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

这个时代,我们必须随身携带什么?

手机,钥匙和皮包?

再加上自我介绍。

这么说一点不为过。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一个打造个人IP的时代,自我介绍就是自我推销,有时候还是你打开一个新领域的敲门砖。

上周六,我参加一个读书会。开始环节是大家互相自我介绍。我是第一个,简单地说了我是谁,我有三个标签:读书,写作,分享。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自我介绍,也是一个失败的自我介绍。因为这个自我介绍,我在别人的印象里,没有留下一点涟漪。

每个人都想做好自我介绍。如果能够通过自我介绍一鸣惊人,那简直是极爽的事情。我至今还记得一次活动上有位小姐姐这样介绍自己。我姓周,叫海红。海红是一道菜。因为一道菜,我记住了这个小姐姐的名字。

还有人在自我介绍时把名字拆开。孙钊,孙中山的孙,李大钊的钊,我是孙钊。

这样的介绍,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新颖而让人记住。可是,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只记住了这句话。这个人长什么样子,做什么的,有什么特点,都不知道。

这是你自我介绍想要达到的目的吗?肯定不是。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1)

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

《故事力》中说

自我介绍的目的是建立信任从而最终与对方形成某种合作关系或者达到影响的目的。

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组:建立信任,形成合作,达成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自我介绍,不能单纯地为了让别人认识并记住你,关键是通过自我介绍,让别人信任你,并促进最终的合作或影响。

人和人之间的深度交流,是从信任开始。有了信任才有可能会产生后续的合作。有了信任,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力。

《故事力》中还说,

人和人之间,从彼此陌生到和对方建立某种合作关系,成为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合伙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五个阶段:认识你,记住你,认同你,信任你,选择你。

这五个阶段是递进关系。在自我介绍后,让人认识并记住你,比较容易。交换个微信号就认识了。一个标新立异的外表形象或者出其不意的介绍也会让人很快记住你。

第三步认同你,就不容易了。

认同分为两个层面,外在和内在。外在是一些可以衡量的东西,比如经济实力,学历等。内在认同是认同的价值观。有了认同,就容易产生信任。人,都愿意相信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

我们来看看歌手毛不易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毛不易,这个名字是我自己给自己起的。寄托了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觉得不易是不容易,咱们就从不容易来讲,不容易也会衍生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第一种是我们所谓的人生很难就这样吧,就洗洗睡了吧,我们称之为比较消极比较悲观的人生态度;还有第二种就是人生如此艰难,所以我要努力的奋斗,这个是我们称之为很燃的一个人生态度,那其实,我本人既没有那么消极,同时也没有那么的燃。这个不易,就是不改变的意思。我不会改变自己追求梦想的方向”

毛不易在自我介绍中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梦想。认同此价值观的人,会通过这个自我介绍一并认同毛不易。

有了认同做基础,信任一个人就比较容易。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2)

信任是怎样产生的?

来看一下麦肯锡信任公式

信任=资质能力*可靠性*亲近程度/自我取向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构成信任有四个要素。

资质能力:资质就是你拥有的资源。学历,工作经验等都属于资质。能力包括职场通用能力(领导力,沟通力等)和专业能力。

可靠性是指一个人做事的靠谱程度。衡量可靠性,不在这个人完成事情大小或者复杂程度,而在于持续不断地完成的很好。

亲近程度,换成通俗的话,就是你俩熟不熟。

自我取向是指一个人做事是否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他做事的出发点是利己还是利他。如果是利己,肯定很难取得别人信任。这个因素在信任公式里是分母 。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值就会越小。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相比,当然是六分之一分值更小。如果你的资质,可靠性和亲近程度都够了,唯独分母是利己的,别人也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纵观一下那些明星们分手的事件,多数是因为一方的自我取向这个分母出现问题,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想伴侣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信任度降低,最终分手。

在自我介绍时,如果你能兼顾到信任的四个要素,那么让人信任你就不难。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3)

如何在自我介绍时,突破让人记住的层级,达到认同并信任你呢?

《故事力》中给了三个故事模式,

我很牛的故事——用故事彰显你的能力,低调地推销自己,让别人觉得你很牛。

“我为什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对方理解你的动机和心意,并且感受到即使面临变化和困境,你也是靠谱的,这个故事可以凸显出你的价值观和内在动力,让别人理解你为什么要做某件事。

“我的改变”的故事——通过分享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你让对方感受到你由此获得的学习和成长。这个故事“潜力股”的标配,更是领导的必备,因为只有从经验中学习,反思和总结,一个人才能快速成长。

“我很牛”,不是罗列你的丰功伟绩。而是要突出你遇到问题,是怎样克服。这个故事可以在社交场合,求职面试,工作汇报,述职演说中使用。

想象一下,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他给你罗列一堆他取得的成绩,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也许有,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很牛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更多时候,人们听完一连串的成绩单后,会想:额!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个普通人……所以,在“我很牛”这个故事中,除了展示你耀眼的成绩单(这是你的外显资质),更要介绍你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过程。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4)

“我为什么……”的故事模型,突出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这个模型适合社交场合,求职面试,述职演说,创业路演。

《故事力》的作者高琳,原本是企业高管辞职创业。为什么一个中年妇女会辞去百万年薪去创业?这就是“我为什么……”的故事。因为她怕终老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梦想是什么,对她来说,追逐梦想的过程比梦想本身还重要。

再来看看李嘉诚的一分钟自我介绍。

我是李嘉诚,12岁开始做学徒,不到15岁就挑起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再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当时自己非常清楚,只有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我有一点钱,就去买书,记在脑子里,再去换另一本。到我今天来看,每个晚上,睡觉之前,我还是一定要看书。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是否有财富增加,但是学习知识可以增加你的机会,也是你创造机会的最佳途径。

李嘉诚的自我介绍中突出了他追求知识,坚持学习的价值观。他把自己拥有财富和成功的机会归功于自己坚持不懈对知识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人士坚持学习的态度。

时代变了我们必须学习吗(我们必须随身携带的是什么)(5)

“我的改变”的故事,可以让人看到你的前世今生,看到你的价值观和能力。这个故事适合社交场合,求职面试,述职演说,创业路演,转型转行。

《学习之道》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博士,在介绍自己时说,她小时候对数字和技术类的学科一点天赋都没有,她看不懂数学题,连电视开关都搞不明白。她只对语言和绘画等社科类科目感兴趣。上大学时,选择可以不选数学的专业。但是毕业后阴差阳错,她一个学习俄语的学生要负责工程类项目。不得已,她重返校园开始学习自己从小就不擅长,一直逃避的理工科目工程学。此时她已经26岁了。但是就是靠着科学的学习方法,她最终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

这个自我介绍,我们看到一个从来不擅长理科学习的小女孩,在成年后又从零开始学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励志过程。从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主人公的改变,看到了她不服输,勇于向困难挑战,并使用科学方法,最终获胜。

总结:在这个打造个人IP的时代,自我介绍就是自我推销。自我介绍的目的不是单纯让别人认识你记住你,关键是信任你,并促成最终的合作和影响。信任的基础是利他,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无论多么有能力,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运用三个故事模型,在自我介绍中展示你的价值观,获得信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