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魏氏名人(魏姓名人一生追随6位主公)

关注我,了解自己的姓氏!

魏姓文化

魏姓,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关于魏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源出隗姓

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有一个魏地部落,最终发展为魏国,商朝末年,隗姓魏国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隗姓的魏姓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出自姬姓

周文王灭商后,占领隗姓魏国之地,文王把其亲属封于魏国,这就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毕公高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毕公高的后裔被封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

后来其后裔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后来被秦始皇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史称魏姓正宗。

出自芈姓

战国时期,秦国大臣魏冉,为芈姓之后裔。魏冉的后裔皆姓魏,这支魏姓有2300年历史。

源于氐族

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到洛阳后,向百姓广征赋税,民不聊生。秦州略阳王元寿聚万人起义,改名为魏揭,对抗北魏王朝,最终被镇压,其后裔子孙以先祖之姓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汉化改姓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元朝时期蒙古兀良哈部改汉姓为魏。在彝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姓族人分布,大多是在古代政府推行汉化时期,改为魏氏。

魏姓的得姓始祖是毕万。魏姓族人在不断的繁衍生息中,衍生出了不同地区的郡望:钜鹿郡(今河北省平乡西南),秦时置郡;任城郡(今山东省微县一带),三国时期置郡。

魏姓最早发源于中原一带,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主。秦汉时期,魏姓族人向外扩散,西北、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均有魏姓族人分布。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姓族人开始大量南迁。宋朝末年,魏姓族人已经在全国均有分布。

魏姓名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魏姓名人是唐朝名相——魏徵。

魏徵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正、善言能文,政治卓越,同唐太宗一起开启贞观之治。

魏徵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敢作敢为,敢于犯颜直谏,是唐朝有名的忠臣。

古代魏氏名人(魏姓名人一生追随6位主公)(1)

魏徵,从小家境贫寒,但魏徵自幼喜爱读书,有理想,有抱负。《魏徵传》:多新通涉,落拓有大志,尤属意纵横之说。

但贫寒的家境,让魏徵饱受空腹之苦,于是魏徵出家当道士。开始云游四方,在云游期间,魏徵历经世间苦态,尝遍世界冷暖,对天下局势有透视的理解。

于是魏徵决定加入到起义。

第一站:671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的账下为官,隋朝末年,元宝藏起兵相应瓦岗寨李密,魏徵代为写了很多秘密书信。后来李密还为此召见了魏徵。

第二站:魏徵为瓦岗献上了十条计策,但奈何李密不用,魏徵很生气。

第三站: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了李渊。魏徵在李渊手下,劝降了李密手下的大将李勣。

第四站:寇建德俘虏了正好在外押运粮草的魏徵,并重用了魏徵为起居舍人。

第五站: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支援王世充,结果被李世民大败,魏徵再次投靠了李唐。太子李建成任命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玄武门之变前,魏徵曾告诉李建成要先下手为强,但为时已晚。

第六站。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于魏徵说话直爽的性格很是喜爱,不仅没有杀魏徵,而且还赦免了魏徵,重用魏徵为詹事主薄。

魏徵让我们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犯言直谏。据资料统计,魏徵一生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之言达到数十余万条。谏言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历史之最。

魏徵守身如玉,犯言直谏,李世民克己修身,从谏如流。李世民有建立盛世之志,多次卧榻询问魏徵得失,而魏徵也毫不拘束,直言不讳,贞观之治的功劳有魏徵的一份。

​​

古代魏氏名人(魏姓名人一生追随6位主公)(2)

魏徵敢于直谏,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李世民做得不对,就会被魏徵谏言。

有次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要出嫁,李世民准备将长乐公主出嫁的礼数提高,得到大臣们的同意,但只有魏徵表示反对,说此举逾越了礼制,理应撤回。随后李世民把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并奖赏了魏徵,让魏徵继续保持自己的正直。

对于政治方面,魏徵也曾建议李世民,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个人就是导致昏庸糊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古代魏氏名人(魏姓名人一生追随6位主公)(3)

对于隋末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经济萧条问题,魏徵认为应该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应该对症下药,方可解决。

魏徵不仅自己直言不讳,而且还让李世民对大臣的建议用同等态度,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但魏徵却说道:“从前西汉贾谊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苦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自古以来上书奏事,言辞激切方可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是诽谤吗?”李世民觉得魏徵说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赏赐皇甫德参。

后来,魏徵病重之时,李世民还带着新城公主去探望魏徵,直接让新城公主和魏徵的儿子魏叔玉定下婚约。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把魏徵的画像放到了凌烟阁里,位列第四。

​​

古代魏氏名人(魏姓名人一生追随6位主公)(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李世民对于魏徵的评价。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