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河西谈判(大秦帝国辩)

研究秦始皇自然免不了关注这方面的文章, 李建军先生批评小说《大秦帝国》的文章《怎可如此颂秦皇》,曾经在哪儿刮过一眼,当时没在意一笑而过一是因为我没有读过《大秦帝国》没有发言权;二来李先生文章第一行就写到:“在所有糟糕的影视作品和历史小说里,最粗俗的,莫过于赞美暴君的那种不难推测,李先生是把秦始皇当作暴君的,《大秦帝国》如果歌颂秦始皇,也就等于在歌颂暴君,所以李先生要著文批评我在《真秦始皇》一书中已经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秦始皇不是暴君如果秦始皇不是暴君,李先生的文字也就毫无意义,这就如同到现在还有人撰文用孟姜女的故事来批评秦始皇修长城一样,根上就错了,所以一笑而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秦帝国河西谈判?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秦帝国河西谈判(大秦帝国辩)

大秦帝国河西谈判

研究秦始皇自然免不了关注这方面的文章, 李建军先生批评小说《大秦帝国》的文章《怎可如此颂秦皇》,曾经在哪儿刮过一眼,当时没在意一笑而过。一是因为我没有读过《大秦帝国》没有发言权;二来李先生文章第一行就写到:“在所有糟糕的影视作品和历史小说里,最粗俗的,莫过于赞美暴君的那种。”不难推测,李先生是把秦始皇当作暴君的,《大秦帝国》如果歌颂秦始皇,也就等于在歌颂暴君,所以李先生要著文批评。我在《真秦始皇》一书中已经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秦始皇不是暴君。如果秦始皇不是暴君,李先生的文字也就毫无意义,这就如同到现在还有人撰文用孟姜女的故事来批评秦始皇修长城一样,根上就错了,所以一笑而过。

近日有朋友来访,聊起秦始皇又说到李先生的这篇文章,朋友建议我看看,说是有点意思。听人劝吃饱饭,这回我是把该文一气读下来了,第一感觉这是一位60岁以上老人写的文章,太像文革“大批判体”了。朋友告诉我李先生只有40来岁,这令我十分惊讶。40岁的人怎么会如此精通“大批判”,看来时光流逝四十年,大批判却阴魂不散。遂感觉有必要写点文字说道说道。

这基本上就是一无是处了,但是李先生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我查了查《大秦帝国》的销量,这部2005年出版的小说6年之后仅北京地区新华书店系统,每月仍能卖出去几十套。如果它真的如此不堪,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甘愿花几百元钱来买它?

李先生还如此批评道:“孙皓晖说‘《大秦帝国》的终极目标,就是想要为国家与民族争取文明话语权。’抱负不可谓不雄伟,目标不可谓不远大,但是,这显然误解了小说的功能,也高估了小说家的力量,——利用小说‘为国家与民族争取文明话语权’,就像‘利用小说反党’一样,都是不可思议的‘野心’。”

可是李先生反过来又批评道:《大秦帝国》“更大的问题是,它所宣达的错谬的历史观和可疑的文化理念,会瓦解人们用来判断是非和善恶的标准,会给人们认识历史真相和建设现代性文明,设置不必要的障碍,而这,才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就会发生严重的价值认同危机,就会导致文化价值体系的混乱,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虚无主义者和相对主义者。”

李先生前面刚说完小说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后面又说小说具有“瓦解人们用来判断是非和善恶的标准”,“会引发生严重的价值认同危机”,“会导致文化价值体系的混乱”,让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我的天啦!似乎一读《大秦帝国》便会人伦颠倒道德沦丧。你不能两面说面面有理。

按理说你批评一部历史小说,至少应该对那段历史研究一下。尤其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对传统的认识提出了质疑,你至少应该把作者质疑的这段历史再读一遍,然后再来批评。可是大批判的作者们不用,反正有大义凛然的辞藻、名人名言、好人坏人的标签。管你是什么历史学家吴晗、地质学家李四光、人口学家马寅初,三板斧砍过去照批不误。

比如李先生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钳制言论,开了以言治罪的恶例”。

不知道李先生有没有留意过战国时期的有关典籍,早在秦始皇出生前150年,“议国事者诛”就被明确写进了魏国的《法经》,说话不当全家人都要被杀;早在秦始皇出生前300年,孔子就以“心达而险”,“言伪而辩”等莫须有的罪名杀了鲁国著名学者少正卯。无论法律条文还是实际案例,早就是古已有之,怎么能说秦始皇“开了以言治罪的恶例”?

不知道李先生有没有认真读过《史记•秦始皇本纪》,“焚书坑儒”是“钳制言论”吗?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得很清楚,“坑儒”不是因为读书人给秦始皇提意见,或是传播自己的学说而引发,而是因为术士侯生、卢生以研究长生不老药为名骗取了国家巨额资金,然后挥霍及携款潜逃引发。秦始皇的做法也不是如齐威王那样一言独断将涉案人员全部烹杀,而是下吏治,让主管官员去审理。主管官员经过审理(悉案问诸生),结果是涉案的人员互相揭发(诸生传相告引),主管官员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秦始皇这才下令将有罪的460余人依法处决,无罪者释放(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整个事件秦始皇完全是依法办事。

贪污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术士该不该杀?该杀,无论哪个朝代都该杀,即使是现代文明的今天,一些西方国家废除了死刑,对于这样的犯罪,大约也要判处终身监禁。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道术士和儒生可以例外吗?

焚书事件也一样,可参见《真秦始皇•仁定四海》。所以说,所谓的“焚书坑儒”,跟“钳制言论”根本不沾边。

汉朝刘邦是造反推翻秦朝建立起来的。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并没有把六国的百姓置于奴隶的地位来统治,而是一视同仁惟才是举。

五代为韩国相国的张良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8年之后,仍然有奴仆300人。他散尽家财寻访刺客去刺杀秦始皇竟然险些得手,说明他仍然生活富裕行动自由(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世代为楚将的项梁在咸阳杀人后逃到会稽郡府,他没有隐姓埋名躲藏起来,反而出头露面帮助会稽郡守操办大型的徭役,说明会稽郡守没有歧视项梁(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楚国人刘邦当了泗水亭长,楚国人萧何、曹参也都在县衙里为官。秦朝中央的御史到沛县检查工作,见萧何工作出色,便把他提拔到郡府工作。在郡府的业绩考核中萧何又名列前茅,御史又上报中央,要把萧何提拔到中央工作,说明秦始皇乃至秦国的高级官吏在官员的任免上对六国人一视同仁(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

可是,面对秦始皇的仁慈,刘邦、萧何等人的报答却是造反夺了秦始皇的江山,并将秦始皇的三族家人系数屠杀。为了掩饰自己的忘恩负义,自然就要极力辩白造反的合理性。汉要合法秦就要无道。于是汉代的帮闲文人就写下了大量耸人听闻的文字,来批评秦始皇和秦朝。后世一些学者或人云亦云,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以讹传讹将错就错,一直到今天。我们今天的人应该独立思考,不能再人云亦云拾汉代帮闲文人的牙慧。

孙皓晖先生著《大秦帝国》要为秦始皇说句公道话,应该。李建军先生愿意恪守“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那些共识”对《大秦帝国》予以批评,也行。但是拜托请有事说事有理讲理用证据说话,别再用大批判的三板斧雷人。拜托拜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