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

这天真是太热了

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1)

高温预警

上海已多日最高气温突破40 ℃,为140多年来最热。虽说高温桑拿天年年都有,大家也都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却还是不想面对这可预见的酷热啊!连日来,全国各地的高温天气已经连续多日霸占热搜,也让“热射病”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各地已发生多起热射病病例

有媒体报道,浙江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浙江丽水市一名49岁的男性工人在车间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仍然不幸去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最终不幸去世。

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2)

连日来,记者从上海多家医院获悉,已有多人出现中暑症状而就诊。一名60多岁的老人长期在家卧床,突然昏迷不醒,被子女送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该老人独居,也不喜通风,从不开空调电扇,所以即便在室内,也中暑了,幸亏子女当天前来探望才发现情况。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本周已经接诊了几名老年人,接诊时体温超过41 ℃,有的是在室外行走,意识不清倒地被120送医;有的在家未开空调,昏迷后被家人送来。急诊科副主任陈远卓表示,经过抢救患者目前生命体征转平稳,由于老年人身体弱,有一些基础疾病,后续救治中还要关注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问题。体弱多病的老年人、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和体育运动爱好者等都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3)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陈远卓说,首先有环境因素,即在高温环境下待了一定时间;二是出现一些有异于平常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全身疲乏、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如果出现这两点情况就要考虑是先兆中暑,需第一时间转移到阴凉地方,进行有效降温和通风,大多数人的不适都会得到缓解。如果不适没有得到缓解,可能是轻度或者重度中暑了,如还伴有高热不退、呕吐、面色苍白、意识障碍等,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都属于重症中暑,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80%。

身边有人中暑怎么办?

市疾控中心提醒,自己是最易发现中暑的,先兆中暑患者,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 ℃,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一旦自身出现上述症状或者发现周围有人中暑,

可采取4步急救措施

01

迅速把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让其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供血,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02

迅速给患者降温,可以用冷毛巾敷在患者额头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酒精或冷水擦拭全身,再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从而加速散热,但需注意电风扇转速不宜过快,可设置为摇头模式以防感冒。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需停止以上降温措施。

03

给患者按药物说明书服用仁丹、十滴水等解暑药物,并适量饮用凉爽且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04

采取以上措施后,如患者的中暑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至医院治疗。

疾控给出衣食住行提醒

尽管严重的热射病在城市的普通人群中并不常见,但预防中暑还是很有必要的。上海市疾控中心在衣食住行方面给出了小贴士:

尽量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服装,衣物面料以棉、麻、丝类等透气性良好者为宜;夏日外出应戴好遮阳帽、使用遮阳伞,并涂抹SPF30及以上的防晒霜,以有效阻隔紫外线和热量。

及时补水,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要饮用含有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高温下工作或剧烈运动时,应同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含盐量0.15%-0.2%的含盐饮料为宜;饮食清淡,少食高脂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4)

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但一旦气温升高至32℃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效果甚微,待在空调房是最好的降温措施,若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前往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

高温天气如必须外出,应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且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千万不要将孩子、老人单独留在熄火的汽车内;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结伴行动,若出现中暑迹象,务必及时采取措施。

热射病一定是中暑引起吗(40)(5)

防暑降温,两点误区你知道吗?

冰饮真的能解暑吗?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冰饮喝多了会导致毛孔收缩,不利于人体散热,而体内热气聚集过多容易引发中暑。此外,饮用过凉的冰饮,还可能会引起胃部痉挛,造成胃部不适。相较之下,自然放凉的白开水才是夏日解暑的明智选择。

空调冷气开得太足

从酷暑进入冷气十足的空调房,会使得全身毛孔快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难以散发。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4-27℃。夏季使用空调时,最低不宜低于22℃ 。夜间空调温度则不宜低于24℃,以防室内外温差过大,出现伤风、咳嗽、发热等症状。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6℃。

END

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 左妍

图片 | 东方IC 杨建正

编辑 | Am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