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社矫远程教育学习(学矫育合帮)

近年来,婺城区整合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心理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立足“因材施教”儒家教育思想,结合线上学习平台技术支持,匹配个性化课程实现精准教育;基于德行共育树人理念,借助西方心理矫治方式方法,推动个体健康人格重塑;着眼行刑社会化矫正理念,融合中华传统“和合”家文化,通过帮扶对接,实现矫正人员矫正对象社会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矫、合三步走,“5 X”共助力的社区矫正“婺城模式”,为做好矫正人员矫正对象个人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截至目前,婺城区再犯罪率为0,低于全国再犯罪率(0.22%);今年全区在矫人员共544人,警告共7人次,同比降低84%,矫正工作成效明显。

怎么在社矫远程教育学习(学矫育合帮)(1)

“码”上学习,“因材施教”实现个性施矫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知义。社区矫正人员矫正对象绝大多数为缓刑人员,占到婺城区社区矫正总人数的90%以上,犯罪类型多以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犯罪为主,通常因一时邪念误入歧途。做好这个群体的社区矫正,再教育尤为关键。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闻斯行诸”一段的故事。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性冲动,冉有性谨慎,面对二人同样的提问,孔子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指导意见。后来,这段故事影响千年,发展升华为“因材施教”这一中华经典教育思想。得此启发,婺城区为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矫正对象设计了“个性施教”方案。

矫正对象入矫后,婺城区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会与之进行入矫谈话,整理成《婺城区社区矫正对象精准矫正情况排摸表》书面信息数据,并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填写《婺城区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排摸表》,全面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案由罪错、学历特长、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等详细情况,总结提炼按照“十维度八因素”矫正模板(该模板以开设赌场罪、危险驾驶罪等十个常见罪名为主,参照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性、文化程度等八个方面,制定了系统性的方案纲要以开设赌场罪、危险驾驶罪等十个常见罪名为主,参照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性、文化程度等八个方面,制定个案矫治方案),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并整理成《婺城区社区矫正对象精准矫正情况排摸表》书面信息数据,进而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填写《婺城区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排摸表》。据此,工作人员会为个体设计“课程学习套餐”。比如,交通肇事罪矫正人员矫正对象须观看系列车祸视频、详细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非法捕捞水产品矫正人员矫正对象须重点学习水政执法条例、观看法制观念宣讲课。

在线下课程教育基础上,为督促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更便利地接受相关系统教育,循序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婺城区研发上线了“码上矫正”APP。APP在很大程度上变“管”为“导”,既为尤其是重点人员、人户分离、特殊监管人员线上打卡提供了便利,更变被动受监管为主动学习,将个性施“教”落到了实处。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码上矫正”成为婺城区对矫正人员矫正对象进行实现“零接触、无脱管”监管,做好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抓手。

据了解,婺城区共组织线下教育课程168个课时,涉及法律知识、国学、爱国主义教育、家风家训等多个门类,参加人数2216人次;上线线上课程学习50400个小时,在线签到打卡43248次,在矫正对象中间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改造氛围。

怎么在社矫远程教育学习(学矫育合帮)(2)

“心”里矫治,德行共育推动人格改造

矫正对象具体情况多种多样,构成犯罪是表象,背后是长久养成的德行,根源在于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自社区矫正试行以来,人格改造都是其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致力的目标。避免其二次犯罪,引导其回归正轨,婺城区从“心”上着眼,德行共育,推动其健康人格的重塑。

在矫正对象入矫初期,婺城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会根据“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服务流程图”,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填写《婺城区社区矫正初次心理咨询信息登记表》;再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结合矫正对象具体情况,将社区矫正对象分三级建档。,区分不同心理等级采取不同的方案,。一级矫正对象无需跟踪;二级、三级矫正对象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每次咨询情况记入《婺城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记录表》。;三级重点矫正对象由专业社会组织制定长期个案咨询工作计划,填写并制定《婺城区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方案》。

目前,婺城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杭州“壹点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入矫谈话-全面筛查-个案咨询-反馈调整”的心理矫治工作流程,完善心理矫正工作机制。

每段时间每个月,都会有咨询师给社区矫正人员对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不定期开展团体沙盘活动和心理团辅活动。针对个案问题,咨询师团队还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咨询和帮助。对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咨询师会及时介入开展心理疏导。

据了解,自2019年引入心理矫治机制以来,婺城区共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测评622人次,筛选矫正对象383人,其中一级294人,二级74人,三级15人,面谈咨询114人次,确定长程咨询人员8人。组织心理讲座6场次,参加402人次,开展团辅3次,参加56人次,心理资料筛查4次,电话心理咨询22人。

在持续心理矫治的作用下,触犯法律红线后自尊心严重受挫的矫正对象开始直面过去,把握当下,打拼未来;对判决存在不服情绪的矫正对象开始认知到自己的过错,忏悔其行为给他人及社会带来的伤害,以一颗悔罪之心重塑自我,回报社会;因冲动犯罪的矫正对象开始学会情绪管理,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解决现实问题。就在前不久,婺城区还为矫正对象安排了一场由心理成长为载体、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讲座。

怎么在社矫远程教育学习(学矫育合帮)(3)

“家”中成长,帮扶结对实现社会化发展

接受了个性化教育,经历了人格改造,为了帮助矫正对象在矫正中融入社会,健康生活,婺城区结合“家服务”理念,架构了“家”模式,打出了“家”品牌。

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县级以下多依靠宗族自治,由此孕育了中国卓越的“家风”文化和“家规”礼治,刚柔相济,主导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几代人的成长。得前人智慧启发,婺城区明确立规,严明执法,同步重视引导其立德立身,以高度社会化的视角为矫正对象创立健康的矫正环境。

在严格监管体系,落实公正执法的同时,婺城区创新引入20多名高知社会志愿者成立“明德宣讲团”,以传统国学为眼,开展家风家训等厨师立身经典智慧的教育和传播;创新结对帮扶模式,让矫正对象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共担当共成长的合作互爱关系,助力其社会支持系统的恢复和个体的健康社会化发展;发挥“志愿汇”等公益平台的作用,有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到创文等公益活动中,帮助修复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素来是中国人规范的成长轨迹。可见,修身是处世立身的根本。宣讲团立足传统“家”文化,做深“修心教育”。以国学经典和家风家训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从根本上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扭转价值观念。发挥“明德讲师团”作用,开展“和美家风”“和谐家庭”等传统美德宣讲;并提倡矫正对象书写“修心日记”,将学习心得、思想体会、认知感悟融为一体,促进矫正对象思想转化,推动其形成较好的底线思维和守法意识。截至目前,婺城区共组织国学讲座7场,受益矫正对象531人次,形成“修心日记”9300余篇。

另外,婺城区首次创新让矫正对象及其家庭之间进行互相帮扶结对,尤其对监外执行等具有特殊困难的矫正人员矫正对象家庭进行多方协力的帮扶,在引导其健康和谐的社会化互动中,使其感动进而感化,形成正向的能量场。

在这一模式推动下,63岁的矫正对象刘某消除了对外界的敌意,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并在司法所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帮扶下,做起了桂花酒的研发;陷入经济犯罪的规上企业负责人主动提供20余个工作岗位,帮助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重新回归社会劳动。截至目前,婺城区一次性困难救助帮扶37人次,总计金额46500元,矫正对象之间及矫正对象与社会困难家庭开展结对23对,提供工作岗位43个,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及家属就业12人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