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沙漠是啥时候形成的(距今约3700年河西走廊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记者连振祥)现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气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干旱的?考古发掘的木本植物木炭显示,距今约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气候从温凉湿润开始变干旱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西走廊的沙漠是啥时候形成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河西走廊的沙漠是啥时候形成的(距今约3700年河西走廊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河西走廊的沙漠是啥时候形成的

新华社兰州8月6日电(记者连振祥)现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气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干旱的?考古发掘的木本植物木炭显示,距今约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气候从温凉湿润开始变干旱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在历时8年的发掘中,西城驿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木本植物木炭。“这些木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距今约4000年,河西走廊气候开始走向干凉,距今3700年后较之前气候更为干旱。”

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了8个年度的发掘。

从西城驿遗址出土已鉴定的木炭来看,主要有13种木本植物,有柽柳、柽柳属、沙棘属、枸杞属、杨属、柳属、榆属、云杉属、圆柏属、沙拐枣属、蒺藜科等。另外还出土了绵羊、猪、黄牛、狗、鹿、兔、啮齿动物等动物骨骼。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云杉属的存在表明西城驿文化时期气候温凉湿润,说明当时应是相对湿的环境。柳属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滩地、低湿地,柳属的存在,表明遗址周围有河流。到了四坝文化早期(距今3700至3500年),耐阳且耐寒的杨属先锋树种占较高的比例,暗示该时期气候进一步干冷,而家养动物牛、羊比例上升和啮齿类动物常见,进一步佐证了四坝文化时期遗址周围是以甘凉草原(草地)为主的自然环境。

陈国科说,距今4100至3500年间,西城驿遗址区域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受距今4000年前后降温和变干事件的影响,距今4000年以后,中国北方地区向干冷趋势发展,在河西走廊表现尤为明显。(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