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四月十九日,在受到守旧派司马光等人的弹劾后,王安石遭遇首次罢相,他的新法也随着他的罢相而告一段落,王安石本人则落寞地回到了江宁老家。

虽然不久后王安石再次被起用,但他的变法活动已经失去了神宗皇帝昔日般的鼎力支持。事实上,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他的新政基本被宣告了夭折。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1)

王安石

王安石被罢相的导火索并不是他受到了司马光等人的弹劾,而是一个叫郑侠的小官冒死向神宗皇帝进献了一幅《流民图》。而这位叫郑侠的人,正是王安石昔日的知己密友,只不过后来二人成为了政敌,郑侠最终用这幅画扳倒了昔日的友人王安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郑王二人初识

郑侠出身官吏之家,其父亲曾经做过江宁府监税,他自幼读书,和宋代很多读书人一样,都渴望有朝一日科举入仕。

郑侠和王安石结识,是因为他于真宗后期随在江宁做官的父亲来到了江宁,而此时王安石正值母亲去世,丁忧居住在江宁老家。郑侠在江宁的一所寺庙里发奋苦读,在当地也算名动一时。于是王安石便委托门人杨骥前去看望郑侠,当时正值大雪,杨郑二人开怀痛饮,最后郑侠即兴题诗一首:

浓雪暴寒斋,寒斋岂怕哉?

漏随书卷尽,春逐酒瓶开。

一酌招孔孟,再斟留赐回。

醺酣入诗句,同上玉楼台。

当王安石看到杨骥带回来的这首诗时,立马意识到这个叫郑侠的毛头小子不是一般人,将来必定高中,还发出了“真好学也!”的感慨。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2)

有了这次互动之后,王安石和郑侠的交往开始频繁起来,郑侠甚至成为了王安石的门生,跟随他学习。王安石被彼时尚且名不见经传的郑侠的学识和思想所惊艳,而郑侠则被这位已经名动天下的先生所折服,说二人互相引以为知己并不过分。


02 关系裂痕

治平四年(1067 年),郑侠果然不负王安石所望,在当年的科考中位列甲等,随后被朝廷授予了光州司法参军的职务。就在郑侠去赴任的时候,王安石也结束丁忧,于熙宁二年(1069 年)被神宗拜为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运动。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3)

当时的北宋内部积贫积弱,弊病颇多,初闻王安石推行变法,《宋史郑侠传》记载:“公平日雅重安石,以为尧舜三代君臣相遇,有为于世,太平可期月而望”,郑侠是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待的。然而,郑侠和王安石都不会预料到,正是这份期许让他们从知己友人沦为陌路,并最终成为政敌。

王安石出任宰相开始变法后,身边缺少得力的助手,于是他便想起了郑侠。此时的郑侠正在光州司法参军任上兢兢业业,他曾凭借对北宋刑律的透彻理解,一举解决了当地积压的数件棘手的案件,让王安石不禁对他更加赏识。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4)

北宋君臣剧照

但是,郑侠纵然有才识,然而初入仕途的他只是一名光州参军,依照当时的用人制度,只有京官才能被委以重用。于是王安石便想要利用"试法"的机会把郑侠调入朝廷,所谓”试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一种官员考核制度,全称为“出官试法”,即不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如果在“试法”考核中表现优异,可以被调入京城任京官。

然而郑侠却拒绝了王安石的好意,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即所谓“侠以未尝习法辞”。“试法”考核中需要“选人及任子并令试断案、律令大义或时议,乃许出官”,也就是说要考察官员对律令的掌握运用和策论,郑侠认为自己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自己和王安石有私交而破坏规则。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5)

宋神宗

就在这个插曲让两人之间开始有了隔阂时,王安石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不久后,郑侠被调任为京城安上门监门,安上门的负责人。虽然被郑侠拒绝过,但王安石仍然有要重用他的想法。一方面,派他的儿子来劝说郑侠,希望他能改变想法,参加“试法“。另一方面,王安石不遗余力地为郑侠找寻其他升官的机会。

熙宁六年(1073 年)三月,《宋史》记载“三月,置经局,命王安石提举”,这里的经局指的就是经义局,负责编撰《三经新意》,由王安石亲自领导。这时候,王安石再次想到了郑侠,他希望郑侠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于是派人向郑侠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6)

北宋君臣剧照

令王安石没想到的是,郑侠再次回绝了他,理由是“检讨以备阙疑,侠读书无几,将何以备检讨之责此与试法何异?”和上一次拒绝的理由相似,但是王安石仍然不想错失郑侠这样的人才,于是便再次遣人劝说郑侠。

其实王安石本为好意,并无私心,可是在性格耿直的郑侠看来,便不是这么回事了。他在给王安石的答复里说道:“侠自浮光入京,本求一席地,执经丞相门下耳。初不知官有美恶、高下,不意丞相一旦当路,发言无非以官爵为先, 所以待士之来者,如此而已”。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7)

王安石塑像

话说到这份上,言外之意,溢于言表,郑侠认为自己错看了王安石,而诚心要重用郑侠的王安石,听到这话,恐怕心也凉了半截。


03 王安石罢相

郑侠和王安石的关系出现裂痕后,互相之间疏远了很多,但让他们的矛盾真正变得不可调和的,是二人在变法问题上意见严重相左。前文已经提到,郑侠是不反对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可是在变法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显现。郑侠曾在地方为官,又是底层官吏,因此亲眼目睹了新法实施中的种种弊病。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8)

他曾在和王安石的一次交谈中这样评价变法:“青苗、免役、保甲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可见郑侠对变法是有不同看法的,而王安石对变法出现的问题并非完全不知道,但他却出于某种考虑选择了“不答”。郑侠于是“退不复见”,然后“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王安石则继续保持沉默,二人彻底分道扬镳,走向了变法的对立面。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9)

从熙宁六年七月一直到第二年春,北宋遭遇严重的干旱,各地粮食欠收,而青苗法又压得农民不堪重负,于是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加入逃难的队伍,甚至连开封附近也是如此。郑侠人微言轻,于是他让人画了一幅画,把农民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在画中,即《流民图》,然后谎称该画是紧急军情,从而通过银台司送到了神宗的面前。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10)

流民图

郑侠人物深度解析(郑侠和王安石本是知己)(11)

清明上河图

神宗看到画中“天下之民质妻卖儿,流离逃散,斩桑伐枣,折坏庐舍,而卖于城市,输官籴粟,遑遑不给之状”,沉默良久,史载“神宗反复观图,长吁数四”和“是夕,寝不能寐”。

正是这副画,彻底动摇了神宗变法为民的决心,最终扳倒了王安石。神宗皇帝很快亲自叫停了青苗,保甲等诸多新政。司马光等人趁机弹劾王安石,历数变法之弊端,王安石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只好于熙宁七年(1074 年)四月十九日,罢相离朝,变法也告一段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