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

作者:石宝琇(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名誉主席)

打开中国地图,不用费多少工夫,就可以在它的腹地找到一条河。这条河不算长,仅800余公里,但它却密切关联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这条河水流黄浊,稠似泥浆,但它却积淀了厚重而持久的华夏文化。这条河流量不大,不能托浮客船货轮,但它却哺育了从古至今陇地和关中的芸芸众生。

它,就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1)

2020年9月,泾河汇入渭河之处呈现出清浊分明的景象,这也是成语“泾渭分明”的出处。张峰摄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2)

1982年,渭河咸阳古渡遗址。卫王象摄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3)

2004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石宝琇摄

渭河,流淌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据地质学家推测,渭河河谷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河谷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中间部分徐徐下降,于是形成地堑式构造的谷地。此后,天雨造成的洪水和诸多泉溪顺势流淌、冲击,河流随之形成。由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沉积作用,又逐渐形成中下游的关中平原。

渭河形成于早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前,流域内人类活动踪迹达80至100万年以上,如今发现的有蓝田猿人遗址、大荔人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群落大地湾和半坡遗址,以及大量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传说中的人文初祖炎黄二帝,曾在渭河流域统领先民,征战耕织。此外,更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此建都达千余年之久。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4)

2013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农家婚礼上的蒸面花。张韬摄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5)

2004年4月,陕西省西安市一家民营制俑场的兵俑头。石宝琇摄

人们常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而渭河正是关系到这摇篮摆动的中轴部分。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黄河从陕晋之间南下,当进入晋陕豫交界处的潼关急转向东时,由西淌来的渭河便直直切入这条大河,形成了渭河和黄河的横向轴线。世界闻名的古都长安、咸阳、洛阳、开封等都在这条轴线之上。

渭河,就是这样一条身价不凡的河流。

渭河,说来实在应该取个“秦河”的名号,因为它与历史上秦国、秦朝的演进和消亡息息相关。渭河造就的关中平原又称“秦中”,这“秦中”有好多与“秦”字相关联的事物,比如:山有“秦岭”,地有“秦川”,丘有“秦陵”,字有“秦篆”,戏有“秦腔”,菜有“秦椒”……而上游甘肃天水一带在古代被称作“秦州”,还有秦安县、秦亭镇、秦家塬村……这“秦”字堪称渭河流域的招牌。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6)

2018年10月,位于武山县至甘谷县之间的渭河谷地,是甘肃省有名的蔬菜种植区。张锋摄

西安大美渭河风景(行摄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余载影像纪实)(7)

2002年2月,陕西省陇县的马社火。刘宗昉摄

我们这一群摄影人,虽然祖籍不同,阅历有别,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是持有“渭河户口”的居民,有的还出生于渭河两岸。从小到大几十载,我们一直在渭河上下左右盘桓,从未远离过。于是,在30余年光阴里,我们这群人打定主意,持续不断地行走在渭河的上中下游和两岸左右,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条“生我养我”的大河,到底有着一番怎样的动人且隽永的景象。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7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