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

大航海时代<英美篇> [第32节]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文末和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对话框回复:地图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

查尔斯顿和南卡罗来纳的奴隶庄园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3)

弗吉尼亚和皮萨切克湾虽然是美国南方的地缘核心,但并不是说南方文化中的所有基因,都是源出于此。一定程度上说,大家通过美国南北战争所熟悉的南方形象,反倒不是出于弗吉尼亚而是卡罗来纳,更准确点的说法是南卡罗来纳。

切萨皮克湾行政结构图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4)

每一片殖民地都有它的核心和辐射边界。“切萨皮克湾”就是弗吉尼亚和马里兰的地理核心。想进一步向南扩张,再寻找一个新的地理核心设立殖民地会比较好。1663年,复辟成功的查理二世将切萨皮克湾以南的土地,封建给了八位对王室复辟提供帮助的贵族。为了感谢国王的慷慨,这片新的殖民地被命名为了“卡罗来纳”(“查理”一名的拉丁文)。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这些贵族在北距“切萨皮克湾”约600公里的海岸线上,寻找到了一个河口作为起点,建立了同样以国王之名命名的殖民点——查尔斯顿(1670年)。

北美十三殖民地示意图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5)

与切萨皮克湾及其以北地区,蜿蜒的海岸线不同,切萨皮克湾以南的海岸线要平滑许多,并且与阿巴拉契亚山脉几乎平行。这一地理结构使得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注入大西洋的河流在体量上大体相当。

然而从向内陆扩张的角度来说,查尔斯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与之相连的两条河流非常的短促,使之无法通过水路自然向阿巴拉契亚山脉方向扩张。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在美国建国之后,南卡罗来纳人决定在境内最大河流——桑提河的中游新建首府“哥伦比亚”(1786年),同时再挖通一条运河(桑提运河),将河流的下游与查尔斯湾相连通。

桑提河流域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6)

今天,哥伦比亚与查尔斯顿分别是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两个城市。尽管19世纪中期之后,铁路逐渐取代水路成为了运输的主力,但如果查尔斯顿最初就择址于“桑提河口”,也许桑提河流域和哥伦比亚能够更早的城市化。二者通过运河相连的这段历史,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选择远大于努力。如果最初不做好规划,日后就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进行弥补。

贵族们当时没有关注流域面积问题,一定程度是因为这一地区的气候炎热,并不像北方地区那样盛产河狸。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如何打造自己的贵族庄园。相比之下,当年觊觎哈德逊河口的荷兰人,就会更希望河流能够帮助他们,把商业触角延伸到更远。

温度更高虽然会让河狸的数量减少,但也并非一无是处。选择查尔斯湾,而不是离切萨皮克湾更近的河口开拓新殖民地,恰恰是因为这一地区更加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在看到加勒比海的种植园主们通过经济作物种植赚得盆满钵满时,英国人很容易明白,就开拓种植园这件事来说,越湿热的地方越有机会。当然,理论上英国人应该还可以再往南一点。不过佛罗里达是西班牙人的控制范围,离这些天主教徒越近,意味着离危险越近。

日后在卡罗来纳殖民的英国人,也的确饱受西班牙人侵袭的困扰,以至于英国人后来再次在卡罗来纳之南划出了一片新的殖民地——乔治亚,以缓冲西班牙人对卡罗来纳的压力。

基于皇家殖民地的背景及创建者的贵族身份,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创建的初衷一样,建立一个贵族居于上层,然后能够吸引各种新教徒(甚至犹太人)前来工作、逐梦的殖民地。

南卡罗来纳州德雷顿庄园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7)

按照这一想法,在种植园工作的应该还是各种白皮肤的“契约劳工”,而这些契约劳工在偿还完债务后,将以自由之身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快偏离了最初的方向,黑奴的大量使用,使得卡罗来纳最终呈现出白人庄园主与黑人奴隶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

在北美,以查尔斯顿为核心的南卡罗来纳,是最早大规模使用黑人奴隶的的英国殖民地。按照独立后的美国用“蓄奴州”、“自由州”来划分阵营的标准来看,南卡罗来纳州算得上是最早的“蓄奴州”了。

然而亚热带属性的南卡罗来纳,并不是最早尝试黑奴种植园的英属殖民地,更不是这一做法的发明者。在英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先发先觉的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已经在各自的热带殖民地开辟了数量众多的经济作物种植园。这当中,尤以甘蔗种植园最为重要。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8)

在所有的经济作物中,甘蔗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甜味能够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愉悦感。从人类的本能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无法抵御的诱惑(想想孩子们有多么的喜欢糖)。在蔗糖没有出现之前,欧洲人一般只能在蜂蜜和水果中感受到甜味的存在,以至于甜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被视为一种稀缺品。

甘蔗种植及蔗糖提练技术的引入,在满足欧洲人味蕾需求的同时,也让种植园主们和生产国,获取了让人眼红的经济利益。以葡萄牙人为例,巴西蔗糖是这片殖民地能够生存下去的经济基础。为了从蔗糖经济中分一杯羹,荷兰在南美与葡萄牙在此博弈了三十多年。而荷兰人后来在台湾南部的殖民,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一地区适合种植甘蔗。

甘蔗种植还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除了蔗糖以外,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糖蜜,是酿酒的绝佳材料。用糖蜜酵造并蒸馏出来的酒,就是大名鼎鼎的“朗姆酒”。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9)

在大航海时代,朗姆酒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必须品。船员们对朗姆酒的依赖,绝对超过二战中美军对可口可乐的渴望。不仅船长们会通过朗姆酒的配给,来对船员进行奖惩;船员们更是需要在船上储存的淡水中混入朗姆酒,才能淡化变质的味道。

英国人开始介入甘蔗种植,始于加勒比海的小安得列斯群岛,更准确说是加勒比海最东端的岛屿——巴巴多斯岛(1627年)。尽管西班牙人将整个加勒比海视为自己的领地,但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西班牙人最终还是战略性的放弃了小安得列斯群岛。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0)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相继在加勒比海东部,控制了部分岛屿并开始尝试甘蔗种植。应该说,在加勒比海的尝试还是非常成功的。以巴巴多斯岛为例,在英国人开始谋划卡罗来纳的未来时,这个面积仅431平方公里的小岛,已经拥有了大大小小1300多个种植园。仅这一个岛屿所出口的蔗糖价值,就超过了英属北美所有出口货物的总和。

支撑巴巴多斯经济的,是大量从非洲贩运而来的黑人奴隶。加勒比海甘蔗种植园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出产欧洲人喜欢的蔗糖和朗姆酒,还在于它是“三角贸易”中的一环。

英国在加勒比海及周边地区的殖民(1914)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1)

往来于大西洋两岸的商船,先是将欧洲出产的产口贩卖至非洲,再购买奴隶运至加勒比海的种植园,最终再把蔗糖和朗姆酒出口至欧洲。这一贸易模式不仅互补,还能让往来的商船不至于因空载而浪费运力。当中唯一受到伤害的,是那些被视为商品和工具的非洲原住民。

巴巴多斯的种植园经济最初也尝试过使用契约劳工。不过种庄园主们很快就发现,使用“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黑人奴隶,成本要低的多。尤其是这些黑奴还能够自然繁育后代,为种植园提供新的劳动力(因此健康、育龄女奴的价格要更高)。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2)

在三角贸易时代,巴巴多斯的总人口一般维持在4-5万人,其中黑奴的比例高达80%-90%。只是身为一个岛屿,其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作为一种消耗品和工具,黑人奴隶的数量并不会对岛屿造成压力,压力源来自于白人移民的自然繁殖。

与英国本土一样,巴巴多斯的庄园主们在继承问题上也是长子通吃模式。有限的岛屿容量,使得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子嗣,需要另外寻找土地完成他们的庄园梦。当卡罗来纳开发的消息传来之后,巴巴多斯的庄园主后代们率先响应,并且为查尔斯顿带来了黑奴经济。

事实上,由于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卡罗来纳的气候并不受英国移民喜爱。一定要从生活环境上选择,凉爽的新英格兰反而要更讨喜。最起码在北方,没有那些讨厌的蚊虫和它们所传播的疫病。相比之下,那些在加勒比海出生长大的海外英人,在卡罗来纳就要如鱼得水多了。

不过加勒比海的蔗糖经济,却没有能够在卡罗来纳复制成功。这是因为对于当时的甘蔗品种来说,卡罗来纳的纬度还是稍微高了点,即便勉强种植,在成本上也无法与热带地区的种植园相抗衡。

经过考察之后,奴隶主们很快发现这一地区湿热的气候、纵横的水网,很适合种植水稻。更有利的是,那些从西非贩卖而来的黑奴,很多本身就具备水稻种植经验。以至于在定位水稻经济方向后,卡罗来纳的奴隶主,会主动挑选来自水稻种植区的黑奴购买。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3)

与经济作物相比,水稻的商业前景看起来好像有限,但不要忘记人总是要吃饭的。从这个角度说来说,主食比经济作物更让人产生依赖感,也更具备市场前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和整个西方似乎对米饭都不感兴趣。情况并非如此,人类的主食并不总是固定的,就像在新大陆发现之前,谁又会想到后来餐桌上的主角,增加了玉米和土豆这类食物呢?在卡罗来纳的水稻种植园兴起之后,这一地区所出产的稻米曾经畅销美洲和欧洲。今天你仍然能够在南卡罗来纳,看到一种叫作“卡罗来纳金饭”的优质稻米品种,出现在很多菜谱之中。

一种主食能否获得更大的市场,本质并不取决于它的口感,厨师们总是能够创造性的将之与其它食材搭配起来,使之为更多人所接受。在卡罗来纳,处理米饭的方式大体与地中海地区相似,都是将浸泡过的大米和肉类、豆类等一起炖煮成烩饭。

也许中国人会觉得这种做法有些粗暴简单,但考虑英国人对食物的敏感度,这种做法已经是相当的可口了。然而巨大的消费及可替代性,决定了主食市场对价格极为敏感。作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让新英格兰的自耕农来种植,水稻将很难将之商品化。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水稻的种植只能维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4)

想要让粮食作物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品,农场需要更大面积的土地,以及更低的耕作成本。比如在20世纪,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将有“北大荒”之称的东北三江平原,开发成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便是因为能够大规模的将河泽变为耕地,并且使用机械进行耕作。

大庄园经济模式及奴隶的使用,使得当时的卡罗来纳同样符合了这两个要素。换句话说,如果在水稻种植园里工作的都是自由民,那么卡罗来纳的这种经济模式将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所有在稻田里工作的劳动者所得到的只是温饱,那么种植园的产出就足以让庄园主过上富足的生活。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5)

现在我们知道了,“烟草”成就了弗吉尼亚和整个切萨皮克湾的经济,而水稻则让卡罗来纳走向兴盛。虽然一个是经济作物、一个是粮食作物,但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区别则在于,切萨皮克湾的烟草经济,最初是靠俗称“白奴”的“契约劳工”建立起来的;而卡罗来纳的繁荣则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黑奴的血泪之上。在后整个奴隶贸易时期,通过查尔斯顿交易并流向各大种植园黑奴,占非洲进口黑奴总数的40%。查尔斯顿亦由此成为了美国南方最繁华的城市。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6)

现在的问题在于,奴隶制本身早已经为时代所淘汰。无论是在马萨诸塞建立神权社会的清教徒,还是试图在卡罗来纳兴建贵族庄园的英国贵族,其初始计划中都不包含奴隶制。

你可以认为,“契约劳工”的使用是一种合法合理的用工行为,但却无法用同样的解释,为黑奴的购买和使用洗白,两者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反对声音都显得那么的微弱。至于如何在“宗教”和“道德”层面为奴隶制寻找理由,实际并不成为一个问题。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7)

尽管都在种植园中大规模使用黑奴,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与英国、荷兰这种自认为新教属性的国家,在对黑奴的认知,或者说自圆其说的手段上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对于天主教传教士来说,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参与大航海事业,便是因为自认可以教化那些不同种族的异教徒。今天,你会看到几乎所有西、葡两国殖民过的国家,都成为了天主教的国度(如拉丁美洲和菲律宾)。在这种认知影响下,黑奴同样被认为应该成为上帝的子民。庄园主们对其的奴役,也被自圆其说的认定为是教化的需要。

反观新教徒属性的庄园主们,却并不太愿意奴隶们成为基督徒,或者说不像天主教那样,热衷于对外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将黑奴视为与牛羊一样的工具,操作起来会更加的务实,而圣经《旧约》中支持奴隶制度的内容,则为这种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旧约时代已经过去了3000年)。这件事情的讽刺之处在于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信仰的差异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只要有需求,你总能从信仰的经典中,选择性的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

- END -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8)

领取神秘礼包(VX:diyuankanshijie)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19)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0)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1)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2)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3)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4)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美国是如何种水稻(美国种水稻吗)(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