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冬天禁烧火灶取暖(住平房烧洋炉子)

北方大冬天禁烧火灶取暖(住平房烧洋炉子)(1)

还缺炉筒子的铁炉子

儿时住日本鬼子留下的平房,厨房卫生间 澡堂子生活设施完备,桌椅板凳壁柜一应俱全,冬季取暖暖气更不成问题,加之南北双层窗户,根本就没感觉过寒冷。

1959年10月末,全家搬进了矿区,很快就知道了冬季取暖的重要。

最初是父亲单位给拉来一套“洋炉子”,“洋炉子”其实就是铸铁铁炉子,三个支腿像鼎似的,但短得多。非常笨重,炉体本身就有四五十斤重。冷了该生炉子了,立在屋子中间已经垫好的三块砖上。烟筒座口安立已经插接一体的两节炉筒子,再套上一头已经套好平接五六节炉筒子的拐脖上,撕掉以前就已经剌好烟筒圆口的窗户框顶玻璃上糊的报纸,伸出窗外。为了确保烟筒子安稳不脱落,烟筒插接就位后,分头还用铁丝子捆上,两头向两边横拉钉在墙壁上固定。

为了预防煤气中毒,铁炉子得天天生,清晨生着火,白日烧水做饭取暖,晚上睡前不再填煤,让它自己灭了。

每天早晨生炉子,先往炉膛炉灰上浇点儿水,免得清炉灰时冒灰尘。清空炉膛里的炉灰,再用炉铲子掏炉灰桶里,拎出去。回头再放劈柴放煤生火。火柴直接是点不燃劈柴的,得垫引柴。引柴就是易燃的毛毛草松树毛带枯叶的小树枝啥的。划火柴点着破报纸,送进炉箅子底下,让向上燃烧的火苗子点燃提前架在炉箅子上的柴草,燃着架在柴草上的劈柴棒,再点燃事先铺在劈柴上的煤块。如果弄得好,炉火一会儿就熊熊燃烧起来。

赶上哪天风不顺,生不着火,或明明看着火噼里啪啦燃烧起来了,过一会儿却没了动静。拎起座在炉子上的水壶,眼见着没点燃煤,或虽然煤也冒烟,却不死不活的毫无生气。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就得果断地抱劈柴立即重新生火。否则那样的火一时半会儿是着不起来的。不能等着它慢慢地缓过来着起来,再做饭耽误上班上学的吃早饭。生炉子常常是弄得大清早一屋子烟,开窗户敞门影响还懒被窝的家人睡觉,怨声一片。

炉火升起来了,炉膛燃烧的烟火烤热了炉筒子。散发的热量不但烤热了屋子,钩下炉圈,坐上水壶可以烧开水,座上锅还可以做饭,炒菜。

开始都是母亲起早生炉子,长大了就是俺生炉子。开春天暖和不用取暖了,再拆卸掉铁炉子,搬出屋子,搬煤棚里放好。明年冬天再搬回来,重新安装好接着再用。

铸铁的炉子不易损坏,可以连续用好多年。但烟筒子尽管冬季精心使用,取暖期间看天好还拆卸下来“打炉筒子”“保养”,但几乎都得一年一换。

“打炉筒子”冬季烧过铁炉子的都明白。

铁炉子燃煤,碗口粗的炉筒子抽力大,好多煤粉没有充分燃烧,也随着烟尘被抽出炉膛附着在炉筒子内壁上。久而久之在炉筒内壁形成厚厚的一层硬壁,不但占据炉筒内壁空间,挤占烟尘通道,烟尘通路不畅,炉子不好烧,而且缩短使用寿命。“打炉筒子”就是选择冬日温暖无风的日子,取下炉筒子,分节敲打,把附着炉筒子内壁的烟垢敲落,清理干净。再重新组装,生火取暖。

铁炉子取暖 上热快, 散热也快。因为在散发热量温暖屋里的同时,烟火也都顺着炉筒子,快速散发到屋子外边去了。

铁炉子立在屋子中间,当不当正不正,占地方碍事。买的铸铁炉子,炉膛小,烧煤有限,填一炉铲煤,很快就燃烧殆尽,要想保持足够的温度,就得勤添煤,常捅透炉灰。铁炉子灰膛也小,填煤的炉门打开容易冒烟屋里。炉膛里很快就填满了炭火,堵塞炉门,燃烧过的煤炭变成灰烬,得常从炉箅子下方用炉钩子钩落死灰。一方面为继续填煤清理空间,同时也保持通风良好,炉膛里的煤炭充分燃烧。

尽管为了遮挡灰尘,每次捅炉子,钩炉灰,填煤,尽量用板子档遮,洒水,但大量灰尘依然弥漫在屋子里,弄得屋子里乌烟瘴气,很不卫生。

最可怕的是,铸造铁炉子铁皮炉筒子,煤好火大极易烧红。烧红的铁炉子和烧得火红的铁烟筒子,极容易烤焦烤糊,甚至燃烧邻近的易燃物,引发火灾。

1962年,隔着我们家两栋房西头的M局长家失火就是因为冬天炉筒子烤燃了房子顶棚里的秫秸帘子, 点燃了人字型木房架,整栋房六家居民住户的房顶相连,全部被烧趴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