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最好的朋友(就着伊索寓言这碟小菜)

最近,有点闲空,就在书架上翻找几本闲书打发时间。

首先读的是《三国演义》。觉得作者还真是用智慧写作,有一定的可读性。这好理解,毕竟是泱泱大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本该悟道文学作品青春永驻秘诀。

接着就又读了当代《精短散文》,这就很让我失望,总的觉得是,除了三两篇有一定的深度和借鉴意义的文章以外,其它几乎篇篇都是用身体在写作。

我情我爱,我悲我乐,我闻我感是其最突出的主要内容,尽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形式的东西,还算精巧,可细细思量,总像是有一个浓妆艳抹献媚招客的街边女走近你的面前,瞥见皮肤粉白细腻,可怎么也读不出可敬可爱的灵魂。

从今天开始,我又拿起那本陈旧的《伊索寓言》再次阅读,却难以置信地感到,其中许多故事的寓意,还非常值得我认真领悟、存储和践行。

由此暗暗慨叹:现在有这么多的当代情感作家,怎么合在一起就比不上一个古代奴隶身份的寓言作家呢?这就难怪有些文学艺术作品没有销量与读者了。

进而想到:一个文学艺术作品,发出的只是自我叽叽歪歪的无病呻吟的声音,展示的只是自我要死要活的情感世界,暴露的只是人人都知道的喜怒哀乐、个人隐私和本能野性,买账的读者极少本属自然。如果一个人没有极强的偷窥癖好,那谁又会花宝贵的时间精力耐心观赏下去呢?众人的不屑一顾,也应该在情理之中。

我心中好的文学作品标准是:不在于您揭露这个社会现实如何到位与深刻,更需要、更可贵的是提供解决办法;文学是人学,本应该叩击人的心灵、开拓人的智慧,顶不济,也应该给读者带来知识、快乐和启发。

俗话说,“开卷有益”。别人读着你精心雕琢的作品,却没有得到一点益处,那又怎么能读下去呢?

我非常佩服毛泽东同志关于写政论文的通俗见解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文学作品应该借鉴的。

你热衷于揭开令人不快的伤疤,又不给人家治疗,还要信誓旦旦正告人家:“这个病非常非常严重,已经没治了!”这个医嘱,除了给别人添堵、加重痛苦以外,还有什么善良的意义呢?

直至上世纪末,在我的心目中,作家群体是一个令人崇敬与向往的、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杰出人群。

现在,由于小部分作家自毁长城,是的的确确走下神坛,彻底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与普通知识分子真正是平等了。

如果个别作家,又自以为是,高人一等,总幻想启蒙教训民众,那就只有躲进自己小圈子孤芳自赏的份,在大庭广众之下,收获的往往更是反感和厌弃。

话说到此,也开始思考自己写这篇的真实目的:

首先是引出一个话题,与头条上的朋友们扯扯淡,增加点生活乐趣;

二是交流一下,说起来还算高雅的有关文学创作的一己之见,希望获得指导;

三是丰富一下无为的老年生活,动动脑子,避免老年痴呆。

纯属是,边喝小酒,边看儿童读物《伊索寓言》,随便说几句老年的醉话,止增笑耳。

阅读《伊索寓言》开头31篇,其中警示对敌斗争教训与策略的篇目竟达近30%,由此可见西方海盗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还真的是很不相同。我们应对美西列强,真应该用他们听得懂的话、看得懂的行动加以回击。这是我阅读《伊索寓言》前31篇的感受。

篇目与寓意附录于下:

1.《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聪明的人应该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可能结果,然后才去做。

2.《人与森林之神》

——切不可与那些反复无常的人交朋友。

3.《猫和鸡》

——对于敌人不要抱有任何美好的希望,否则将遭受更大的不幸。

4.《蚂蚁与屎壳郎》

——尽管世界风云变幻,未雨绸缪毕竟有利于减少和避免灾难。

5.《农夫与蛇》

——对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的本性也不会发生改变。

6.《狼与小羊》

——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都是无效的。

7.《黄蜂和蛇》

——与其备受敌人的折磨,还不如与他同归于尽痛快。

8.《狮子、驴子与狐狸》

——应该从别人的不幸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9.《挂铃的狗》

——虚伪的性格往往显露出他隐秘的罪恶。

伊索寓言最好的朋友(就着伊索寓言这碟小菜)(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