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是清华校训吗(此德非彼德清华大学错解)

厚德载物是清华校训吗(此德非彼德清华大学错解)(1)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清华演讲,讲题为「君子」,援引中华文化经典文献《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 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 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後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 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 ,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后来清华人就把这八个字当成了校训。 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梁启超、清华人,都把“厚德载物”的“德”理解为“道德”或者“品德”,这是用今天的词义来理解古文的意思,造成误解古文的常见原因。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指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做事原则。 然而,《易经》中的“德”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事物现象的“特质”、“本性”、“属性”等。所以在《易经》中才会有“天德”、“地德”、“龙德”、“君德”等说法。

例如:

(1)用 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2)龙德而正中者也。

(3)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 也。

(4)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易经》中有三处谈到“地德”,它共有三个特性:一是“厚”,如例(5);二是“无疆”,如例(6);三是“方”,如例(7)。“坤”为“下”,指“地”。

(5)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7)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厚德载物是清华校训吗(此德非彼德清华大学错解)(2)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例(6)的“坤厚载物”,与“厚德载物”的意思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指大地的特性,意为“大地宽厚而能承载万物”,与君子的道德修养毫无关系。

所以,如果把“厚德载物”理解成“君子”的道德修养,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南辕北辙。

①原创公众号:学诗文,或xue_shiwen

②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③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