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

孩子无故眨眼、缩脖、皱嘴角?当心患了儿童抽动症!

据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陈梁介绍,近年深圳儿童患发抽动症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多患儿因误诊或其他原因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反复、久治不愈。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1)

甚至使抽动症这一在少儿时患发的病症伴随着患儿的成长而进入成年时期,从而影响到人的一生幸福。据介绍,中医药加针灸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病因及诱因:遗传、心理刺激

深圳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偶尔发现,自己班上一名平时举止很庄重的女生,近一段时间来突然变得爱无缘无故眨眼睛、缩脖子、抽皱嘴角。

起先老师以为这个学生可能是患了感冒、鼻炎或什么病使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才这样,所以当时并没在意,没想到一周后,这个孩子无故眨眼、缩脖、抽皱嘴角的频率越来越高,老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也说不出,这才让老师变得警觉并为此与该生家长沟通。

“我也是最近一周才刚刚注意到孩子的这个问题”,该生的母亲表示,由于自己工作忙、家庭最近又遭受新变故,以至于忽略了孩子的这个小变化。在老师的提议下,该生家长带孩子去看了医生,医生说,这位同学是患了儿童抽动症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2)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陈梁主任介绍: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抽动多表现为一种反复以同一方式出现的突然地、不自主的、快速的动作或发声,一般在18岁以前发病。“因大多数病人对他们的症状是有控制力的,因此有时有的患者能控制自己几秒钟或数小时不出现明显抽动,但最终还是会显露和爆发出来。”

陈梁主任认为,医学界虽对抽动症有过多年的研究,但至今未能揭示出明确的发病原因,而这也正是造成抽动症难治的主要原因。但一般来说,医学上比较认同该症具有一定遗传性,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曾有研究表示抽动症患儿存在轻微脑功能障碍,但近年发现存在此体征的患儿仅为少数。

“如果说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对孩子后天的人为刺激,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对孩子的打骂、冷落等,则完全是大人们应该想到和可以努力避免的。”陈梁主任向记者举了一个病例:今年夏天,一位在某国企担任重要职务的妈妈突然遭遇老公外遇、进而被逼离婚的家庭变故,她9岁的孩子在得知父母离婚消息后的半个月内,突然出现抽动症状。

陈梁认为,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一家一个,他们一般从一出生下来就受到一众亲人的包围、宠爱、注视,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突然会被“釜底抽薪”——原来的一家三口突然有一个重要成员不再回家来了,紧接着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一方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突然从此从视线里消失了,而留下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那个人——爸爸或者妈妈,也突然变得抑郁、消瘦和易怒,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变故下突然变得心事重重,甚至在几天内突然“早熟”了。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3)

“我担心他们都不要我了......”一位患儿这样对医生说。专家指出,父母离异、受到严厉责罚、不再被宠爱和关注等因素往往成为孩子患发抽动症的诱因

平均发病年龄:6岁半到7岁

抽动症平均发病年龄6岁半到7岁,这一时期家长们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许多抽动症患儿初发病时常表现为嗓子痒,父母一旦发现后,应立即给予心理安抚,帮助放松情绪,并找出相应可以接受的动作来代替抽动。

陈梁提醒,为了避免孩子抽动症的发生,家里的人甚至要从母孕期间就注意帮助孕妇保持情绪平和,同时,婴儿出生时避免使用产钳,以免对婴儿脑部造成创伤从而诱发本病

“虽然说抽动症一般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有成年人因生活压力、情感受伤而出现抽动症的病例。”陈梁主任表示,这些患者的康复问题也应引起医学人员关注。他特别提醒那些遭遇各种不幸与打击的人们,一定要加强心理调节,多向亲朋好友靠拢寻求关爱与帮助,避免患上抽动症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4)

治疗误区:误诊、药物乱用

一位6岁的男孩因频繁耸肩、翻白眼而被家长带到医院求治,用药十几天后,耸肩翻白眼的动作消失了,但是又开始向左歪嘴角,随着嘴角向左一歪,左眼也跟着一挤一挤,同时,喉咙里开始不断出声,时而清嗓、时而哼哼。家长说,孩子到晚上睡着后竟然还有手脚不时猛然抽动的症状,睡中有时还耸一下肩部。

这位患儿的家长说,孩子在两年前只出现抽动症的轻微症状,当时不懂是什么原因,就去家乡小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因为看动画片导致的,因此家长没有引起重视。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5)

没想到过了两年后,孩子突然发展到开始耸肩翻白眼了,去到大一点的医院检查,才知是抽动症。于是,医生为该患儿开了盐酸硫比利片、地牡宁神口服液、小儿喜食糖浆等多种西药,并嘱要坚持服用一年半。

“结果用药后,孩子每天一到下午就打不起精神来,晚上刚吃过饭就要睡觉,而且是耸肩翻白眼的动作刚消失,就发现又有了歪嘴眨眼等其他抽动情况。”孩子家长说,没办法之下才来到儿童医院找中医科大夫。

陈梁主任认为,不少患儿就像这位患儿一样,在抽动症出现之初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相反被一些对抽动症情况不了解的医生误指给一些并不奏效且还有副作用的治疗办法。

此外,像上面举的这个病例一样,不少患儿后来虽被确诊了,但一部分人却又陷入药物乱用的不幸。一些患者也曾向记者反映,他们在长期服用氟哌啶醇、安坦等西药后,人近乎变得迟钝、痴呆,而病也不见好转,因此不知道该怎么办。

早期治疗很重要:药物、针灸、心理

陈梁主任提醒,抽动症的早期治疗很重要,特别是其症状被周围人看作很稀奇古怪、令人不安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而且父母、监护人要避免吓唬孩子,应给他们具有安全感和爱的温暖的生存环境,多从心理上给予健康呵护。

陈梁介绍说,治疗抽动症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可乐定、氟奋乃静等多种,但这些药物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

小孩眨眼睛频繁怎么解决抽动症(孩子无故眨眼缩脖)(6)

此外,医生们还可尝试使用教会患儿用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动作,来代替抽动,同时用帮助放松心理等来减轻抽动的次数和程度。如果患儿因抽动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困难时,可以考虑为患儿寻求特殊教育,如在娱乐室里进行教学等。

中医认为,抽动症与小儿肾气未充、腑脏娇嫩、脾胃虚弱有关,因此中医们常用针灸、穴位按摩等来治疗抽动症,临床上常取得惊喜效果。

医生

陈梁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儿科

简介

华六代祖传名老中医大师传人、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高级营养药膳师、跨世纪市级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儿童医院VIP首席名老中医 、全国知名中医儿科专家。1978年考入湖北中医药大学,历经中医研究生和师徒传承教育,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1987年始师承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祖传六代世医张介安教授。随祖传名师侍诊学习10余载,耳濡目染,尽得其原创中医学术真传。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介安中医儿科诊疗技术”及学术思想主要代表性继承者。历任湖北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药膳食疗研究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武汉市人民政府“213”人才工程医学专家,武汉市首批跨世纪青年中医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中医院儿科负责人。2003年调入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继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医药导报》杂志编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理事,深圳市老中医协会理事,深圳市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电视台都市频道第一养生专题节目《幸福人生大讲堂》主讲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等。整理和发表《张介安临床经验举要》、《名医张介安》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数十部,代表作有《张介安儿科临床经验集》、《儿科疾病用药专柜》、《儿科病证治精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病的良方妙法》等。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课题多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曾受邀赴澳大利亚悉尼东方中医中心访问指导。临床经验丰富,习用祖传验方治病,用药平和,口感相对适宜,并注重膳食调养。2007年“陈梁临床经验”被录入《小儿病名医秘验绝技》一书。主攻疑难杂症,长期VIP专家门诊应诊,以“久病陈梁医”自勉,对抽动症等疑难病的治疗成效突出,受到杂志和多家报刊新闻媒体关注及报道,被誉为“小儿疑难病的克星”。病友主要来自深圳、全国多省市、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澳州、丹麦等地的华人及海外侨胞。

擅长

擅长治疗小儿久咳、久喘、久不思食、久泻、久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多汗症、遗尿、尿频、血尿、霰粒肿、顽固性荨麻疹、湿疹、滑膜炎、面瘫、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殿、座疮、月经不调、失眠等难治病。综合调理体质虚弱,兼治成人男妇杂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