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

东北电力大学的校史馆里,有一块手工刻绘的木制牌匾,上边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时间是1949年8月15日,落款署名为第一期毕业生。时光如河,岁月如钩,风霜雨雪已在这块木匾上印下了70道年轮——今年9月,东北电力大学即将迎来七秩华诞。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1)

▲图为东北电力大学石头楼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生活,都离不开电,东北电力大学,因电而生,缘电而起。70年来,‘为人民服务’始终在东电人心里闪烁着光芒,传达着东电人脚踏实地、服务人民,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作贡献的美好愿景,激励着东电人扎根东北办学,理想不改、信念不变、追求不止。”东北电力大学校长蔡国伟如是说。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2)

▲图为为人民服务牌匾

面向能源 服务电力行业人才需求

1948年1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把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支持确定为当时的首要任务。电力工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而电力工业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与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电力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的问题,1949年5月,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现为东北电力大学)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应运而生,这也是我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

1949年8月,该校迁址吉林省长春市,更名为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1955年,该校迁至吉林省吉林市,又在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该校曾隶属原水利电力部、原电力工业部、原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模式,2005年,正式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70年来,东北电力大学形成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涵盖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东北电力大学始终聚焦能源电力产业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形成了“实验班”“订单 联合”“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 2联合培养”等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从沈阳迁至长春,又从长春迁至吉林,两次迁校改变的是东北电力大学的地理位置,但始终没有改变东北电力大学的办学品格。70年来,东北电力大学以服务电力为初心,以为国育才为己任,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同向同行。15万东电学子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精神,朝夕恪勤、踔厉奋发、不负使命、英才辈出,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红光、原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芃、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等一大批杏坛赤子、科技精英和政界俊才,这里成为“中国电力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3)

▲图为校内苏式古典园林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4)

▲图为校东区图书馆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5)

▲图为第一教学楼

东北电力大学100周年(东北电力大学建校70周年因电而生)(6)

▲图为东北电力大学校园

科研报国 贡献时代电力技术前沿

多年来,东北电力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该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6个。

近年来,该校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0余项,取得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43项,与5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近2000项。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是当今电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电气工程学院李国庆教授团队开展的“柔性直流输电全系统实时闭合数字仿真需求”专题研究,有8篇学术论文被收录为ESI高被引论文,在这个团队的高仿真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围绕高压大容量及架空线直流电网的应用需求,攻克了大规模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电磁仿真关键技术。如今,该团队相关技术已服务于世界首个电压等级最高、单端容量最大的张北四端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

吉林省2018年度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电气工程学院穆钢教授带领的“可再生能源联网安全分析与控制”团队,在可再生能源联网安全分析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成果应用于我国东北、西北主要风电基地和电网调度中心。“取力自然,馈国能源,科研报国,初心不变”,成为这个团队持续十余年潜心研究、成果丰硕的最好写照

东电人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做新时代追梦人,不断钻研、克难求进,努力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立足东北 校城融合践行社会责任

近年来,东北电力大学以吉林市“校城融合”战略为依托,与吉林市政府和地方企业筹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吉林市校城融合人才与科技创新孵化器”项目,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吉林市西部能源电力产业园区。以该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双创项目——科技园大厦,已经吸引超过70家企业登记入驻。

值得关注的是,东北电力大学认真履行扶贫攻坚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3年来,该校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300万元,先后选派驻村干部6名,在包保帮扶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开山屯镇爱民村和怀庆村两个包保村实施“东电怀民”农机合作社、怀庆朝鲜族民宿等扶贫项目10余个;为吉林市磐石市牛心镇长条村建设村部及村民文化广场,包保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村容村貌和文化环境逐步优化,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现均已整村脱贫。该校包保帮扶工作连续3年被吉林省委组织部考核为“优秀”。

东北电力大学如今已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这离不开东电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东北电力大学主校区内有一个由3座石头楼组成的石头楼建筑群,是近代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唯一的石头楼作品,石头楼群是吉林省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端之所,见证了东北电力大学雄关漫道、弦歌奋进的70年,滋兰树蕙、杞梓成林的70年。“新时代赋予了东北电力大学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东北电力大学将深学细悟笃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四个服务’,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可用、顶用、堪当大用的新时代电力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该校党委书记李国庆说。(作者:鲁珈瑞 李涛 张学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