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看懂宋史(宋史笔谈86改名改元)

本号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86篇。


即位之初,赵光义曾经说过,对哥哥的大政方针要“谨当遵承,不敢逾越”。但赵光义绝不是好好先生,他说是一回事,做又另当别论。很快他就采取了霹雳手段来立威。

改名改元

首先是要改名。

赵光义都当皇帝了,其他人自然要避讳光义两个字。于是他下令,官阶、州县名中有光、义两字的,全改了,如昭仪军变成昭德军,刘光义变成刘廷让,杨义变成杨信,等等。

这叫做“走光去义”。

后来发现这样太麻烦,因为大家觉得这两字实在太好了,用得很普遍。没办法,赵光义第二年干脆自己改名赵炅。只取一个单字,而且是这么一个生僻字,这下总算是与众不同了。这也成了后来宋朝皇帝登基改名的传统

除了避讳,他还觉得部队的名字不美,又对禁军改名:铁骑改日骑、控鹤改天武、龙骑改龙卫、虎捷改神卫。

这样听着就不会老觉着这是赵匡胤的部队,心里爽。

三分钟看懂宋史(宋史笔谈86改名改元)(1)

其次是改元。

改元是封建政权统治的大事,按照常例,新皇登基会沿用上个皇帝的年号,直到第二年再改元,以示尊重。

赵光义即位是已是冬天,很快就第二年了,但他仍迫不及待。十二月二十一日,改元太平兴国。这也创造了一个只有十天的太平兴国元年。

抑制武将

形式上的东西之外,他更需注重实力稳固大局。

赵光义一即位,就立刻派使者传达诏令,命进攻北汉的部队停止进攻,全部原地待命,边境部队各安其地,不得随意行动。同时派使者告知契丹,意思是,我即位了,北汉我也不打了,原来咱们的和议还是维持吧。

976年十二月,大势已定,在外出征的潘美、党进归来。

此时,调兵的枢密使换人了,自己的赏赐也给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年后,镇安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党进,离京调为忠武节度使。

三分钟看懂宋史(宋史笔谈86改名改元)(2)

还有其它戍边的将士。赵匡胤当年对他们太好,给的权力、利益太多,保不准他们现在有什么异心。

那就缩减他们权力。977年正月,赵光义下令,禁止他们原本合法的长途贩运生意;如有违反,各地及时上报。尤其是北部与契丹临界的地方,原来可以自由贸易,获利巨大,现在全部收归中央。

这样,边将们不能自己收税、不能自由贸易了。养兵、养眼线的钱从哪来?你要存活就只能依靠中央拨款,这必须靠新皇帝的支持。

这样,大家谁还敢有异心?

当然,钱少了,活自然就少干,边患由此不绝。

这又能怪谁呢?本来,赵匡胤给他们权、给他们钱,就是养他们卖力干活的。现在,皇帝这么不信任,我们也不客气,消极怠工来应付。

削弱藩镇

除此之外,开国重臣必须予以防范。

赵光义即位之初,张永德、向训、刘光义、张美分别由藩镇来朝。

赵光义很照顾这些老同志,说,你们太辛苦了,不敢再让你们干节度使这么劳累的活。

于是,将四人留京,解除了节度使的重任。

老朋友、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当然也不能忘记。

赵光义一即位,就把高保寅(没错,就是平荆南时,前去慰问宋军的高保寅)派去知怀州(今河南焦作)。

这明显就是故意的。因为高保寅不知因为什么事,素来与赵普不和,而怀州正是河阳的支郡。

高保寅没干其它事,一到任就上书要求支郡直属中央,不再受藩镇管辖。这样,高保寅就无须向赵普汇报工作了。

赵光义马上同意。

三分钟看懂宋史(宋史笔谈86改名改元)(3)

当然,不能光裁撤赵普的支郡,还得有人陪伴。

被选中的正是赵光义的舅舅、保平(即保义改名,今河南陕县)节度使杜审进。

保平下辖的虢州刺史上书反映情况,赵光义叫李瀚去调查。

李瀚深刻理解领导意图,他历数藩镇辖支郡的坏处,然后建议削减藩镇之权,实行强干弱支之策

赵光义就此命令几十个支郡全部直属中央,这样藩镇再无支郡

深知权谋的赵普自然心知肚明,这些都是他老人家玩剩下的招数而已。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这些招数就就使就使到他身上来了。

977年四月,赵普要求祭拜赵匡胤,主动来朝。赵光义就此解除其节度使,授予太子少保职位,将他留在京城的眼皮底下。

其他节度使呢?管你服还是不服,或者口服心不服,都把家里的子弟送开封来,全部放在殿前司,从低级职位做起,在皇帝眼皮底下好好管教。子弟在我手里,你还敢不服?


多谢欣赏。读完此篇,如仍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后续连载更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