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

“我是专升本,英语底子弱,去年期末考试不小心挂了一科,今年就没有领到助学金。”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小刘向记者反映,本应今年2月初收到的助学奖金,但因考试挂科被延迟发放。

对此,校方回应:“只要补考过了,会立即发放助学金。”陕西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称,助学金的评定需要在陕西教育厅备案,但具体的评定是由学校来把关的,如果学校在学生手册中对助学金的评定有成绩方面的要求,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来执行。

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贫困生小刘因挂科而被延迟发放助学金,按照该贫困生的说法,她自己也不愿意“挂科”,因为是专升本第一年,自己英语底子太薄了,一直没跟上,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因为事件涉及到“贫困生”这个标签,一时间该消息被广泛关注,其中不少人认为此举对贫困生而言是“雪上加霜”,而且贫困生的助学金放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似乎也不该被学校取消。而学校则认为此举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荒废学业。而教育部门也回应学校有权决定助学金的使用。一时各说各有理,民意也莫衷一是。

一般来说,高校设立助学金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不能因为贫困而痛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个人及家庭的命运,体现的是教育公平原则。国家助学金是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手段,也是体现教育惠民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按照国家助学金的发放规定,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不仅要求家庭贫困的受助对象思想上进,遵纪守法,同时还要求遵守校规校纪,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2)

很明显,如果学生家庭贫困,但自我要求不严,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劣迹”,显然是不符合资助条件的,这样的学生也是学校重点管理对象,如果对这部分学生还是不问缘由一律资助,不仅不利于学校管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而且也不利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公平和公正,更涉嫌挤占有限的资助资源。很显然,这笔钱是国家用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家庭贫困,只是学校认定是不是贫困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把助学金看成是所有贫困生应该享受的一种普惠福利,那完全是对助学金的一种误读,也违背了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

报道中提到,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建档立卡家庭子女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6000元的资助经费由学校按学年组织申请、审核后,通过储蓄账户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而助学金的评定需要在陕西教育厅备案,但具体的评定是由学校来把关的,建档立卡助学金发放也是奖学金中的一类,如果学校在学生手册中对助学金的评定有成绩方面的要求,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来执行。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2017年就出台了相关规定,挂科的同学暂缓发放助学金,且向教育部门进行了备案。从程序上讲,校方延迟发放小刘等挂科同学的助学金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3)

高校发放助学金,更重要的因素和目的是帮助优秀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但对于不能达到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或者不能达到资助金发放标准的学生,即便贫困显然也是不能获得资助的。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千差万别的,中间也肯定有学习困难学生,但相对于高校管理而言,“挂科”也不意味着就绝对的是学习不努力,但如果高校在实施助学金资助之初就明确提出的资助条件和要求,而且在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学科考试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挂科”,或者通过补考等仍未能过关,显然是学生自身不努力的结果,取消其资助资格估计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纵观贫困生应“挂科”被取消助学金信息,高校已经明确表示是暂缓发放,如果补考后通过还会资助,而且学校也提前告知了资助条件和要求,那么对“挂科”贫困生取消资助也就无可厚非了。

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4)

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将家庭贫困与学生平时表现、学业成绩挂钩,是对“助学金”概念的精准诠释。试想,如果一个贫困生不思进取,整天沉湎于打游戏、玩电脑,该学的课程没学好,这样的学生到时候雷打不动照样享受助学金,这笔钱不是在助学,而是在助懒、助惰,这让那些家境不错但学习刻苦的学生情何以堪?正如网友“傅立叶级”所说:“助学金这块儿关于成绩国家似乎没有硬性规定,但是也提到了要‘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困难还不知努力上进的人,不配领取助学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小刘因为挂科而被校方延迟发放助学金,这是对贫困生敲响的一记警钟。好在校方并没有把门关死,目前只是暂缓发放助学金,学校开学后会统一组织补考,“只要大家补考过,会立即发放助学金。”

挂科不能拿助学金是否合理(贫困生因挂科无法享受助学金)(5)

实事求是而言,最大程度低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是每所高校的责任也是义务,而采取助学金方式进行帮扶也是一种积极的干预手段。但面对贫困生“挂科”被取消助学金现象,高校也不能简单地一取消就了之,而应该理性地把善意释放得更加完美。首先,高校应对贫困生群体进行更加富有人性化的关注,比如除了助学金之外,还应该采取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实行有偿助教等方式进行资助方式延伸,让更多的贫困生能通过力能所及的努力获取更多的资助空间和机会,顺利完成学业。其次,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和大学生成长特点,进行行为引导和教育匡扶,鼓励大学生自立自强,不向贫困低头,用成长回应贫困的考验,把努力换取更加公平和有质量的成长当做目标和座右铭,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贫困生轻易“挂科”或者因特殊原因被取消助学金时的不满了。

同时,对于特殊贫困生,比如学习困难学生,学校和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予以帮扶,除了解决其生活困难外,还要解决其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等,让其敞开心扉,坦然面对生活,积极用努力和进步证明自己,对于一时出现“挂科”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辅导员和认课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情况,看是一时失误,还是存在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影响了学习成绩,并通过补考、补课、心理疏导、个别施教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助力,让其尽快走出“挂科”阴影,尽快成长,不至于因贫困等因素影响了学业,这样才是对贫困大学生最理性也最人性的呵护,也是对“挂科取消助学金资助”的善意补救和干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