱部分,这些都影响着我的歌词创作,我要去判断这个旋律适合怎么描述,还要考虑怎么用文字描述旋律才能符合演唱者想表达的角色。所以歌词创作上,我常站在一个旁观者、第三人称的位置去写,这点蛮确定的,我几乎很少依自己当时的心情来写歌词。

你会特别在意歌手以及歌迷,在收到一首词作,或是听到一首歌之后,对自己词作的反应吗?会有什么特别难忘的记忆么?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4)

我有一个懦弱之处吧,作品发表之后我就不再去聆听;所谓「不再去聆听」是指主动地把已经发表的歌曲点出来播放。当然,在有些场合会无意间听到、或听别人提起,或者做媒体采访时对方会播放并希望我说明。

不主动听最大的原因是,作品发表之后,无论自己重新阅读时的反应,还是别人告诉我的他的反应,甚至歌手表演时我再刻意去看的歌手反应,难免都会让我有些落差之感。并不是说对方反应或歌手表达符不符合我的预期,而是我经常会有很多地自我检查,且常常会落入「如果再多给我一点时间……如果我知道还有这样的可能,哪些地方还要怎么改」的困扰里。

为了避免自己落入这种情绪的困扰里,我几乎不太敢去看、去重听那些作品。对于别人的反应,我知道之后还是会保持一个距离,不会太进入别人的回应里面,无论那是赞美还是批评。我最多的反应就是「知道了,谢谢」

写词的灵感通常来自什么?曾经有感到缺少灵感的时候吗?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5)

没有灵感是我常碰到的情况。因为我希望写歌词时能够客观:符合旋律、符合演唱者和那首歌在专辑里的表达和位置设定,所以在这些客观要求之下,经常都得「从零开始」去整理资料、去想,所以所谓的“没有灵感”就是说,一开始什么都不准备一定写不出来歌词。

我的解决方法是,如果是先有曲后有词,我会大量地听Demo,把旋律记熟。在记旋律的过程里面去捕捉可能符合这个旋律的歌词方向或者字眼。当然了,如果写词前确定了演唱者,我也会听听他以前的作品来帮助我创作。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听旋律小样,这是一个方法。

当我真的写不出来,或者遇到瓶颈时,我有一个比较糟糕但很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写。我懊恼或者生自己的气,最严重的时候会停笔哭一下,我觉得哭可以清洗情绪和整理脑子,把它清空、变空白、重新开始,这是第二个解决方法。

爱情是情歌不变的主题,但你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在写了数百首情歌之后,会不会也出现一些变化,并体现在创作中呢?

我觉得非常有可能。虽然我要客观地写歌词,但当我横向地去检查,看自己的经历、看每个阶段的作品时,还是依稀感受得到歌词跟自己的情感变化有相对应的关系。

我很难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变化,但变化的确是存在的。自己对爱情态度的变化一直有影响我的歌词,但我的歌词又没有很具象地表达出我的感情经历和状态。

你觉得现在的歌迷和八九十年代的歌迷有什么不同?你会希望音乐能带给他们什么?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6)

整个音乐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从实体CD转入数字平台,所以唱片公司式微,数字平台兴起。听音乐的人一定有变化,听众听音乐所使用的工具的改变,就是最明显的变化。

近几年年轻一点的听音乐的人群有更多的聆听,因为他们不再像以前的听众那样,先花了钱、买回来很专心地重复聆听,现在的听众更多时候是交错地在音乐网站跳跃式的聆听。

听每一首歌也不像过往听众那样,看着歌词,重复而专心地聆听、阅读一首歌。现在的人群对于音乐的感动比较所谓的「碎片、片段化」,被一首歌的某部分打动:因为一句歌词或是一些旋律的起伏而受到感染,这跟过往歌迷专心听一张专辑、专心听一首歌那种「浸入式」的收听不太一样。这是我的观察,可能就像广告公司在营销时会很在意hookline、slogan或者keyword(金句、广告语、关键词),现在听音乐的人也是用这种模式,把音乐放入生活,留在自己的记忆或情感里。

刚开始写歌就得到金马奖这件事情对你后来的人生有什么影响么?对于刚进入职场,对很多事情都容易失去热情的年轻人,你会有什么建议?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7)

姚谦和艺术家刘小东

我在写歌第一年就拿了个很大的奖,确实相当鼓舞,但那还不足以让我自我肯定,那时候觉得有点侥幸,只是机会到了。

我现在常常跟年轻音乐创作人说,不要用目前的状态来否决自己的才华,我们可以客观地想。因为,机运是个很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机运有时候需要等待,只是有人的早一点到,有人的晚一点到,就像Andy Warhol所说的「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的成名时间」,这句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逻辑。

因此,确认自己的能力、才华、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剩下的就是等待机运,让作品到达听众的耳朵,让群众接纳你的作品并得到共鸣。这是我常常跟年轻音乐人说的话。同样适用于刚入职场的新人。

也常常旅行的你,通常会怎么决定你的下一个目的地?会在旅行中创作吗?有什么东西是旅行途中一定会带上的吗?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8)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这段时间常常要做的事──做旅行计划

我现在每年有两次行程比较长的旅行。依我现在的年纪和经济条件,我会交由比较信任的几家旅行公司来提案,然后我从他们的计划提案里面来挑选目的地。怎么挑选呢?很多时候可能跟我的「阅读」有关系。

例如,对于我不熟悉的或年轻时不会想去的国家,现在我反而觉得那些地方充满吸引力,那些国家大多是被媒体定义过的。但我还是觉得,那些地方有很多东西虽然不在我特别的喜好范围之内,但这些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吸引着我。所以这些年来我去了俄罗斯、印度、希腊,以及非洲,甚至还连续去了印度两次。刚刚才结束墨西哥的旅行。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9)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10)

姚谦的墨西哥旅途

去印度之前正好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作家对印度的描述激发起了我的好奇。去希腊并不是为了爱琴海,而是对希腊古代的高度文明和哲学有些阅读印象,因而对那个发生地和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这几年我对古文明有较大兴趣,兴趣也影响着我对旅行目的地的选择。非洲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BBC的非洲纪录片是促使我去那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11)

姚谦拍摄的印度

至于旅行要带些什么东西?以前都会准备旅行要听的音乐专辑,而现在数字音乐平台发达,所以我会准备一些歌单,途中只要上网去听就行了。

另外,我有一件会在旅行中做的事——无论是在坐当地的出租车还是走在路上,只要街上播放的音乐吸引了我,哪怕那音乐完全不在我熟悉的范围内,我都会用手机里听歌识曲的方法把那些歌记下来。旅行结束后会重复地听,来记忆我偶遇的音乐。而这些音乐也会帮助我在旅行之后,更深入地展开对那个国家精神上的旅行。

现在会听什么样的音乐?推荐三张唱片给阿Sam的午夜场的读者吧。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12)

麦当娜与的【Medellín】、 Bol Ke Lab Azad Hain的【Manto】、 Billie Eilish的【Don't Smile at Me】

蔡健雅为王菲写的歌(从王菲到蔡健雅)(13)

有歌在,我们都不寂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