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

本期话题

公元前529年冬,吴国攻陷了楚国东方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州来。令尹蔓成然向楚平王请战伐吴,楚平王亲口允诺,息民5年,然后用兵。

可是经过5年卧薪尝胆的艰苦备战,楚平王重筑州来城,准备与吴国再度决战,左司马沈尹戍和令尹阳匄却断言楚国此战必败!

究竟楚平王在这5年里都做了哪些“神操作”,让两位朝廷重臣准确地预测出了楚国的败局呢?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3)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4)

翻开春秋的地图,恐怕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僻处安徽寿县的这个蛮夷小邦——州来。但楚国与吴国的百年战火却正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燃起的。

《左传》曰:

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左传·成公七年》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5)

公元前584年,因为得到了楚国叛臣屈巫的指授,吴国初次学习了中原先进的兵车战阵之法,并开始向南方第一强国楚国的权威发起挑战。附属于楚国的东南小邦徐国、巢国和州来国先后遭到了吴军的入侵。

65年后,杰出的楚国军事统帅沈尹戍说: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6)

楚国疆域的最东端止于舒蓼,要想“守在四邻”,将吴国的威胁拒于国门之外,就必须将巢国、钟离和州来等附属国打造成坚固的军事据点。而这其中,坐落于淮河与颖水交汇处的州来,战略地位尤其重要。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7)

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说:“(寿州)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一)从地图上看,如果楚国据有州来,向东可顺淮水而下,威胁吴国的姻亲徐国(徐国是最早叛楚投吴的东南小国之一),遮断吴国与中原诸侯的联系。向南则可经居巢径赴昭关,直扑长江西岸,对吴国的侧翼构成威胁。

反过来说,因为春秋时代长江的通航状况很糟,吴军要想反击楚国,直捣荆楚腹地,只有溯淮水西进。而州来扼守淮口,恰是阻挡吴国攻楚的当关锁匙。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8)

正因为州来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当公元前584年吴军首次攻入州来的时候,楚国令尹子重哪怕远在郑国,也必须千里奔命,赶来救援。

也因为这个原因,当公元前529年吴国举兵消灭州来的时候,令尹蔓成然才会不顾楚国内外交困的现实,愤然向楚平王请战伐吴。就在蔓成然请战的时候,楚平王亲口许诺:“息民五年,而后用师”。

可5年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来到公元前523年,楚国决定卷土重来,再筑州来城的时候,左司马沈尹戍却说出了这番石破天惊的预言:

“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蔓成然)请伐之。(平)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左传·昭公十九年》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9)

沈尹戍说,五年前吴灭州来之际,君王信誓旦旦地讲,我们应该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埋头5年而后与吴国抬头相见。可5年过去了,民生艰难一如往昔,却要按期再筑州来,与吴国重启战端。瞧着吧,楚国的失败说话就要来了!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0)

沈尹戍的这番话令人非常费解——就在吴灭州来的那一年(公元前529年),《左传》明文记载:

(楚平王)施舍、宽民,宥罪、举职。——《左传·昭公十三年》

因此沈尹戍的这番战败论一出口,立刻就遭到了楚平王的侍从官的反驳:“大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这还不算抚恤民生!”可面对反驳,沈尹戍仍然固执己见:

“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雠。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左传·昭公十九年》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1)

历史的逻辑经常是成王败寇。

鉴于3年之后,吴楚在州来再度交锋,楚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失败,甚至连国家最重要的“二卿士”——令尹阳匄和司马薳越都在战争中先后亡故,所以后来的史学家多数认为沈尹戍对楚国弊政的观察是准确的:

楚平王在按兵不动的5年中并未真正做到与民休息,反而征发不时、徭役迭兴,以至于百姓废寝忘餐、转死沟壑。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2)

但楚平王为什么这样频繁地大兴徭役,这些民夫又被征发去干什么呢?

史学家们对此又往往语焉不详。比如日本史学家竹添光鸿写作《左氏会笺》的时候,就曾经在沈尹戍的这番话下面感叹道:

平王初政粲然可观,至此顿成两截人。——《左氏会笺》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3)

竹添光鸿说楚平王执政之初,所作所为可圈可点。可到了沈尹戍说这番话的时候,突然从戏台上的红脸儿转成白脸儿了!——显然,竹添光鸿没听明白沈尹戍的话,沈尹戍说楚平王滥用民力的错误不是当前刚犯下的,而是5年以来一错再错。

那到底楚平王在执政的这5年里都做错了什么呢?

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开的秘密:因为正是楚平王犯下的这些错误导致了楚国三年之后对吴作战的一败涂地,而那一场惨败过后,直至吴王阖庐攻破郢都,楚国再也没能像模象样地同吴国在战场上打他一仗。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4)

在解剖楚平王的秕政之前,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必须首先注意到的:那就是对楚平王宣布重筑州来、再战吴国的前景,楚国朝野不止左司马沈尹戍一人表示了悲观,身为百官之首的令尹阳匄同样不愿在此时与吴国发生正面冲突。

就在楚平王筑城州来的几乎同时,阳匄前来劝说楚平王,希望他能释放拘禁多年的吴国公子蹶由。

蹶由是公元前537年楚灵王统帅诸侯联军伐吴时扣押的吴国使臣,之所以选择此时释放他回国,阳匄当是担心新筑的州来城会对吴国造成刺激,所以想藉释放蹶由来缓和两国邦交。

令尹和左司马两位重臣不约而同地担心与吴国重启战端会吃亏,可还没等到吴楚开战,楚国内部就先出了大乱子——楚平王的弊政发酵了。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5)

就在筑城州来的第二年,楚平王的宠臣费无忌向他打了一封报告,诬陷镇守城父的太子芈建和太子傅伍奢暗中勾结齐、晋,意图割据称乱。勃然大怒的楚平王下令抓捕伍奢和他的两个儿子,并在不久后将伍奢与他的长子伍尚处死。

听到风声的太子芈建和伍奢的次子一起逃亡国外。辗转数国之后,最终,芈建的儿子公孙胜随着伍奢的次子投奔了吴国——这个奔吴的次子,就是后来一手策划吴师入郢的伍子胥。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6)

城父是远在淮北的楚国飞地,照理不应由太子芈建前往镇守。周朝礼制,太子又称冢子,所谓“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史记·晋世家》)。

就算国君出行,太子都要留守都城,是为“监国”;如国君另行安排留守人员,则太子当陪同国君,称为“抚军”。一句话,太子不应远离国君,远离政治中心。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7)

那楚平王又为什么要派太子芈建前往城父呢?据《左传》,这仍是费无忌的建议: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寘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左传·昭公十九年传》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8)

在这里,费无忌为楚平王剖析了晋、楚两国的争霸形势,指出楚国之所以经常遭到晋国的压制,一个重要原因是晋国距离中原腹地较楚国更近,拥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优势。

要抵消晋国的这一优势,楚国必须在郢都之外建设新的政治副中心,密迩河洛,以增强对中原政治核心圈的辐射能力

作为楚国的北方重镇,城父由此进入了费无忌的视野。既然要将城父建设为政治副中心,势必要大兴土木,扩大城市规模,加固城市防御,同时派遣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前往镇守。

作为国君之副,太子芈建理所当然地成为镇守城父的不二人选。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19)

费无忌的上述分析不为无见,但很显然,这个打造政治副中心的计划必须在积极进取的国家战略下才有可能付诸实施。楚国此时有积极进取的能力和意愿吗?

答案是:没有。

就在费无忌建议大城城父以居太子的这一年,鲁国政治家叔孙昭子说:

“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左传·昭公十九年传》

根据叔孙昭子的观察,此时的楚国根本不具备对外称霸、与晋国竞争诸侯盟主的决心,能够稳固防守,保住既有的势力范围就不容易了。那么楚国究竟做了些什么,让叔孙昭子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0)

公元前526年,楚国颠覆了蛮氏政权,诱杀反复无常的蛮子嘉,并扶植了新的亲楚代理人上台;

公元前525年,晋国发动偷袭,消灭了亲楚的陆浑戎,向南压缩楚国的战略空间。但楚平王仅仅收容了陆浑戎的亡国之君,却未对晋国采取任何反制措施;

公元前524年,为避免与郑、晋两国发生军事摩擦,楚国将与郑国交恶的附属国许国由方城之外西迁白羽;

公元前523年,楚国将阴地之戎南迁到老河口,并在郏邑筑城防守。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1)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上述几次事件,楚国在晋、郑军事同盟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沿北汝河建立了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北境防御线,在战略态势上被逼入了被动防守的地位。

虽然楚平王曾经亲口承诺,在先君楚灵王连年征战、频繁移民导致民困兵疲之后,他会尽力为楚国创造5年休养生息的恢复时间。

但事实却是,在这5年里,他仍在不断修筑城池,迁徙移民,休养生息的承诺并未兑现。甚至,他的筑城与移民比起先君楚灵王来要糟糕得多——至少,奉行积极扩张政策的楚灵王通过主动筑城与移民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楚国在北方的势力范围,而楚平王的筑城与移民基本是在晋、郑同盟的军事高压下做出的应激反应,楚国战略态势因此越来越被动。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2)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重修这段历史的时候,他无法相信费无忌那一段“大城城父以居太子”的建议真是为了新建的政治副中心以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在司马迁看起来,太子芈建前往城父,只不过是“备边兵”(《史记·伍子胥列传》)而已。

但费无忌的用意可不只“备边兵”这么简单。作为太子芈建的少傅,他对芈建重用太傅伍奢而冷落于他的做法非常不满,建议楚平王派芈建镇守城父的真实意图是要为芈建编织圈套。

因为楚平王本人曾是前朝的陈蔡县公,坐大边疆在先,政变推翻楚灵王在后。现在芈建出镇城父,费无忌诬告他与齐、晋勾结,阴谋反叛,恰恰戳中了楚平王心中最深的隐忧——楚平王可不愿意让芈建重演自己当年的“成功”。

因此,任凭太傅伍奢如何替芈建辩诬,楚平王仍然抱着宁可枉杀、不可错过的态度以最严酷的手段处置了这桩“谋反案”的涉案人员,造成了楚国政坛最严重的政治分裂。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3)

距离上一次吴国进攻州来,5年了。楚平王治下的国家不但大兴土木,徭役频仍,而且远贤任庸,吏治败坏,以至于连最起码的政治团结都无法维持。要率领这样一个国家前往州来,挑战蒸蒸日上的吴国,难怪沈尹戍和阳匄都会未战先怯了。

本文系小书房1538(XSF1538)的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vx:NYXDDqy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吴楚争霸两个楚国人之间的战争(吴楚战争的神操作)(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