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

控制室里的人都站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2)

监视器上航天员一动不动,大家都希望他此刻能挥挥手就好了,因为这样才能确认他还活着。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3)

神舟十三成功返回

神舟十三号的返回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最先进的快速返回模式、最完备的地面搜救力量、以及经验丰富的保障体系,加之以中国航天人的认真和严谨,都意味着这是一次装在保险柜里的凯旋。

可是回顾十九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进行载人航天时,却是惊险重重。

在神舟五号发射的时候,飞船刚升空,舱内传回的画面却突然模糊,受到了持续性干扰,指挥中心的人们鸦雀无声,每个人都盯着屏幕无比紧张,因为这是此次任务危险程度较高的阶段,巨大的推力将给航天员施加6个G的压力,根据后来的调查,飞船此时发生了低频共振,足足持续了28秒之久。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4)

那种感觉,杨利伟回忆,就像是不打麻药的阑尾炎手术,医生将你的五脏六腑来回翻动。

当时他还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很快,信号扰动过后,有人发现杨利伟的眼睛眨了一下,指着屏幕说他还活着,所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期间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细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崔吉俊把这一好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在地面高度戒备的搜救大队,意思是航天员还活着,你们不需要出动了。

那是一次舍命相搏的孤征,杨利伟早就做好了向死而生的准备。

晚上睡觉前,杨利伟托聂海胜保管自己的手表,聂海胜立即将表戴在了自己的右手手腕上,在第二天即将出征前的餐桌上,两人举杯,这块表也第一次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中,聂海胜说:“祝贺你,要是万一有什么事……”,用左手指了指自己。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5)

这,便是有了生死之交。

杨利伟当初被选入航天员大队的时候,战友们都觉得那肯定是个工资翻倍、住房高级、专车接送、拎包入住的神仙地方,于是就以“那边要啥有啥你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行李”为由,将他准备带去航天员大队的行囊高调瓜分了,结果到现场杨利伟就后悔了,因为这里只有承重墙和另外十来个同命相连的倒霉蛋。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6)

说倒霉蛋其实并不准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亿里挑一的国宝级人物,以前有个说法是,培养一个飞行员的代价是要花费和他体重相同的黄金,而培养一个航天员的付出,大概就是需要百倍体重的黄金。

他们如果需要出远门去外地训练,不管是海选期间的十几个人,还是最后决赛圈的三巨头,国家都规定必须分乘两架不同的飞机前往,如果是坐火车那么不能是同一趟列车。

航天员因为身份特殊,安保要求极高。

日常的警卫级别也是非同一般的二级警卫,至于这个级别可以享受到什么待遇,大家不妨在网上自行搜索下,我就不在这里赘述。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7)

总之,成为航天员后的杨利伟回到老家,想要在自己家里过夜几乎成了奢望,因为按照保卫要求,一旦杨利伟真的在家里住下,那么楼道里就需要布置岗哨,社区邻里的正常出入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杨利伟回辽宁老家探亲时,只能是舍近求远的去住店了。

中国人的航天工程向来以稳字著称,可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意外,根据公开资料可查询到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当时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共振

从助推器分离开始一直到抛整流罩,星箭结合体会产生持续性的8赫兹震动,这个频率虽然不高却极为致命,因为它十分接近人体系统的振动频率,会使内脏产生强烈的共振。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8)

在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中,他说:“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而杨利伟当时所面对的还不单单是低频共振这一个问题,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逐步加大,在致命的共振之上还叠加了一个6G的负荷。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9)

这就好比是有六个人同时压在你的身上,而且还是在你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过各式各样的训练,可这样的情况还从来没有遇到过。

“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天地九重》)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0)

在成功返回地面后,杨利伟向航天技术人员详细描述了这个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改进,神六飞行时共振已经极大的改善,等到神七时共振现象已经完全消失。

二、麦克风细节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1)

这是目前根据公开渠道所能找到的最接近开仓时间的照片,杨利伟笑着比划着一个代表胜利的剪刀手,而左手中正拿着一块止血的药棉。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2)

这张会更清晰一些,嘴角有明显的破痕。

在后来的采访中,杨利伟说:飞船落地的时候我感到嘴上一麻,心想坏了,肯定磕破了,伸手过去一摸,血已经流了下来。手边没有别的东西,用布手套擦了半天也没止住。

中国人第一次上天,在地面训练和飞船设计中,已经把能想到的所有细节都预演了一遍,可实践时还是难免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

后来的神舟六号相比杨利伟飞行时,已经有了180多项技术优化,而这个在落地时会磕伤航天员的小小麦克风,已经有了更为圆润的边缘和海绵的保护层。

除此之外,还有储物门打开后闭不上,需要用绳索胶布来固定;入轨后飞船出现不明敲击声;返回舱舷窗外防热涂层受热出现裂纹等,都在此后的一至两次任务周期内得到解决。

而将这一切都完整体验了一遍的人就是杨利伟,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总说要摸着石头过河,而他就是那块石头。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3)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如今的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完成了肉眼可见的进化,杨利伟当初穿上后只能猫着腰行走的宇航服,翟志刚和感觉良好乘组已经可以在出征时挺直了腰板,话筒麦克风的设计也更为合理和人性化,甚至就连欢送出征的锣鼓队也发生着今非昔比的视觉进化。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4)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当小学时的我,看到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中漂浮起来时,现在还记得那种奇妙的感受,以前只看到国外的宇航员在太空飘着喝水玩笔,那天起宇宙也属于了我们中国人。

杨利伟几次登上太空(那句他还活着是真的)(15)

神舟十三号返回的专题直播间里,杨利伟被央视邀请担任解说嘉宾,整个过程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非常羡慕他们。

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我们与生俱来的和太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致敬那些摘星星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