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1)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日前,2022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巡演拉开帷幕。舞蹈《红旗颂》、独唱《一起踏上富裕路》、莲花落《唱支山歌给党听》……整台演出紧紧围绕红色主题编排,节目形式多样,充满正能量。

2018年起,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推出了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巡演。巡演以新时代文旅结合的方式,寓教于乐,进镇街、进乡村、进景区,带动各区县(市)演出近百场,在基层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杭州市文化馆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制度体系改革,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束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逐渐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杭州模式”。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2)

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巡演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3)

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巡演

顺应时代潮流 改革谋求发展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作为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2020年6月,原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合并成立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统计,目前杭州市文化馆服务人口过千万人次,年均开设免费文艺培训项目200余个,培训学员10余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受益群众过百万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文旅志愿者1.2万余人;免费开放总分校场馆,服务人群年均150余万人次;持续性地针对全市500余支群众文艺星级示范团队给予支持和辅导;年均平台访问量超150万;推动建立非遗项目抖音号50余个,拍摄非遗项目100余项,2021年播放19.235亿次,粉丝700余万人。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4)

中国国际动漫节盛况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5)

中国国际动漫节现场演员与观众互动

全民艺术普及 线上线下发力

作为落实全民艺术普及任务的主要阵地,自2011年起,杭州市各级文化馆面向全体市民实行免费开放,年均开设各类艺术普及培训班上万余班次,培训学员20余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呈现“线下关门、线上开花”新形态,面对这一现状,杭州市文化馆提前谋划,依托杭州市数字文化馆,拓展总分馆集群,打造覆盖全地域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

杭州市数字文化馆作为全市统一数字文化网站,是以杭州市文化馆为中心馆,区(县、市)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打造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平台建设包括PC、微信、APP3个服务终端,同时与国家公共文化云、浙江省智慧文化云、省群文云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同步。通过数字文化馆这一平台,群众可以报名参加艺术培训、预约参加文化活动、参与线上课程、预订场馆、浏览文化资讯等,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资源“一键获取”。

自2020年7月数字文化馆建成以来,平台年均访问量为576万;提供可供学习的艺术视频800余个,在线服务38.6万人次;已通过平台配送835场文化演出;开展了网络故事大赛、2021杭州市第26届三江歌手大赛、街头摄影节等专题活动15个,活动专区总参与人次突破1168万。

拓宽惠民圈层 彰显群文魅力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直是公共文化机构探索实践的方向。随着文化管家项目在杭州全市推广,目前,杭州累计13个区县(市)共有148个乡镇(街道)2061个村(社区)覆盖文化管家,引入第三方机构个数34个,入驻管家人数339人,累计培训乡村文艺队伍4039支,受益群众超过150万人,实现了“镇镇有文化管家,村村文化有人管”,被评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2022年5月,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全市成立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志愿服务支队,各区、县(市)分别成立了13个志愿服务大队,按乡镇(街道)各5名、500人(含)以上的村(社区)各3名、500人以下的村(社区)各2名的比例,实现全域全覆盖率100%。经过定期培训后,这些志愿者担负起基层常态化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工作,围绕艺术普及、活动推广、信息传播等,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统筹解决城区与农村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依托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制定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课程或辅导项目,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辐射能力。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6)

杭州市“风雅颂”民间舞蹈展演

杭州市文化馆在做强“三江”歌手大赛、“风雅颂”民间艺术展示等经典品牌活动的同时,还推出了杭州国际街头摄影节、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杭嘉湖”音乐词曲作品创作活动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

2021年至2022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年初起策划启动红色文艺献礼活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已推出108场红色文艺演出,举办131场红色公益展览,打造4200余件红色文艺作品。

“品质文化生活圈” 有温度接地气

依托全市的“十五分钟品质生活文化圈”打造计划,杭州市文化馆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工作思路,将原有的城市文化地标、公共文化场馆紧密连接,让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内就可到达公共文化场馆和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

在设立杭州市文化馆分校、高校文化站、非遗大师工作室基础上,合理布局全市文化馆总分馆,积极开展特色分馆建设,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场馆设施的服务功能,吸纳政府机构、企业、高校等搭建平台,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等方式运营,最大限度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其中,落地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已开设杭州非遗技艺传习班上百期,开展的新年送福送春联、红色音乐会等活动,也成为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惠民的品牌项目;结合杭州市文广旅游局推出的“城市记忆工坊”,整合10余项涵盖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并设置体验课程供市民、游客免费体验,打造文旅融合体验基地。

为配合“双减”政策的落地实行,杭州市文化馆又开展“一校一品”非遗教学示范点创建活动,在10所小学设立“一校一品”非遗课堂示范点,将剪纸、雕版印刷等非遗项目的实际体验操作纳入义务教育课堂中。同时,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等,形成乡村文化交流网络。以市、县两级文化馆业务骨干为主力,深入上千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文化走亲、特色文化培育、乡村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

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激活了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接下来,杭州市文化馆将不断健全完善全域均等化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为目标,力争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骆蔓 何方圆

责编:李扬

2022年9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9版—D8版刊发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其中第B04版刊发

《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蓄力改革谋新篇 文化惠民开新局》

↓ ↓ ↓ ↓ ↓ ↓ ↓ ↓ ↓

浙江官方文化馆推荐(浙江省杭州市文化馆)(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