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1)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政权更迭的“五代”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趁中原内乱统一了契丹族各部。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916-1125,历时210年)。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将 “燕云十六州”(今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大部及北京市)割让给契丹国。947年,辽太宗灭亡后晋,改国号为大辽,即辽朝早于北宋王朝(960—1127)立国45年,是北宋王朝最强大的对手。

辽朝施行的双轨官制,即皇帝之下,设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保持本民族特点,其官署设于皇帝牙帐的北面,称北面官;汉官是辽朝入居汉地后,仿照唐、宋制度而设置,其官署设于皇帝牙帐的南面,称南面官。

北面官设置:管理契丹部族事务的机构:契丹族建国前分为八个部族,建国后统编成北府和南府,由北府宰相和南府宰相分别管理。北府宰相由皇室宗族充任,南府宰相由皇后亲族充任。辽朝皇族原属契丹迭剌部,其军事长官称“夷离堇”,建国后分设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职位仅次于两府宰相。两院大王平时居朝中参政,另设知两院大王事等官,管理部族军民事务;管理皇族、皇后亲族事务的机构:大惕隐司,掌皇族政教。大国舅司,掌皇后亲族事务;军职机构:军官按宫帐、部族、属国等各设大将军府,分别统辖所属军队的政事。北枢密院最初为军政机构,继而发展到司法、刑狱、赋役、职官无所不管,成为中央宰辅机构。皇帝的旨令通过北枢密院传达两府宰相,并直至各个部落。

辽朝初,设有政事令、左右尚书和汉儿司。政事令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左右尚书相当于副相,汉儿司主管汉族事务。辽太宗时,在汉儿司基础上设南枢密院,掌管汉军兵马之政。取得燕云十六州后,效法唐、宋制度,从而形成了南面官系统。中央亦有三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寺监等官。但是,三省权力远不如唐代。

南面官中有汉人,也有契丹人。翰林院中,契丹人任翰林职,称南面林牙。辽朝还选派契丹大臣留守汉地,以监督汉地官员,预防汉官叛乱。

辽朝地方官制,设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五京不是王朝的政治中心,是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

辽朝还有一种特殊建制,称头下(或投下)军州,是辽朝诸王、外戚、大臣及部将所俘掠的人口建立起的州县,以便于集中奴役。头下军州的节度使、刺史由中央任命,其他官员则由头下主自行委任。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2)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3)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4)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5)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6)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7)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8)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9)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10)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11)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12)

辽朝历(辽朝官制简表)(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