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背景和意义(创作葬花吟用时21个月)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被改编成影视的次数有20多次之多。但是最为广大观众熟知的就是87年陈晓旭版的《红楼梦》,提起这版《红楼梦》,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贾宝玉,而是林黛玉。

葬花吟背景和意义(创作葬花吟用时21个月)(1)

林黛玉常有,陈晓旭不常有

这版《红楼梦》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除去人物刻画之外,这版的音乐也为电视剧的精彩锦上添花。《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叹香菱》等,看过听过的人都有很深的印象,朗朗上口之余,经世流传。

葬花吟背景和意义(创作葬花吟用时21个月)(2)

王立平大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制作《葬花吟》的辛酸过程,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曹雪芹对“孱弱”的林黛玉倾注了如此大的感情,作曲时琢磨良久。突然有一天,看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句诗,顿时林黛玉在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这哪里是一个低头葬花的弱女子,分明是一种叩问苍天的悲鸣!有了创作热情,旋律自然应运而生,在作曲过程中,甚至泪流满面。

葬花吟背景和意义(创作葬花吟用时21个月)(3)

王立平大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