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凭一件衣服)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毛岸红,乳名叫毛毛,红军长征的时候,将两岁的毛毛寄养在了老乡家里。

1950年,有人去江西农村,带走了一位名叫“朱道来”的19岁年轻人,说是自己的孩子。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

1953年,贺子珍找到了朱道来,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到此时距离毛毛失联,已经过去了21年。

党中央见过毛毛的领导人有很多,也认为朱道来和年轻时的毛泽覃非常像,而且血型信物也一致。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27年说起,贺子珍十八岁那年,随着部队登上了井冈山。她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第一位女战士。

贺子珍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穿着灰色中山服稍显破旧,一条红色的识别带缠在脖子上,那时候干革命自然吃不好穿不好,所以毛泽东瘦瘦高高的,颧骨显得很突出,留着中分头。因为风吹日晒,所以皮肤黑黑的。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2)

当时毛泽东刚刚从战场上下来,虽然整体看起来很疲惫,但双目炯炯有神。因为战场生活很艰难,所以毛泽东的脚磨破了,再加上井冈山医疗条件不好,伤口已经化脓,走路稍显不得劲。

而毛泽东对贺子珍的第一印象,则是年轻的“永新一枝花”长得很漂亮。

毛泽东误认为,贺子珍是袁文成的女儿,而经过袁文才介绍之后,毛泽东笑着说: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

当时贺子珍的心上人是欧阳洛,在永新担任临时县委的县委书记,同时也是贺子珍的入党介绍人。

不过贺子珍从未表露过自己对欧阳洛的感情,再加上革命同志转战南北,所以相互之间很难联系。

贺子珍看毛泽东的脚受伤了,所以拿出药水和热水,为其处理伤口。

毛泽东是湖南人,而井冈山山下的永新塘边村,村民说的是客家方言。在沟通存在障碍的情况下,所以贺子珍做了毛泽东的翻译,鼓舞群众的革命热情。

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一直被国民党通缉,所以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让杨开慧速来井冈山。可是这封信在乱世当中,耽误了许久许久。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3)

后来毛泽东得到消息,杨开慧被军阀杀害,而欧阳洛也惨遭敌人毒手,属于是壮志未酬。

革命处在艰难时期,而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共同战斗的过程当中情愫暗生。

有一次井冈山开会的时候,敌人突然来了,毛泽东和贺子珍随即投入到战斗当中。在共同战斗的过程当中,友谊进一步升华,俩人于1928年举行婚礼。

仪式非常简单,但革命同志相聚一堂,所以气氛非常热闹,袁文才亲手做了几个菜,相互还开着玩笑,说是“湖南佬”和“江西妹”走到了一起。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名叫毛金花,出生于1929年,当时正在解放龙岩,属于是战火当中诞生的革命后代。

没过多久,敌人发动了那所谓的“三省会剿”所以红军撤出了福建龙岩,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革命者在刀尖上跳舞,婴儿自然无法承受南征北战之苦。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毛泽东做出决定,将毛金花暂时寄养在老乡家里。而贺子珍也知道,孩子跟着自己肯定会受苦,所以万般不舍的,将毛金花寄养在了城北的鞋匠家里。

贺子珍临走之前,拿出了二十块银元,哭着说孩子名叫毛金花。

可是鞋匠害怕被国民党报复,所以在晚上将毛金花,遗弃在了赞风店门口。国民党找来的时候,鞋匠说孩子已经夭折了。

1932年,红军再次来到龙岩,贺子珍委托毛泽民去找那鞋匠,鞋匠同样说孩子已经夭折。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4)

(毛金花)

实际上孩子还活着,有人捡走了毛金花,几经辗转被卖油条的张先志收养。(1974年才找回)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二个孩子名叫毛岸红,出生在1932年11月的、长汀福音医院。

负责接生的是傅连璋,他也是未来的开国中将,更是咱们中国医疗事业的奠基人。

当时贺子珍身患疟疾,害怕传染给婴儿,所以为孩子找了个江西奶妈。

儿子出生,父母非常高兴,而且毛岸红一直在毛泽东和贺子珍的身边长大,万般宠爱于一身。按照奶妈以及妈妈娘家人的习惯,为孩子取了个顺口的乳名叫毛毛。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5)

毛泽东对于儿子毛毛是寄予厚望的,有一次笑着说,毛毛比自己有出息,自己才一个毛,孩子还多了一个。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非常忙碌,回去休息的时候往往已经深夜,毛岸红才刚刚会走路,总是坐在门槛上,等待父亲归来。

毛泽东早出晚归,毛岸红即使等得饿了,也牙牙学语说自己不饿,要爸爸回来之后,才能一起吃饭。

小时候的毛毛很懂事,而且对父亲非常依恋,从小就展现出惊才艳艳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写字方面,居然无师自通。

按照一些革命老同志回忆,毛毛总是拿着棍子,在地上写写画画,临摹手里的那张纸,纸上是毛泽东的手迹,两岁多的小孩,已经对学习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6)

1934年,红军内外交困,不仅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前来“围剿”中央苏区,内部又因为王明博古的错误指挥,所以不得不开始长征。

毛泽东已然预见到,未来会遭遇无数的坎坷和磨难,所以两岁多的孩子,自然无法带在身边。

不仅仅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包括苏区的很多革命家庭,都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苏区,交给当地的游击队或者老乡。

毛泽覃和妻子贺怡,当时就留在苏区打游击,贺怡说:“毛毛就留给我和泽覃照顾吧。”

母亲自然舍不得孩子,贺子珍她拿出剪刀裁开自己的衣服,做了一件稍微大点的棉衣,能让孩子穿到三四岁。

于是乎,这件棉衣就成了贺子珍留给孩子的信物,母爱好似三江水,分别总是万般情。

贺子珍一边做衣服一边哭,奈何长征路慢慢,为了孩子的安全起见,所以把毛毛留在苏区才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钱希钧的回忆,当时留给毛毛的,只有那件夹衣和一包糖,然后队伍匆匆离开。

按照原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回忆,他说红军队伍开始长征的时候,毛毛朝着自己招手,就这样告别了大家。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7)

(贺子珍和贺怡)

两岁的小毛毛,跟随毛泽覃和贺怡一起生活。自从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国民党依旧带给苏区巨大的军事压力,战争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

毛泽覃夫妇和敌人苦战,因为敌我差距悬殊太大,被迫转移到深山当中。

毛岸红被寄养在一位老乡的家中,毛泽覃夫妇二人,时常穿过敌人的封锁,前来看望小毛毛。

年幼的孩子,遇上了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革命后代和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迎头相撞,好似风中的蒲公英,又像是水中的浮萍。

毛泽覃不敢将毛毛,放在同一个地方太久,主要是害怕孩子有危险。

可跟着队伍终究不是办法,毛泽覃在1934年10月,又把孩子转移到江西瑞金的,一个警卫员的家中。

1935年,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连番血战,遭遇了敌人大军围困,他冒死突围之后,在4月25日下午,带着游击队转移到了江西瑞金县的大山当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那座山名叫红林。

山中有一村子名叫黄田坑,毛泽覃他们在村里过夜,谁知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敌人突然打来,黄田坑被国民党包围。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8)

(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

毛泽覃英勇战斗,他让身后的队员快走,自己则端着机枪挡住敌人。在战友们撤走之后,毛泽覃已经陷入重围。

一发接着一发的子弹,击中了毛泽覃的腿,即使双腿受伤跪在了地上,但依旧端着枪继续扫射……直到一颗子弹,击中了胸膛要害……

30岁的毛泽覃,壮志未酬英年早去,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以他的军事天赋来说,未来成就不可限量,而且随着他和警卫员的牺牲,毛毛也就下落不明……

一直到5月份,贺怡在深夜召开会议,想着将手里的药品,送给山里的游击队。

就在开会的时候,陈毅所派来的同志,跟随交通员一起,俩人气喘吁吁跑到了贺怡身边。

那位同志说:“有一个事情,陈毅同志要我向你当面汇报。”

贺怡当场就是脸色一变,急忙问:“是不是泽覃出了事?”

到了1935年10月,毛泽民从缴获的敌人电台当中,得知了毛泽覃牺牲的噩耗,赶紧去往毛泽东家里,毛泽东得知此事之后,陷入久久沉默。

贺怡也曾找过毛毛,奈何只有毛泽覃知道毛毛的藏身之地,所以贺怡找了几次都没有线索,再加上敌人猖狂凶狠,处处搜捕共产党人,此事只得作罢。

1949年6月中旬,贺怡的编制在四野,当时她陪着贺子珍去往上海,贺怡很快就接到了四野政治部的调令,去往江西担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部长。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9)

贺怡坚信毛岸红还活着,而且当时是自己要求,把毛毛留下来照顾,而今孩子音讯全无,内心十分不安。

可是毛泽东并不同意,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当年苏区被敌人围困,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收养革命的后代,几十年来肯定没少吃苦。

不用想都知道,收养毛毛的那户人家,会遭受多么巨大的压力。

所以毛泽东认为,人家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如果找到了毛毛,如果将其带走的话,岂不是会伤害人家的感情?从养育之恩的角度来看,毛泽东认为孩子和养父母已经感情深厚,自己身为一国主席,首先要考虑到人民的感情。

换位思考,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滋味呢?几十年来寒辛茹苦,对于毛毛的恩情,远远超过了生父和生母。

这便是毛泽东,不希望贺怡去寻找毛岸红的原因,很显然伟人考虑的更加全面,自己承受了骨肉亲情的离散,如果找到孩子之后,却又要重演这一幕。

贺怡性格倔强,非要去寻找毛岸红,1949年11月21日,她去往赣南寻找,却没有查到任何线索,而返回的途中遭遇了不幸……司机开车出现失误,酿成了一场车祸,贺怡不幸身亡。

贺子珍也并未放弃寻找孩子毛岸红,她在1953年的时候,写了一封信送达江西省委,希望帮忙寻找骨肉,1932年出生在瑞金,名字叫毛毛。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0)

(贺子珍与外孙女孔东梅在看画报)

当时江西早就开展了寻找红军后代的工作,因为当年的中央苏区,出现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他们收到了贺子珍的信之后,将其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现在已经换了天,不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所以找人还是很容易的。

经过六十多天的寻找,在江西的叶坪乡有两位农民提供了线索,说:“朱盛苔收养的孩子很像,要不你们去看看。”

工作人员问:“朱盛苔家住哪里?”对方说:“朱坊村……”

朱盛苔和妻子黄月英二人,是朱坊村的普通农民,当时已经五十二岁。在工作人员登门拜访的时候,说出来意询问孩子的下落。

朱盛苔说的确收养过红军的孩子,时间和贺怡留下的资料完全吻合,当时有两位红军干部来到家里。

他们用布裙子做成的包,包着三四岁的小男孩,其中一位红军干部姓朱,另外一位不知道姓甚名谁。

那干部说:“老乡,我们要去打游击了,希望你们帮忙照顾我们红军的孩子……”

当时朱盛苔家里也很穷,而且已经有了四个男丁,可军民一家亲,为了帮助红军解决困难,所以妻子主动伸出手,就把孩子抱在了怀中。

红军干部连连感谢说:“大嫂啊,请帮助我们照顾好孩子,保护好这可怜的娃娃,我们以后肯定会报答你们这对好心人的,肯定会报答的,我保证。”

可是那红军干部离开之后,并没有说孩子叫什么,除了衣服之外并无信物。

所以朱盛苔为那孩子,取了个名字叫朱道来,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在路上捡来的孩子,因此叫道来。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1)

(朱道来)

为了孩子的成长,十九年的时间里,夫妻俩含辛茹苦。

朱道来从小就与众不同,表现出惊才艳艳的学习天赋,朱盛苔夫妻二人,一看孩子天资聪慧,不想耽误了这孩子的未来,所以省吃俭用到处借钱,供养朱道来读书。

一家人为了朱道来的学费,着着实实吃了很多苦。

当时在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下,能让朱道来读书到中学,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工作人员赶紧问孩子在什么地方呢?朱盛苔说已经被领走,有红军遗孀来到家里,说孩子是他们的。

而那红军遗孀名叫朱月倩……朱月倩原先是红军干部霍步青的妻子,丈夫因病去世之后,她于1934年被敌人俘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嫁给了国军的飞行员。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2)

(霍步青)

解放后,朱月倩找到朱盛苔,说孩子是她生下的原本名叫霍小青,朱月倩哭了许久也哀求了许久,这才将朱道来带去南京。

当时朱盛苔的想法很简单,自己住在乡下,生活条件非常差,教育条件更不用说,而孩子朱道来学习成绩非常好,最差也是全校前三名,属于是村里百年一遇的优秀后生,倘若去了南京,以后岂不是前途更远?

所以朱盛苔和养子朱道来分开的时候,那真是一送到村外,再送到镇里,夫妻俩回来之后哭了好久好久。

工作人员掌握了朱盛苔这边的资料之后,赶紧去江西省委报告,省里自然会向中央报告。

北京那边很快就收到了照片,周恩来和刘少奇,仔细看了照片之后,就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看完之后说:“这孩子很像年轻时的毛泽覃!”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3)

此事一下就变得复杂了起来,因为孩子只有一个,现在母亲却出现了两位。

朱月倩认为孩子是自己和霍步青生下的,而且她的上司也写信说:瑞金出生的小孩是真的,可以向江西那边证明,所以才能把孩子领走到南京。

江西的工作人员跑到了南京,这才带着朱道来去上海,见到了贺子珍。

贺子珍看到朱道来之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端详许久许久,泪水缓缓涌出了眼眶,说这就是我的毛毛,我的儿子。

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在验血的时候,朱道来的血型,与贺子珍一致。根据血型来说,自然无法认定是贺子珍亲生。

还有一个关键信物,那就是贺子珍亲手缝制的夹衣,也就是冬天的时候可以塞进去棉花,天凉快的时候可以掏出棉花。

夹衣送到贺子珍的面前时,她当时就哭了出来,说这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衣服,所以孩子肯定是自己的。

瑞金的老百姓也开始求证此事,将当年的前因后果,包括那两位红军干部长什么样子,从哪条路进的村,都一一查证而出,最后得出结论,孩子是贺子珍的。

还有一位关键人物,那就是毛毛出生的时候,贺子珍身患疟疾,所以是奶妈抚养照看的。

江西奶妈闻讯,急忙赶到了上海,一眼就看出,朱道来肯定是贺子珍的孩子,不会出错的。

北京方面,咱们的周总理非常重视这件事,因为此时的毛主席,还沉浸在丧子之痛当中,毛岸英的去世,对毛泽东打击非常大,所以希望毛岸红能够弥补到毛泽东内心的伤痛。

于是,孩子的养母、奶妈、连同江西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去了北京。

李敏喊了一声哥哥,随后带着朱道来,参观了京城的名胜古迹,亲情油然而生。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4)

(李敏和毛泽东)

当年见过毛毛的中央领导人有很多,所以纷纷前来辨认,根据朱道来的长相来说,跟毛泽覃年轻的时候太像了。

朱道来的养母,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回到了江西老家。

且不论孩子是谁的,养母黄月英收养红军后代,而且一直供着读书到中学,这本就是大功一件。所以党中央的女同志,请黄月英吃饭,亲切慰问。

朱道来的养母回去之时,收到了多位党中央女同志赠予的纪念品,以及党中央发的五百块钱。

朱道来送养母的时候,母子二人在车站抱着哭了许久,朱道来因为这些年,从未感到过自己是外来人。他说,养父养母和亲爹亲娘一模一样,如果和哥哥弟弟起了争执,养母养父总是第一时间护着自己。

黄月英自然也泪眼连连,告别了养子朱道来,踏上了回江西的路。

前文说起过的朱月倩,也去了北京找到相关部门,坚持认为朱道来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此事,也就成了难题,只能上报周恩来处理,周恩来则去找毛泽东定夺。

不难想象的是,以伟人的心胸,自然会首先考虑到别人,而不是考虑到自己。

贺子珍为革命前赴后继,而朱月倩同样也如此,所以毛泽东批示此事不要再提,不要去管是谁的孩子,既然确定是革命后代,就应该交给人民……

按照组织的安排,为了不伤害母亲的心,当时咱们中共组织部的副部长帅孟奇,收养了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所以朱道来改由帅孟奇收养。

(贺子珍凭一件衣服)(15)

(帅孟奇)

根据毛泽东的警卫员回忆,第二天早上,毛泽东的桌子上有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四个孩子的生肖,那纸已经湿透了,都是主席的泪水。

朱道来的学生时代无疑是很幸福的,在帅孟奇的抚养下,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三个妈妈的爱都在他自己身上。

朱道来的学习天赋进一步展现,完完全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学,进入了国防工业的高精尖部门工作。

关于朱道来的去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目前来说有两个说法,一是肝癌晚期,于1971年12月,在南京医院去世;二是1966年,在南京街头,因参加活动而去世。

黄月英得知此事之后哭了一晚上,她说早知道这样,就把孩子留农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