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

千呼万唤始出来,明制汉服看一看

今天来给大家盘一盘离咱们最近的朝代——明朝的服饰

在明朝,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穿着,衣服上有不同的纹饰,这一点在官服中就能看得出来,可以说,明朝是整个封建王朝中阶级最明显的王朝了。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

图源于百度


今天不说明朝的制度有多苛刻,多森严,就说我们“始于齐胸,忠于明制”的事情。

明朝的着装主要有明代披风、明代褙子、明立领、罩甲、袄裙、明代曳撒,这些形制里面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明立领,明立领又叫做明竖领,是为了抵挡寒冬而准备的。


因为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这可不是小编瞎说的,搜的度娘啦),那么冷,肯定保暖要做好,而平常的交领又不够暖和,不能把脖子那里遮挡得严严实实,所以立领就由此而生了。至于明立领和请立领的区别,回头会说。敬请期待!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2)

明立领——图源于百度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3)

立领斜襟—图为汉尚华莲模特图


披风

我们先看一下披风,披风的特点是有袖子、直领、两边开叉, 在《朱氏舜水谈绮》这样形容道:披风为对襟直领,制衿,左右开衩。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4)

披风——仿孔府旧藏花鸟披风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5)

披风—图为流烟昔泠模特图


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而当时的比甲多为将士所着,是一件套在战衣外面的衣服,又称“罩甲”。罩甲在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道:“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至明中叶,比甲才为青中年妇女所着。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6)

明万历—织金方领寿字纹罩甲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7)

罩甲—图为砚滨纱模特图


袄裙


袄裙中上袄的领式很多,有交领、方领和竖领,袖型也各不相同;而裙子可以是普通的褶裙,也可以是百迭裙或者马面裙,这个就不必深究了,一般多为上袄搭配马面,端庄又文艺。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8)

袄裙——出土的明代袄裙实物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9)

袄裙——图为钟灵记模特图


曳撒


曳撒 ,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前身分裁,打马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这就是曳撒的特点:长袖、前面有一个光面,衣摆两侧有打褶。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0)

曳撒—图源为百度文物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1)

曳撒—图为控弦司模特图


道袍


道袍的特点就很简单了,有暗摆领子常镶白色或素色护领,收袖口,以系带系结,衣身两侧开叉,从外襟左侧和内襟的右侧开叉处分别接出一片布,打三道褶或不打褶,纳入后襟至中脊处,谓之“暗摆”。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注意区分道袍、直裰和直身的区别,千万不要混淆哦!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2)

道袍——明代孔府旧藏蓝底暗花纱道袍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3)

道袍——君陈模特图


上面这些介绍都是现在汉服体系中可以看到的明制着装,具体的像曳撒、贴里等的区别,马面裙中妆花和仿妆花的工艺,袖型、领型等都是具有可说性,但是有些东西可能我说的会存在一些争议,因为我也是从百度和微博等处了解的,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佬们多多指点啊!下期再见!!!


虽然我也不晓得下期说什么,随缘吧!想起什么再说什么吧,爱你们,笔芯

汉制汉服形制(明制汉服形制分类)(14)

笔芯

最后一句:图片来自淘宝和百度,如果各位汉服商家觉得不合适的话,我会把他们删掉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